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哲學和科學都不能解釋宇宙的本源和本質,唯有藝術和想象才能接近祂的本質?

藝術就是謊言


哲學,其重點在於想象力。科學的重點,在於驗證的方法。

雖然科學也很看重想象力,但認為一個人只有擁有了充實的知識,才能挖掘想象力。沒有知識,就沒有好的想象力。脫離了知識的想象力,沒有任何意義。

就像看待宇宙,如何看待宇宙,必須要使用一些工具比如,數學、射電望遠鏡。這些工具都是必須的,不可或缺的。通過科學的手段,不斷地探索宇宙的奧秘。而且,科學從來不妄想自己能夠一步登天,一下子就找到所謂的本質。很多人都猜想宇宙的本質是什麼,認為找到了本質就是找到了一種真理。但是,科學根本就不追求真理。換句話說,科學並不認為自己可以找到宇宙的本質。

因為,在科學的概念裡面,我今天所謂瞭解到的本質,在明天也許就會被否認掉。可以說,科學永遠在路上,一步一個腳印,永遠在追求更可靠的知識。

而哲學家有一種過分熱情洋溢的想法,他們認為自己可以用簡單的思維和推演,加上一點簡單的語言描述,就可以構造出一個宇宙的本質出來。其實,這實在是由於他們缺乏知識,所以產生了幻覺。如果是亞里士多德時代有此想法,那並不可笑,而如果是17世紀之後還抱有這種觀念,則顯得自吹自擂。哲學發展了幾千年,卻沒有想象出萬有引力,更遑論相對論、量子力學。

哲學不可能找到宇宙的本質。而科學不承認也不追求找到宇宙的本質。至於藝術家們,他們能不能在不經意間接近宇宙的本質呢?

我個人認為,藝術家自己快樂就好。反正也用不著驗證,花不了幾毛錢。


懷疑探索者


說實話,讓中國人討論這樣的話題顯得挺尷尬,千百年來,我們這裡有舉世公認的哲學家嗎?有碩果累累、造福人類的科學家嗎?現如今,人品貴重,不為金錢所動,藝術作品超凡脫俗,影響力廣泛且巨大的藝術家又有誰呢?



探討宇宙的本源和本質,最終必定要指向創造天地萬物的神,而我們中間的大多數人,除了迷戀物質和金錢,他們有堅定虔誠的信仰嗎?

沒有這樣的實質性思想和內容做基礎,進行連猜帶蒙的討論,實際意義究竟有多大,非常值得懷疑。

其實,許多國人所謂的崇尚哲學、科學,其真實目的很有諷刺意味,就是讓那些自己都不怎麼相信的東西,通過這樣貌似專業、高深莫測的包裝,儘可能地變得好像相當合理、有根有據。



先說哲學,上大學的時候,最反感的就是那個一年到頭,拿著個茶杯滔滔不絕講什麼價值、剩餘價值的先生。到現在也看不到那門課程的價值在何處,更不用說在現實生活中的指導意義。

可以這樣說,現今很多人在搞科學迷信,究竟科學是什麼、源自何處,他們自己都是一頭霧水,說不出個所以然。

美國人篤信基督教,他們把自己的人生目標和使命定位於“榮神益人”,恰恰他們的科學最為發達,貢獻給人類的科技成果也最多。更有一些科學家,用自己的科學研究成果來證實神創理論的合理性,沒有人會質疑他們的宗教信仰,和科學之間有什麼矛盾之處。



反觀我們這裡,很多的人堅稱自己不信神,只相信科學,可是你們在從事什麼樣的科學研究呢?你們的科學發明、科技貢獻在哪裡呢?延伸到各個領域角落的製假抄襲,還有數不清的假冒偽劣,應該不能算是科技貢獻吧!人活在霧霾之中,還有情可原,心要是也在霧霾之中跳動,那生命還有什麼意義呢?


美藍的影音


這種說法不完全錯誤的,也是沒有任何根據的!宇宙的本源只能用科學的手段去探究,而不可能依靠人類的想像來完成!因為無論哲學、藝術還是想像都得依靠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才能得到所需要的第一手資料!目前物理學界很多謊言和謬論均是由於不通過科學手段獲得第一手資料或有意將第一手資料歪解得出的。包括哈勃定律、相對論、MM實驗和光電效應實驗及黑體輻射實驗結果的解讀、量子力學等均是不正確的!

如果想知道這些理論為什麼不正確,請參閱本人的以下文章:


彭曉韜


時間是沒有開始和結束的,宇宙也是沒有開始和結束,生老病死是物質轉化形態而已,生在另一個世界就是死,那死在這個世界得消失,會在另一個世界出生,就是物質和意識之間的轉換!什麼意思呢?物質可以被意識轉化為無有,同樣呢?意識無形也可以轉化為有形的物質,對立顛倒而又統一,當打破了平衡,一方就出來制約另一個世界,宇宙在這裡碰漲,在另一個宇宙就是收縮!是沒有開始和結束的,就是圓周率,3.1415926是無盡的小數總是有一個缺口?事實上每位數點有都是沒有缺口,順著轉動始終有缺口逆著轉動缺口卻都補上了,都是整數。世間萬物都是這樣,冬至就是物質滅盡,又是萬物復甦,總是有生機,夏至又總是制約生萬物開始老化成熟,四季顛倒輪換,開始就是意味結束。一加一就應該是大於等於和小於二。所以生死是意識形態,死就是生,生就是死,這個過程就有了過去現在和未來,當你看破生死輪迴時,這些才不會存在,宇宙天地間認我行,沒有開始和結束,沒有時間和距離,穿梭過去和未來才有當下現在的我!


