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麗熱巴為奧菲利亞精彩配音,遙望譯製片的輝煌時代

上一期《聲臨其境》中秦昊為《妖貓傳》中的李白配音,用聲音演繹出了李白的灑脫飄逸之感,震撼了全場。雖然可以聽出來音色的差別,但是由於他非常精準的抓住了人物特性,使得這種差異感減到了最小。

迪麗熱巴為奧菲利亞精彩配音,遙望譯製片的輝煌時代

辛柏青版的李白已然是一座高峰,不少觀眾感慨“他一出場彷彿就是我心目中李白的樣子”。王剛在之前對秦昊的指導中說:“你不能模仿角色,要理解這個角色,不能流出一點市井氣出來。”秦昊恰恰是無限貼近人物的表演打動了觀眾,而不光是模仿。

迪麗熱巴為奧菲利亞精彩配音,遙望譯製片的輝煌時代

在第二期《聲臨其境》中,白客《掃毒》裡張家輝的配音,港臺腔拿捏得恰到好處,看得出是有功底的。迪麗熱巴奧菲利亞的配音,更是讓人驚豔,整期看下來,我與張鐵林老師的轉變一樣,從一開始有些輕視到最後的刮目相看。正是這段奧菲利亞的配音,喚醒了我對那遠去的譯製片時代的記憶。

迪麗熱巴為奧菲利亞精彩配音,遙望譯製片的輝煌時代

配音作品的好壞與配音者的“內力”緊密相關,需要高超地運用聲音的韻律,深入挖掘角色的內心,以達到與人物性格渾然一體的境界。尤其是為譯製片配音,無時無刻是不受著原片的限制,還有地域文化等等存在的差異。

配音者在試圖消除差異的同時,既要無限貼合人物角色,又要保持自己獨特的個性魅力,才能讓你的配音稱得上是藝術,而不是機械化的還原。

從電影的誕生,到有聲片取代無聲片,配音藝術在電影電視中的運用一直佔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當我們在接觸越來越豐富和震撼的電影聲效時,回望過去,譯製片像一朵奇葩以其豐沛的活力搖曳在那個特殊的年代

電影的誕生

1895年12月28日,法國人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大咖啡館”的印度廳裡,用他們自己研製的電影放映機公映了自己攝製的12部影片,每部影片只有一分鐘的時間,從此一種新的影像語言樣式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境界。

迪麗熱巴為奧菲利亞精彩配音,遙望譯製片的輝煌時代

盧米埃爾兄弟

迪麗熱巴為奧菲利亞精彩配音,遙望譯製片的輝煌時代

當年首次公開放映電影的格蘭咖啡館

默片時代

電影從1895年到1927年間,帶著“殘疾”迅速發展起來,建立了一整套默片的美學原則,並逐漸成熟。安德烈·巴贊認為:“默片是沒有聲音的天地,因此,產生了許多用來彌補這一缺陷的符號。”事實上,觀眾所有的感官、整個身軀和整個神經都在彌補缺少的這一符號——聲音。

迪麗熱巴為奧菲利亞精彩配音,遙望譯製片的輝煌時代

查理·卓別林《城市之光》劇照

有聲電影

1927年10月6日,由美國華納公司攝製的完全有聲片《爵士歌王》在紐約市百老匯劇院公開上映,歷經32年的“偉大的啞巴”開始說話了,這一天標誌著有聲電影的開始。《爵士歌王》是電影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它代表著新類型電影與新類型娛樂已邁出決定性的一步。

“等等,等等,你們還什麼也沒聽到呢!”這是影片中的第一句臺詞,是男主角在唱完一首歌曲後帶給觀眾們的驚喜。

迪麗熱巴為奧菲利亞精彩配音,遙望譯製片的輝煌時代

電影《爵士歌王》劇照

從美學上看,默片和有聲片屬於兩種不同的媒介形式,一種基本是視覺媒介,一種是視聽媒介。默片其實可以在自己的道路上按照自己的規律發展下去,只是觀眾對於有聲片的熱衷為無聲電影畫上了一個商業的句號。

譯製片

1896年,也就是電影誕生的第二年,一種叫作“西洋影戲”的影像節目在上海的徐園上映,那就是最早進入我國的外國電影。由於當時進入中國的電影一般都是默片,不存在語言翻譯的問題,後來有一些有聲片,一般都是原聲放映。為了幫助觀眾理解這些有聲片,當時的影院也想出了一些辦法,如印發故事說明書、放映幻燈小字幕、由解說員解說等等,少數影院還有“譯意風”,在電影放映的同時現場翻譯。

