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京東取消快遞員底薪,收快遞提績效這一做法?

第一哲學傳習錄


京東取消快遞員底薪,攬收入績效,主要原因是京東商城在提效增收方面遇到了瓶頸,無法達成公司的目標。為此只有開源節流,收件就成為開源的重點。於是京東取消快遞員的底薪,一方面節約成本,另一方面促使快遞員通過收件來增加收入。但這裡就面臨兩方面的問題需正視。

一是定位問題。京東有比較成熟、完善的自營物流配送體系。於是剛開始京東是對標順豐的,攬收的價位只比順豐少一點。但過去京東是不收件的,配送效率的口碑是因為京東在很多地方都建立了倉儲分揀中心,這樣客戶下單後,可以直接在倉儲分揀中心打包、分揀併發運至各個配送點,效率高是自然的。而收件則不同,快遞員在收件後要先送回配送站點,由收件車運至分揀中心,再分發到各地,過程要比自營商城煩瑣,所以在提高時效方面還有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這樣要建立起京東在收件方面的時效口碑還需要一定的時間。由此,在時效上京東的口碑不如順豐。而如此高的價格,對價格敏感的客戶,不如選擇三通一達。對價格不敏感的客戶,一般時效要求就高,那就不如選擇順豐。這樣京東的地位就很尷尬。那為了能讓客戶選擇京東,價格方面就要向三通一達看齊,所以京東現在給出了比較優惠的價格。但問題是,這樣做京東是自降身價,京東是否願意保持這個定位是要畫一個問號的。

二是,京東從成本上考慮,收件車還是在固定時間收件的。而京東的快遞員自己每天還有很多派件任務。如果要派的件多,在收件時限內派不完,就要先把收回來的件送回站點,然後再去派未送完的件,這就相應地延長了快遞員的工作時間。而為了提高派送效率,尤其是當攬收成為快遞員主要收入來源時,快遞員派送的服務水準就極有可能向三通一達看齊。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是京東將來要面對的一個問題


馬尾侯


京東快遞的快遞員,原來主要就是為了京東商城的配送,對攬件業務毫不上心,我發過一次京東快遞,價格很高,18元,但是速度很慢,來攬件的快遞員也很慢。

京東取消快遞員底薪,是跟行業接軌的一種做法,雖然底薪取消了,但是我認為京東快遞還是很有優勢。

一是京東商城本身能夠提供海量的配送任務,讓快遞體系運轉起來,這是其他快遞公司自身無法做到的,這次要求快遞員攬件,實際上是尋求快遞新的突破,與其他快遞公司接軌。

二是降低用工成本。由於受到負面消息的影響,很明顯,京東股價下跌厲害,融資能力受到影響,必須縮減成本。相比其他快遞公司,京東這回只是把快遞員拉到了跟別人一樣的標準上發工資。

三是京東要攬收其實很快可以做起來。原來只是京東快遞員不願意做,估計沒有激勵機制,現在其實勞動量提高不多,送貨的時候收個貨就行。

特殊時期,特殊做法,我覺得劉總還是很厲害的,做事雷厲風行,兄弟該翻臉就翻臉,執行力高於一切。


談笑閣


站在管理團隊和老闆的角度公司是要盈利的,商人嘛。

只有公司發展好了,有盈利能力才有可能給員工帶來更好的福利待遇。公司發展遇到困難、瓶頸是再正常不過了。

採取節約成本的方法基於公司未來發展無可厚非,如果沒有相應的措施而讓公司倒閉對社會又有什麼好處呢?對員工又有什麼好處呢?股東全部虧錢,員工全部失業那肯定不好。如果相關措施符合法律法規,員工覺得不爽是可以另謀出路的。

公司處於很好的發展和盈利,哪個老闆會想揹負罵名惡意去降低員工的收入呢?每個做老闆的都希望自己公司是世界最賺錢的,員工的收入是全球最高的。



側邊的蓮花


說幾點淺見:

1;京東物流是京東最重的一塊,京東要馬上盈利首先要做的是瘦身.

2;京東物流被獨立,首先解決存活問題和盈利.

