15年後再看《金枝欲孽》,滿心滄桑

聽說宮鬥劇以後要徹底下線了,國家廣電總局認為宮鬥劇惡化社交關係,引起人們競鬥和追逐奢靡的風潮。總之三觀不正。

但是我卻要為一部殿堂級宮鬥劇惋惜。這部劇不但三觀極正,簡直是史詩級淨化心靈之作。

這部劇就是《金枝欲孽》。

《甄嬛傳》的結尾,甄嬛躺在床榻上,寂寞、華麗、蒼涼地睡去。看似安穩,其實華麗背後都是滄桑。


15年後再看《金枝欲孽》,滿心滄桑



導演也深諳講故事的法則,適時地配上憂傷的音樂,緩慢回顧這個小女人跌宕起伏的一生。從一開始的猶憐小兒女,到後來霸氣女貴妃,再到高處不勝寒的聖母皇太后。這一生浮沉輾轉,一幕幕閃過,全是戲。

甄嬛最後是寂寞的,是那種高處不勝寒的寂寞。她鬥敗了所有的人,敵人要麼死去,要麼被囚禁。朋友也都死去,端妃,敬妃不能算是嚴格意義的朋友,頂多算志相同,道相合的戰友。

甄嬛的孤單,源於這部劇的主題,真的就是一個鬥字。它崇尚智商,崇尚權力,崇尚成王敗寇的叢林法則。

可是《金枝欲孽》不是,這部劇的主題是探索人性之光,是看開,是放下。看最後兩集,簡直震撼的感覺,劇中人把爭鬥都放下了,都在互相成全,互相犧牲;每個人的人設都被打了高光,像凡人成了佛,光芒普照。

為了實現最後這個理念,開始也是斗的。為了鬥得好看,設置了每個人物的無奈和不自由。爾淳為報義父的養育之恩要爭寵以保他一生無憂。玉瑩為了母親在一個妻妾成群的家族裡不受傷害,也要力爭上游。安茜最佛系,卻也因為心善被捲進是非,惡毒的皇后為了留下她平衡幾個妃嬪關係,把她奶奶暗殺了,最後不得不參與鬥爭。

執念即苦海,苦海即紅塵。

我們每個人來這世間都是帶著缺陷來的,圓滿的人不會下來。有缺陷就要補缺陷。一入紅塵深似海,從此自己都是路人。就如武俠小說裡說的那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最身不由己的是感情,劇裡各種三角關係,但並不討人厭。

愛情的發生往往萌發於慈悲(施恩受恩)。孫白楊因為醫者父母心,幫助了爾淳,被爾淳愛上。又因為同樣的醫者父母心,被玉瑩愛上。還有一個是福貴人。

這是好人該得的回報。

愛情的另一種源動力,是要尋找靈魂共振。

美白奶奶說,愛情的本質就是在找一個靈魂按摩女郎,或按摩郎。

孔武因為一首思鄉笛曲和絲帕,愛上了宮女安茜。安茜也在笛聲裡找到知音。這就是共振。

孔武和如妃的緣分也是源於慈悲。

整部劇裡,唯獨被忽略的是皇帝,因為皇帝代表著權力,這部劇不是探討權力的,是探討靈魂修行的,所以弱化他。

靈魂的修行就是找回自己的過程。鬥爭的過程中,相當於所有人都迷失了,被情迷失,被利迷失,被恨迷失,可是到了最後,都找到了自己。

最後一集安茜死前對爾淳說:“你要離開紫禁城。離開這個被四面城牆圍住的鬼地方,這裡面只有冤魂和仇恨。這裡面什麼都有,沒有的是真正的自己。”

她們最後都找到了自己。所以才在最後都互相成全。

天理教進城,爾淳為了孫白楊,甘願去幫玉瑩。她跟孫白楊說的那句話就非常讓人感動。她說:

15年後再看《金枝欲孽》,滿心滄桑


其實爾淳對玉瑩早已無怨無恨

我不想看見玉瑩走回頭路

枉死宮中

但在我心中

更加不想看見大人你有事


當然在這之前就有一場戲已經表明她的放下,她和她的姐姐福貴人,兩個深愛孫白楊的人,替孫白楊和玉瑩安排了一場偷歡。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犧牲精神。

另一組,孔武拉著如妃和安茜的手要出城,如妃拒絕出去。她對孔武說,如果出去了,要你在兩個人中選一個,你選哪個?

