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很多混得比較差?

十點看球


農村大學生混的不好的是有,但是混的好的大有人在,我家鄉就是山區鄉下,我兩個表弟都是大學生,一個做公務員,一個是外科主治醫生,都是有房有車的。我隔壁鄰居兩兄妹都是大學生,哥哥在北京一套房,在我們這裡市區有兩套房。我一個親戚也是大學生,自己在廈門開了一家外貿公司,在城裡有房有車,還在鄉下蓋別墅。他們的父母都是沒有什麼文化的,平時除了做農活就是在鄉下幹粗活打工。農村大學生混的好的真不少,在我們村就有很多優秀的大學生,他們書不一定都讀的很好,但是很多都事業有成。


茶花微視界


如果在同一個平臺上。跟城市娃娃相比,農村大學生可能確實有劣勢,在家庭人際關係方面,農村大學生是沒有任何優勢的,必須靠自己努力去打拼,才能擁有一席之地,反過來,城市大學生因為有各種關係,可能起點就不一樣,在一個比較好的單位,你需要能力才能進入,或者說,即便你有能力,不一定能夠進去,但城市孩子,則可能通過父母關係,託關係進去,特別是一些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更是如此。

所以,在同等情況下和學歷下,城市大學生只需要6分努力,你卻要十分努力。舉例,不管是我如今單位或者媳婦單位,進來的,很多是父母託關係,有些只是大專生,而如果你沒有關係,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就必須考進來,通過自己的本事,這就是差別。

好一點的是,如今,這種情況越來越少,進入體制內,編制,必須考,大家也是在一個平臺上。

農村出來的大學生,是相對於城市大學生,起點低,需要付出更多。但並非說農村大學生混的就不好,或者說,很多混的都很差,我並不認可這種說法。

不管是我自己的經歷,還是身邊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因為他們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所以工作更加的刻苦努力,更加的上進,早早給自己樹立目標,即便做不到管理崗位,一定是單位業務骨幹,絕對不會差於別人。

我來如今單位的時候,給自己的目標是,5年之內,成為單位業務骨幹,10年之內,走上管理崗,如今,基本實現。我媳婦也是農村大學生,畢業12年,同樣給自己樹立目標,並沿著目標去奮鬥、打拼,同樣實現了自己的目標,成為負責近一百人單位負責人。

所以,我想說,你的成就,不在於你是來自農村還是城市,在於你自己的個人能力,你努力沒,農村出來大學生,混的不好的,就3種:

1、不努力,還好高騖遠,好逸惡勞,眼高手低。不刻苦不努力。

2、不是真正的大學生。很多隨便上一個高職院校、民辦大學,也冒充大學生,這就沒法說了。

3、大學沒有好好學習,混日子,工作後,依然如此,這種人,就跟王思聰一樣,即便有個牛逼的老爹,也就是混日子的,不會有多大前途。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主要原因有幾條:1、大多農村的家庭文化水平都不高,對子女影響微弱,不懂教育!2、農村經濟條件變化較慢,學校水平較低,特別是師資水平更差!3、農村的大環境變化較慢,整體文化氛圍很低,給家庭形不成學習壓力!4、父母忙於打工掙錢,無瑕過問孩子的學習,任其自流!5、家庭經濟不富裕,父母文化水平低導致孩子從小就缺少了城市人的學前班、培訓班、技能班的培訓!智力發展落後!6、父母在外打工,許多在家帶孩子的都是爺爺奶奶,隔代教育寬鬆許多,養成任性習慣!

所以,農村孩子現在絕大多數都在二本三本!主要因為從小學習不主動、沒有上進心、沒有耐性、對書不感興趣、坐不下來、貪玩!雖然農村的孩子純樸、善良、孝順,也通情達理!但坐在教室,很難專心!導致學不進去!都進入到二本三本、專科裡了!


京都老客41118


以前的我,還有許多其他年輕人看來:讀書上大學以後,人生命運就能改變。正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考上大學就相當於古代中舉,應該成為了官老爺,脫離泥腿子的身份了啊?

但是實際上這種思維已經落伍了。放在20年前,這種思維還沒有問題;但在20年後的今天,那就大錯特錯了。

首先,大學生已經不值錢了。上大學不會讓你一步登天改變命運,只是讓你生活有變得更好的可能而已。

20年前,大學生的存量和增量相對國民的比例都是稀少的。所以那個時候,畢業的大學生無論是去政府機關,事業單位,500強外企,都非常容易。那個時候的大學生,的確是人尖子,很少有混得差的。

現在呢?一年七百萬的大學生萌新進入社會,如果你只是普普通通的大學,沒有名校光環加持,怎麼會有好的企業和單位等著你。能夠找到一家薪資待遇還不錯,在城市裡養活自己生存下來就不錯了。

所以,從歷史的角度看,現在的大學生相比以前,確實是混得差了。

其次,出生農村的大學生在資源上遠遠不如城市的大學生,包括資金、人脈等。

出生農村的大學生,他的家庭一般都是農民階層或者工薪階層。(村幹部、商人等階層,不在討論範疇內。)

可想而知,這樣的家庭本身獲取財富的能力就比較弱,也沒有比較有價值的人脈。在供養完一個大學生以後,還有多少錢去幫助他進行投資和進一步發展呢?他工作走上社會了,又有什麼叔伯阿姨的回來幫助他呢?