3;要想存活就好開放,京東物流不可能只為自己服務.

我認為京東整體策略,第一步瘦身,第二部開放京東物流尋找類似美團大流量平臺合作,這是雙贏局面,京東物流承接美團外賣業務,和民用發貨,取消底薪前提是增加運送量,京東物流通過以上操作,運單量加大,使得京東物流可以獨立在京東集團之外,給京東減負.同時美團有京東物流加入,同時也取消底薪模式,達到雙雙減負,同時增加了外賣員的競爭力度,使得外賣員不得不提高時效和服務.

經過以上操作京東物流將成為順豐最大的競爭對手,可以說順豐現在是腹背受敵.沒有馬雲系平臺背書,在民用行業,不斷和京東物流重合,

京東終於走出重資產模式的開始,從這一系列操作的側面能看出,投資者以對京東下了最後通牒,已經沒有耐性,再加上拼多多的強勢崛起,京東在不盈利,在資本市場資本市場的前景堪憂,前有阿里後有拼多多,堪稱京東生死之年.

京東在領導人醜聞之後,本就對資本市場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力,在加拼多多的強勢崛起,被吸引走更多的資本商,那麼京東是否能盈利就至關重要.是否能給投資商帶來更多利好消息就至關重要.

最後祝京東度過難關,早日脫胎換骨.



掃到寶


我認為應當從兩個方面去考慮這個事情。

京東的自建物流體系的服務是很快的,一線城市當日達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二三線城市次日達,隔日達都能有效保證。

京東的配送系統龐大的人力是保證快速服務的一個基本前提之一。但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市場競爭力是很小的,京東在自我發展的過程中,每個階段的策略是不一樣的。快遞無人機(車)的應用會革掉一些快遞員的飯碗,是從運營成本和服務效率等方面的綜合考量。

二八法則大家都很熟悉,在一個地方呆的久了,出現懶惰是人性使然。但是又不符合企業的快速發展,市場是殘酷的,不會考慮人情。企業自我迭代升級沒啥可說的。

但是,企業發展不能罔顧法律,不能踩底線!


昆鳥三農


這說明京東受到的挑戰愈加嚴峻,以增長帶動擴張的階段告一段落,不得不由攻轉守,開始進入精耕細作,向成本控制要利潤而不是向銷售增長要利潤的新階段。

快遞員的現狀是什麼?

根據2018年統計,全國快遞員共有300萬人,平均薪酬6200元每月。京東快遞員大約6-7萬人,平均薪酬與全行業持平。

而全國城鎮人口的可支配收入(注意不是全國,是全國城鎮),在2018年是36000多元,平均到每月就是稅後3000多元,相比起來,快遞員是妥妥的高薪行業,這也就意味著給快遞員降薪具有很大操作空間。

京東如果仍然處於擴張階段,它的著眼點在於銷售額,它關心的應該是如何找到更多的人給自己送快遞,從而實現銷售額的目標。只有當京東處於守勢,銷售額的增長變得非常困難時,它才會回過頭來考慮壓縮運營成本。

從底薪加提成變為純提成,還隱含著京東對於整體經濟形勢的看衰。京東快遞員的薪資水平並不顯著高於其他公司,那麼給快遞員降薪就意味著京東快遞員的流失,除非整體經濟持續走低,全行業不景氣,薪資水平整體下降,那麼即便京東降薪,它的快遞員也無處可去。

有人說,底薪提成變為純提成不一定就是降薪,而是像京東官宣的一樣,是激勵,這就有點精神資本家了。如果想激勵,完全可以提高提成或者變為累進制提成,沒必要去動底薪。動底薪一定就是為了降薪。


第一哲學傳習錄


一、快遞行業是一個流動性本身很大的行業,工資等收入具有一定的透明度,且行業門檻並不是很高,所以如果覺得收入下降了不能夠接受而在別的公司能獲取更高的收入,良禽擇木而棲不失為一個選擇。