她說你現在只在抓著她的手。她太清醒了。

15年後再看《金枝欲孽》,滿心滄桑


換別的劇本,哪會這樣。在這之前,如妃有機會除去安茜這個情敵,她沒有。她不想弄髒自己的靈魂,也不想讓自己所愛之人永失我愛。

如妃這個角色在最後兩集太放光彩了。簡直就是舞臺裡的追光在打著她。

整個前半部都是在表現她霸氣凌厲,她幾乎是無死角的女強人,鬼神不懼,王熙鳳附體。

她逼死陳妃,有人藉此鬧鬼,她迎面而上,跑到陳妃寢宮大罵。

15年後再看《金枝欲孽》,滿心滄桑


紫禁城內真有冤魂又怎樣

人世間有些甚麼地方是沒有冤魂的

冤魂也是由人變的

做人的時候也鬥不過我

難道變成鬼有這個本事

怪力亂神,迷惑人心

再厲害,這對本宮來說

都是廢話連篇

你要是有本領就儘管出來嚇人

本宮就是要你看看在紫禁城內是怕你

還是害怕我鈕鈷祿如玥


她的強悍很像王熙鳳,但她比王熙鳳善良。

甄嬛傳裡的華妃模仿了她,但只有模仿了她的凌厲,沒有模仿她的善良。

孫白楊的爹孫清華御醫說過一句話。如妃並不是一開始就這樣的,她曾經也單純柔軟過。是因為皇后害死她腹中的孩子,她才逆境反彈。

這一轉折裡,藏了多少辛酸和苦痛。

15年後再看《金枝欲孽》,滿心滄桑


你以為如妃天生就是

如此厲害霸道的人嗎

有因才有果

若然當日孩兒不是枉死

她之後未必會這麼算計人

她入宮的時候

何嘗不是天真無邪


如妃是整部劇中的智商高峰,金句頻出。牙尖嘴利讓皇后頭疼不已。每次看她和皇后對話都覺得過癮。

15年後再看《金枝欲孽》,滿心滄桑



15年後再看《金枝欲孽》,滿心滄桑



可是這樣一個人,遇惡就以暴制暴,遇到善良就寬厚大氣有長姐之風。

她在最後是兜著所有人命運的人。

整部劇是謳歌愛情的,也謳歌人性之美。愛情很美好,可人生也很殘酷。再美好的東西,最後也得放下。

這部劇的底色仍然是灰的,有點像《紅樓夢》的結局,所求皆不可得。

孔武求與安茜白頭偕老——安茜死了。爾淳求孫白楊能得到所愛——孫白楊和他的愛人都在承乾宮燒死了。

但在這灰中,人性之光依然閃爍。所有人都在努力溫暖著別人。

正如安茜對爾淳所說:

15年後再看《金枝欲孽》,滿心滄桑


如妃做不到的事

她希望我可以做到

但現在我做不到的事

我希望你可以做到


他們都不好命,但都把愛和希望傳遞了下去。

最後的最後,是如妃的徹底洗白加高光,跟劇的第一集呼應。第一集,上來就是她在大發雷霆逼死陳妃,簡直要吃人。不知道還以為全劇最大的一個反派上線。其實她是最大正派。

劇情結尾,是她獨自望斷高樓,吟誦自己繡在絲帕上的那首詩。

15年後再看《金枝欲孽》,滿心滄桑


不愛宮牆柳,

只被前緣誤,

花開花落亦有時,

總賴東君主。


孔武一直以為這首詩是安茜繡的,其實是如妃。在她初入宮的猶憐小兒女時期。

這一幕,特別像甄嬛最終躺在床榻上孤獨睡去的那一幕。都是孤獨得讓人嘆息。但一個心中還有愛,一個心已荒蕪。

15年後再看《金枝欲孽》,滿心滄桑


如妃入宮多年,刀山火海趟過,初心還在,甄嬛已經丟了自己了。

她向著孔武安茜出城的方向眺望,說了一句:珍重。

15年後再看《金枝欲孽》,滿心滄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