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的朋友圈只關注有錢人

某日跟朋友韓梅梅(化名)聊天。期間我們聊了些話題是關於TA發的朋友圈的,而我吱吱歪歪半天答不上來,結果最後被發現我屏蔽了TA的朋友圈,搞得我是very尷尬。隨後TA懟了我一句:

“你就只關注有錢人的朋友圈唄!”

01

說實話為了節省注意力,我的朋友圈確實是有經過篩選的。當然篩選的條件不會是有錢與沒錢,因為我就是其中一個沒錢的,怎麼會做出此等叛逆之事呢。

一般我屏蔽的,都是些只發垃圾信息的朋友圈。例如微商刷屏的,玩完遊戲後截圖的,說別人是非和憤世嫉俗等等。

這裡有必要說明一下:

我不會因為誰發了一條上述的那種朋友圈就馬上屏蔽,畢竟每個人都會有七情六慾,找個渠道發洩一下無可厚非。但如果長年累月都在發,在這人身上得不到有營養的信息,我就會毫不猶豫選擇屏蔽。所以,關鍵在於比例!比例!!比例!!!

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去篩選,最後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留下來的的確大部分都是“有錢人”,至少讓人覺得是潛力股,而被屏蔽的幾乎都是“沒錢的”。

這是一個引人思考的現象。這些人大多都是來自各行各業,互不認識,然而為什麼有錢的人會不約而同地發有營養的朋友圈?而沒錢的人會不約而同地發無用信息?

我想,最透徹的解釋應該是:不是有錢了才去發有營養的朋友圈,而是因為發了有營養的朋友圈所以才有錢。

抱歉,我的朋友圈只關注有錢人

這其實不難理解。你轉發的文章,必然是你已經看過的,你發表的感悟,必然是你經過思考的,你展現的狀態,必然是你正在經歷的。

換句話說,當一個人給自己什麼樣的輸入,TA自然就有什麼樣的輸出,而每一條朋友圈背後,反映的就是一個人的生活狀態。

舉個例子,你看到一條關於遊戲的朋友圈,你可以知道這個人剛才在玩遊戲,而同時你看到的朋友圈是一條文章的鏈接,那麼你也可以知道這個人剛才在閱讀。

如此一來,你就能看出這兩個人的注意力都分別放在什麼地方。日積月累,兩者的差距就會逐漸拉大。

注意力,是這個時代最寶貴的財富。你獲得什麼樣的回報取決於你對它的使用方式,你用來玩王者榮耀,你的回報就是成為最強王者,你用來賺錢,則你的回報是成為有錢人。

有的人愛抱怨社會不公平,其實我覺得,這個社會雖然沒有絕對的公平,但總體還是挺公平的,何炅老師不是說過麼:

“要得到你就必須付出,要付出還要學會堅持。如果你覺得很難,你可以選擇放棄,但是你放棄了就不要抱怨為什麼我沒有得到。”

懂得了這點,我們也就懂得,為什麼發有營養的朋友圈大多都是有錢人,而沒營養的朋友圈幾乎都有“沒錢的”發的了。

02

有的人可能會不解,不就一個朋友圈嗎,至於那麼較真嗎。

每個人對朋友圈的定義都會不一樣。有的用來記錄生活,有的把它當做社交的工具,我的話會把它看作一個圈子。

之前聽過一句話: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也是TA身邊的生活圈子更新迭代的過程。

抱歉,我的朋友圈只關注有錢人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不要小看圈子的力量,它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你。像我這種學生時期語文經常不及格的人,很多朋友都會驚訝現在的我對寫作樂此不疲,說實話我自己回過頭想也感到不可思議,而圈子在這裡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有一個小號專門用來加各種學習的社群,寫作便是其中一個。在你混跡於這些社群時,你每天看到的都是學習,成長,當你看到裡面的人不斷地在進步,很自然會有一種焦慮感促使你加把勁,你不敢停下來,因為你生怕被拋離。

這種氛圍,在一些充滿負能量的朋友圈裡是無法實現的,甚至,當你稍微想要積極一點,努力一點,換來的卻是嘲笑,試問在這種情況底下,如何能夠成長呢。

孟母三遷的故事讓我們從小懂得環境對一個人的重要性,當你決心要做點什麼事,首先就要為自己營造一個適合做這件事的環境。找到更多跟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扶持,互相激勵,才能讓自己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你想找哪種人,通過朋友圈可以一覽無遺。那些屏蔽掉的,正是我想要拋棄的人生,留下來的,才是我的嚮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