二、其實網絡上沸沸揚揚的原因主要在劉強東前後言行的不一致,加上明尼蘇達事件的影響,輿論現在其實是要做實劉強東惡人的形象。淘汰三類人,降底薪這類事情一般企業都是偷偷摸摸做,而京東卻因為內部原因將此公諸於眾所以導致持續的發酵。

三、這是一場帶走娛樂性質的狂歡,也是對長久以來不和諧勞資關係的吐槽,中國的勞動者通常在勞資關係中處於弱勢的一方,權益常常得不到保障,往往寄希望於碰到一個好的老闆,容易感動於老闆的稱兄道弟,然而在現實利益面前,孰不知這是一份多麼易碎的兄弟情。


石獅服裝名城


首先談下原因吧:

1、成本:京東物流獨立後,需自負盈虧,人力成本本身就是物流的最大成本,而底薪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固定的無效成本,不管業績或者單量如何,固定的底薪還是需要投入,取消底薪後,京東物流將變輕很多;

2、人效:京東相對高品質的物流服務,核心就是送貨上門,時間距離一定的情況下,需要保證優質的服務,則需要不斷增加人員,取消底薪後,對於人員的管控就不在重要,這也是東哥敢在年初說京東今年會增加1.5萬人的核心原因;

3、業務導向:原有京東只有單向的配送,現在開放後,需要配送員這一群體來進行收件,取消底薪,調整每單提成後,可以提高配送員攬件的積極性;

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從企業發展角度來看,無可厚非,畢竟企業要根據自身發展來調整策略,同時全行業配送員基本都無底薪,自營巨頭順豐也有25萬外包工,但是有幾個問題,導致的影響不太好。

1、言行不一:配送員群體的底薪社保公積金一直是京東兄弟、情懷的宣傳點,也是打擊對手的一個公關點;

2、取消時機:老闆出事、高管出走等許多負面新聞疊加,也導致了這件事情的過度渲染;

3、前景不明:快遞開放半年來,進展不大,業務量也非常之少,導致大家對未來都不樂觀,取消底薪後難免引起恐慌。



雨落不息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為什麼這麼說呢?京東順豐是有別於三通一達的直營模式,被很多人寫成是提高物流服務的救世主,待遇高出三通一達一大截,每個快遞員就像打了雞血一樣趕勁十足,我在很早的時間就寫文章不看好這樣的直營模式。因為在競爭激烈的領域就沒有直營的,為什麼?管理成本太高。我沒有做過快遞不敢妄言快遞行業,我可以從我經歷過的醫藥行業來說說。
2004年前後,我在一家上市的製藥公司做銷售。當時我們公司有170多個銷售人員,有一次公司就佈置一個任務,就是讓大家去醫院,藥店調查一下皮膚藥的一個競爭狀況,填寫一張競爭狀況調查表。那個時候我很懶呀,於實我就很敷衍的去了附近的一家醫院看了一下,就是隨便的寫了一下填了表格寄回去了。回公司開會去,我得表揚了,為什麼呢,因為170多個人當中,只有兩個人完成了這項任務,當時公司的規定是,如果完不成任務,要罰500塊錢。而我們當時的底薪才300塊錢。業務員如何管?十幾個片區經理還有銷售總經理副總經理,業務員外出需要借差旅費,差律費市場開發費需要核銷對吧!那麼需不需要會計?這是多高的成本?


突然有一天,公司來電話說:你們把賬交一下,公司只要代理商不要業務員了。把170多個業務員全部裁掉了,有的變成代理商,有的被其他代理商代替,代理商不需要差旅費,款到發貨,原來的幾十個管理人員全部不需要,幾個內勤就夠了,這成本下降了多少?代理商市場是他自己的,他會不努力嗎?所以我一開始就沒有看好這樣的直營模式,很多網友罵我不直營如何提高服務?想得太多了,直營了服務未必好,但是管理成本一般的行業誰來買單?京東取消快遞員底薪不正是再向代理制的管理模式靠近嗎?順豐也報出了同樣的消息,要求快遞員承包。

你可以給你的員工一月十萬,但是全社會不是你一家在做這個事,你的高額的成本誰來買單?至於說服務的提升很簡單,所有的平臺也好甚至是政府機關銀行都是靠顧客的評價來提升服務的。在物流領域也有了可以評價快遞物流的平臺,快遞物流第三方平臺“51快配”。它的模式是這樣的:發貨寄快遞信息輸入手機形成電子發貨單,司機物流公司根據發貨單報價,運費支付平臺到貨確認再付運費。有了這樣的平臺還擔心服務起不來嗎?