迪麗熱巴為奧菲利亞精彩配音,遙望譯製片的輝煌時代

西洋影戲傳入中國

新中國成立之後,譯製片逐漸發展起來,我國首部譯製片《一個普通的戰士》是由東北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前身)譯製的,在1949年8月公映。到了80年代,在傷痕小說和朦朧詩風行的年代,看譯製片似乎成了一種時尚,這也更是因為當時的譯製片是蠻荒過後的第一份藝術滋養。

無論是《虎口脫險》還是《簡愛》,也無論是《流浪者》還是《追捕》,留在人們記憶中的除了難忘的劇情和畫面之外,還有那些耳熟能詳、精彩絕倫的對白。

迪麗熱巴為奧菲利亞精彩配音,遙望譯製片的輝煌時代

中國譯製片配音輝煌年代

配音藝術的審美

電影電視配音對配音演員語言表現力的要求是很高的,他們要根據人物的身份和性格把握自己聲音的音色、聲調,表現出適當的情緒。事實上,配音演員就是在做一份演員的工作,就是在錄音棚裡演戲。

理解力

譯製片原作品因為涉及不同國家文化、語言、地域、民族、宗教信仰等的差異,配音演員就必須依靠自身的知識和藝術經驗的積累,憑藉良好的領悟能力,完整深刻地把握原片、理解角色,在此基礎之上尋求相應的表達方式。

藝術表現力

一個配音者最成功的的表演就是與角色高度融合,使觀眾感到是角色在說話,而不是配音者在說話。這要求演員除了要有一口純正流利、應用自如的語言之外,還要有

敏銳的藝術感覺,善於發現和把握角色的語言特徵與獨特韻味。

迪麗熱巴為奧菲利亞精彩配音,遙望譯製片的輝煌時代

適應性

配音創作是識別差異、分析差異、消除差異,又要體現差異的藝術活動。電影要讓觀眾入戲,聲音和人就要高度統一,要消除這其中的差異,配音者就要去貼近表演者的表演過程,

還原其表演的真實性,但差異的消除並不是機械的處理,需要掌握好分寸。

個性與風格

現在我國每年依然有不少的引進片,但觀眾更願意選擇原滋原味的原聲電影。雖然譯製片的輝煌時代已經離我們遠去,然而依然有很多熱愛電影的人在想方設法蒐羅過去的譯製片,因為那些是可以真正穿越時代的藝術。

雖然配音藝術的準則是與原片人物表演的統一,但這與配音者獨特的個性和風格魅力是不矛盾的。傑出的配音表演藝術家邱嶽峰用“國語”為我們塑造了整個“西方”,代表作有《大獨裁者》中的希特勒、《簡愛》中的羅切斯特等等。

他超越了劇情和角色,我們在優秀配音演員的語調中能夠陶醉其中沛然神往,是源於配音者融入於語言語音中的活的氣質:那才是人情和人性。

迪麗熱巴為奧菲利亞精彩配音,遙望譯製片的輝煌時代

韻律與意境

當配音者的聲音行走在字裡行間,他們其實是在語言的節奏裡表演。一個優秀的配音演員,在他開口之前,觀眾就可以從他們的呼吸聲裡感受到角色的甦醒,他們的每一個聲音細節,哪怕是一個喘氣、一聲嘆息中都蘊藏著無窮的意蘊。

欣賞一段邱嶽峰在《簡愛》裡的配音,《簡·愛》裡梅森在桑菲爾德夜裡受到瘋姐姐襲擊,驚醒了眾人,羅切斯特出面解釋的一場戲。

迪麗熱巴為奧菲利亞精彩配音,遙望譯製片的輝煌時代

邱嶽峰的配音充滿了強烈的明暗對比,他用鬆弛的語調錶達緊張的心理,用溫和的口氣表達心酸和淒涼。這一段羅切斯特的配音比平時尖、高、滑,語速快,停頓很少,營造了一種愉快自信的語感,但是觀眾卻從中很清楚地感到這種語氣的不安,因為羅切斯特平時的聲音一直塑造得沉鬱而略帶嘲諷,細心的聽眾可以聽出這次他幾乎沒換氣,造成了一種隱隱的內在的緊張感,可是這種緊張感不是擺在桌面上的,你得跟著影片內容才能體會到。

部分內容整理自《影視配音藝術》施玲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