雲城108


人們常習慣將科學和哲學稱為唯物主義和存在決定事實。好像不太看好人的靈性和想像力因為是唯心的。但往往有時這些唯心的被人忽視的說法。也有它的存在事實如佛陀說的水中的細菌(八萬四千蟲)他並沒有用什麼工具測試的只是憑感覺靈性悟出來的沒有事實只是一種看似唯心的猜測。。。今年備受人們喜愛的電影(流浪地球)也是出自於文藝作品也是來自作者的想像。但看了電影后的確讓人感到恐懼。不管曾經聽到過什麼厄爾尼諾現象,什麼冰河期一但地球遭到如此劫難結果想都不敢想。。。人們的想像又走先了一步和其它科幻片一樣出自於文學藝興。


健康9161


宇宙是一個無窮無盡的實在,自人類文明誕生以來,人類出於好奇就一直在做對宇宙的思考和探索,當然,這種思考和探索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哲學基礎上的,哲學家各自構建自己認識宇宙的邏輯,從而展開對宇宙的述說,只是就哲學體系而言,存在中西方哲學體系的區別而已。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科學誕生併發達,科學作為實踐哲學,以實證方法對宇宙的探索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彌補了遠古哲學僅僅靠邏輯推理而存在諸多謬誤的不足。總之,哲學和科學二者對宇宙的認識各有不同的原則和方法,前者是以合乎邏輯為準則 ,後者是以科學依據為準則。然而,無論是哲學還是科學,就現階段的水平而言,對無窮無盡的宇宙的瞭解顯然還是很有限的。但是,藝術和和想象恰恰和哲學與科學相反,藝術和想象二者的共同點是主觀,他們不需要嚴謹的邏輯和實證依據,藝術家和思想家完全可以不受任何約束的對宇宙進行不同緯度的定義,對於藝術家和思想家而言,每一個藝術家或每一個思想家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宇宙觀,原因就是藝術和想像的終極價值是構築理想,而不是充分證明或合乎邏輯,理想是不受限制的,只要合情合理即可,因此,如果硬是需要對宇宙有一個近乎完美的解釋,那麼藝術和想象是最恰當不過的。


問道湖湘



劍蘭修竹


試答:

人類思維有兩種: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科學技術屬前,文化(包括哲學)藝術屬後.在認識和解釋宇宙的本原中這兩種類型的思維都起著一定的作用.

原子結構理論,天體運行理論,生命過程理論的產生原都屬於哲學範疇,用的是形象思維,在確定了其真實性後就轉入了科學範疇,用的是邏輯思維.但至今這些理論的前沿課題仍離不了形象思維.因為這其中一定還隱藏著我們至今尚未知曉的其它理論.

人對世界的認識常從形象思維開始,在經過初步證實後就會轉入邏輯思維.如果邏輯思維受阻或導致失敗,那它就會重新轉入形象思維,尋求新的形象思維內容.如此循環,直至邏輯思維成功,人類對世界的認識才算是前進了一步.


無有和有無


不知此論出於哪個大師呢?

科學不解釋任何的一切。科學:是對正確認知的適度呈現;是為解決問題尋求正確方法。所以科學只有兩種方式:一,呈現;二,尋求。所以科學確實不能解釋宇宙本源本質。

但是哲學卻是可以解釋一切的。因為哲學:是根據宇宙萬物運動發展的現象總結適用於人類有益於人類的普遍規律用於指導人類的科學。正因為哲學是對客觀真實正確認知,所以它是能夠解釋一切的。

至於藝術和想象能解釋宇宙的本源本質則是荒謬之論。藝術的最基本必須是正確認知(哲學),至於在正確的認知上如何表達(藝術)則屬於表現手法形式而已,甚至乎表現的手法形式越偏離正確的認知就越被認為是藝術。因此,藝術與宇宙的本源本質有何關係??想象,則可以完全不依客觀真實而行……因而想象既可完美也可荒誕……然則與任何真相無關。


長弓善道


要比較,請用同一個標準。

比如,你要問哪個能“解釋宇宙的本原和本質”,請這樣問:哲學、科學、藝術、想象,到底哪個能“解釋宇宙的本原和本質”;

你要問哪個能“接近宇宙的本原和本質”,請這樣問:哲學、科學、藝術、想象,到底哪個能“更接近宇宙的本原和本質”。

一邊是“解釋”,一邊是“接近”,這也能否定一個肯定一個?這也能用對一邊的否定去肯定另一邊?要問“解釋”,那就都問,要問“接近”,那就都接近。

那麼,來,你來給我說說,哲學和科學都不能解釋宇宙的本原和本質,那麼藝術和想象能解釋宇宙的本原和本質麼?是怎麼解釋的?靠做夢?是每人一個白日夢那個解釋法麼?

你說藝術和想象才能接近宇宙的本原和本質?話說宇宙的本原和本質可是唯一的客觀存在,你這藝術和想象可是人人不同的主觀意識現象,那麼各各不同、因人而異的藝術和想象,到底哪個才是“更接近宇宙本原和本質”?如果有一個人的藝術和想象是“最接近宇宙本原和本質”的,那麼顯然其他人的藝術和想象可就沒法“接近宇宙本原和本質”了。1

最後,哲學(非philosophy)和科學,都是從宇宙的現實現象入手,基於宇宙本身的事實和邏輯,去接近宇宙的本原和本質,這是一個信息的閉環反饋過程;那麼你那藝術和想象到底是怎樣跟宇宙本原本質發生聯繫的?靠你的臆想還是白日夢?

——無陳詞濫調,無不知所云,無酸腐雞湯,無繽紛喧囂,唯有一點赤誠真意,一點犀利深刻;君若有得,乞輕落玉指點贊、貴手轉發;若有相左之真知灼見,請評論中不吝賜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