降運費找51快配


京東之殤__一切才剛剛開始

引言

取消底薪,攬件提績效就是降薪。降薪是企業在面臨巨大經營壓力的時候,短期最直接最簡單的方式,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策略選擇,也是企業應對巨大壓力的第一步。

企業所面臨的巨大壓力有其深層次的原因。馬克思主義哲學說,內因是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內因有很多,企業領導人的風格,文化、管理水平等,但一切都是圍繞並且在經營模式的框架下發揮作用,市場競爭情況、移動互聯網流量增長狀況等外因,助推經營模式作用的發揮。

京東的經營模式是什麼?就是投資人引以為自傲廣而告之的物流自營與平臺自營一體化的模式。

這裡從物流業務模式的主要特點、物流自營和平臺自營一體結合會帶來什麼、為什麼要取消快遞員底薪等三個方面來聊這個問題。

一、物流業務模式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1.業務的性質

倉儲物流是解決物品到用戶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就是幫商家運貨送達消費者手中。因為送貨的質量和效率影響商家的品牌,由誰運決定權在商家。

2.業務模式

本質上是做b端的生意,就是常說的b2b,也就是以攬貨源送貨為生。當然,b端擁有的貨源越多,控制能力越強。就比如天貓淘寶等平臺,就是隱形的貨主。

3.業務生產力的關鍵指標

速度和物品毀損率,關鍵在速度。

4.成本結構

主要是人工成本

5.目前條件下影響生產力的關鍵要素

取決於貨源的規模、布點和堆人堆車等工具,要想速度更快,就需要更多的人或車等交通工具。

二、物流自營和平臺自營一體結合會帶來什麼

1、形成自我保護

自營平臺就是貨主,貨主也就是平臺同時自營物流,就決定了肯定不可能開放貨源給其他物流。一方面和物流潛在形成競爭,另一方面,自營商品平臺和其他貨主形成競爭,即使改為外部獨立核算物流主體,其他貨主平臺必然也會限制使用京東的物流。

2.物流服務的侷限性不經濟的物流

自營物流只給自己服務,物流的生產力只能保證自己的貨源快速高效及時送達用戶,這種內部的獨家物流以追求速度為根本,缺乏競爭,在人力起決定性作用的情況下,必然會帶來極高的單位固定成本,而自營平臺的貨源是有限的,規模不足又會加劇形成極不經濟的成本。

3、自營商品目標人群的特殊性推動物流成本上升加劇

互聯網自營商品平臺業務都是對c端的業務,物流必須送達c端,c端的業務量小、分佈散,要使物流的速度加快,必須用人力堆積。而且即使能成為最大的貨主,貨源越多,就必須僱傭更多的人手,也就是說,變動和固定成本也會同步大幅上升。反過來,一旦面臨貨源不足,消費滯緩,這種危害性就更加極端的突出。

三、為什麼要取消快遞員底薪?

上述這幾種突出的特點,問題,在貨主拼多多的崛起、淘寶等的不斷緊逼,移動互聯網流量高速增長不再、消費減緩等外因的推動下,不斷使這個讓投資人引以為傲的這種經營模式,也就是這個根本的內因的副作用更加劇烈的發揮作用。

快遞員這個當年引以為傲的“基腳”一動,作為上層建築的管理層未來也將大幅變動,組織結構也將發生重大變化。這是消化這種經營模式所帶來的歷史負擔的必然選擇,是儘快實現盈利,給投資人一個交代的必然選擇,是扭轉資本市場預期的必然選擇,是獲取更多現金流應對拼多多等競爭的第1步,是組織變革的第一步,是精簡上層建築也就是管理層的第一步,是文化變革的第1步,當然也是迴避勞動關係相關法律風險的一種策略選擇。

一切,才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