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是下半輩子的事業

退休,是下半輩子的事業

01

工作21年,最近我家老母親喜提退休了。

按道理說退休的人應該都會感到高興,舒舒服服地拿著退休金,下半輩子享受著悠然自得的時光。

只是在我的老母親臉上卻看不到一丁點的喜悅,取而代之的是愁容滿面。

至於原因,之前在別人那我大致聽說過:退休,在一瞬間的高興過後,隨之而來的是長時間失落,因為覺得自己彷彿不再被社會需要。

周星馳說過,人沒有理想跟鹹魚有什麼區別。

當一個人每天睜開雙眼,卻找不到起床的理由,而大腦和神經依然條件反射地想去上班,那種空虛,難以用言語表達。

說真的,如果不是親身體會過,可能在多數人眼裡,退休是等同於無限期放假的一大樂事。

可在最近看了《百歲人生》這本書,對退休有了另外一番認識。我也慶幸能在青年期便有這個認識,因為原來,退休也是一份事業,也需要提前規劃。

書中有一句核心的話:傳統的三段式人生將消亡,要最好開啟多段式人生的準備。

02

傳統的三段式人生,也就是我們熟悉的上學、工作、養老三個人生階段。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活過100歲的概率會越來越大,所以即使退休之後,我們仍有時間去做另一番作為。

按照普遍退休年齡55~60歲去計算,如果一個人能活到100歲,意味著退休之後仍有40年的光陰,不多不少,正好是一段完整的事業期。

要知道,人都有體現自我價值、尋找存在感的本能,如果在剩下的40年中一直百無聊賴地度日,顯然有悖於人性,久而久之便會發展成“強行植入”,對他人造成“干預”和“阻礙”等負面影響。

關於這點,電視劇《再創世紀》中的方松蔭和卓啟堂有了很好的詮釋。

這兩位劇中輪流當過首富的人,對自己一手建立的商業帝國依依不捨,即便到了身體無法承受高強度工作的年齡,仍然不願意下方手中的權力。

方松蔭嘴上鼓勵著自己的孫子接管公司,私下卻照舊要求下屬越過孫子直接向他回報。

卓啟堂則更為偏激。女兒在自己昏迷期間臨危受命接管了企業,當他醒來發現女兒已經可以在公司樹立了一定威信,竟心生妒忌,設法陷害女兒好讓董事會罷免她讓自己重新當選。

這兩位富豪,高高在上大半輩子,習慣了權力和威望的加持,從未想過自己會退休,更沒規劃過自己的退休。

當遇上一些突發事件被強迫退休時,從天堂跌落到凡間,這種落差又怎會消受得了。

或許有人覺得那些做生意開公司的人什麼時候退休可以完全取決於自己,其實不然。

相對於在事業單位工作的人的被動退休,自己開公司的人則需要主動退休,這更考驗一個人的毅力與前瞻性。

03

去年轟動一時的馬雲辭去阿里巴巴董事長一職,就是一個教科書式的主動性退休例子。

對於自己的退休他如是說,如果現在不退,以後就不願意退了。因為以他在阿里的地位,如果他不願意,沒什麼能讓他被動退休,要是這樣阿里必然會走向衰亡。

他解釋道,“我相信我到這個年齡一定會有不安全感,年輕人越來越強、越來越厲害,你就會越來越不自信,不懂裝懂,還必須得裝到底。雖然你是CEO,下面人還是會牴觸你,牴觸你的時候你就強硬,那就全亂了套了。”

主動退休的困難在於,需要客觀理性對待自己的衰老期。當你是一家公司的最高負責人,隨著年歲漸長,無法保證自己做的每一個決策都是最優的,甚至,即便明知道你是錯的,也沒有人敢反對。

馬雲的成功退休在於,為了這一天的辭任,在10年前已經開始準備。10年前,正是阿里和馬雲的發展衝刺階段,哪個老闆會在自己的事業黃金期想到退休,而馬雲卻做到了。

一家公司只有在初創階段做到了去老闆化,才能順利進入發展期乃至延長成熟期,所以,一個創始人或老闆的退休,也是企業發展的重要一環。

04

其實,大多數人之所以抗拒退休,某程度上是受到三段式人生的誤導。退休之後,意味著進入養老階段,個人價值無法體現,每天無所事事混日子等shi。

這是我們急需要改變的觀念,正如前文所說,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人的壽命大概率都會活過100歲。

也就是說,退休之後,我們仍有足夠的時間去重新學習一樣新事物,甚至再建立一份適合自己的事業。

尤其是在事業單位退休的人,由於人均壽命的增長,退休金將面臨越來越大的資金壓力,在可預見的將來,退休後來自單位的這份收入,只有少而不會多。

作為應對措施,現在起我們可以先未雨綢繆,從自身的愛好入手,發展成一技之長,為將來的退休作準備。

退休並不代表自己從此再無價值,相反當你從第一份事業退休之際,正是你開始第二份事業之時。

如果你願意,完全可以在停止呼吸前的那一刻,仍在發揮自己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