這群農村大學生舉目四望,能夠依靠的人唯有他自己。

但城市裡的小孩就不同了,可能他們畢業的大學也是普普通通的大學。但是家裡可能是拆遷戶呢,好嘛!手裡有幾套房子加幾百萬存款,那就搞點投資做生意吧!或者,錢全都買房子,到時候出租收租金,一年也有幾十萬,豈不是美滋滋!

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呢,家裡人指望不上了。他們能夠無病無災、自給自足就不錯了。每個月發薪水以後,衣食住行一套下來還能剩多少?就連出去社交的時候,還要擔心會不會囊中羞澀。

最後,原生家庭帶來的思維方式和格局氣魄對下一輩的影響是最大的,這也是很多農村大學生的痼疾。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

說得就是長輩們的思維方式、做事方法、胸襟和格局等精神層面的品質,會深刻地影響他們的下一輩。

這種精神層面的品質,不會通過物質體現出來,但是會通過你的言傳身教滲透給你的孩子。

農村出身的小孩,長長輩們的思維和格局整體不會太高太大,給你的建議也大約是“好好工作,尊重領導”這類的空話和套話。如果具體到職業規劃,如何與領導相處等更細節的東西,他們也說不出來什麼。

因為,這些細節的東西,只有你真正經歷過才能知道。這就叫經驗、閱歷!

這方面,城裡小孩就會相對更成熟一點,他們會更早地接收這些信息,並且更遊刃有餘地應用這種技巧。

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只能在進入社會摸爬滾打中,慢慢去悟了。能悟得多少,能應用多少。就看天分和運氣了。

在最後的最後,無論如何我覺得能夠上大學,接受更好的教育,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了。畢竟,現在全國高等教育人口占整體的6%左右,你已經比94%的人有更好的學歷。或許,你不能像那些二代們或者同齡人的佼佼者那樣,接手家裡資產或者憑藉天賦就能混得風生水起。

但是,你可以獲得一份相對不錯的工作,能夠有更有價值的朋友圈子,你的思維和格局相對你的父輩也更成熟了。你的未來還有無限可能,一時的落後不代表永遠的不如人。陳勝吳廣等農民之流尚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志向和氣魄,更何況我們現代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呢?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

這句話,我與你們共勉!加油!


小升初大數據考試調查


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

我覺得不能一視同仁,農村出來的大學生有混的好的,肯的就有混得差的,大學生畢業以後,還得老老實實找工作、拿工資,而且工作性質不一樣,個人收入也有很大的差別,比如做銷售的,年收入幾十萬很正常,從事高科技的,工資相對較高,一些人事工作人員,工資就很低,難道只能用錢來衡量別人混的好與不好?

而我覺得衡量一個農村大學生混不混得好,不能用錢去衡量,而是看別人的生活狀態,有些行業註定工資低,可是別人公司好,福利好,你能說他們混得差?

其實現實很殘酷,農村大學生工作後,特別是男的,不得不面臨買房子的問題,可是房價漲得太快,有很多人在外面打拼多年,結果連房子的首付都不夠,有一些人靠父母的幫助,付了首付,每個月也要承受高房貸壓力,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再加上男多女少的限制,可能三十多歲了,老婆都沒影子,但是這並不能說明他們就混的差。我們知道打工是發不了財的,而打工的工資又趕不上房價的上漲,怪誰呢?

因此,我認為,不能用混得好和差去形容農村大學生,除非是那種不求上進,自甘墮落的人才叫混得差,很多人買不起房子,看著自己成為大齡光棍,可是別人依然在努力,在打拼,只不過能力有限,而被殘酷的現實所淘汰。


老梁話三農


有人說:“學歷是銅牌,能力是銀牌,人脈是金牌,思維是王牌。”

1、學歷只能代表你過去學了多少知識。

2、能力 是指完成一項目標或者任務所體現出來的素質。 一般包括(動手能力、社交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思考能力等)

3、動手能力是一個人整個社會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一個“眼高手低”的人是根本無法在現實生活中獨立生存的。

4、社交能力即人際交往能力,是指妥善處理組織內外關係的能力。包括與周圍環境建立廣泛聯繫和對外界信息的吸收、轉化能力,以及正確處理上下左右關係的能力。

5、農村出來的大學生(有的還是畢業於清華、北大、復旦、浙大等名校)雖然他們獲得了響噹噹的學歷,但是,由於他們從小在在農村相對閉塞、落後、單調的環境中生活、學習、成長,這使得他們在人脈、思維方式及社交能力等方面都與從小在大城市裡生活、學習、成長的學生有著很大的差距。這些都決定了他們比來自城市的學生更不容易成功。


孺子牛365365


1。關係網絡

2。眼光見識

3。氣場

前面大家基本都懂,這裡的氣場有氣運,或者隱形存在的一種命運格局。我這裡說過事實吧,我生來窮,到現在還是窮,窮則氣衰。昨天下雨路過彩票店,去颳了20的彩票,什麼也沒有。等雨停,這時候來了一個金戒指衣服光鮮的人,人也很陽光到本地出差的。他買10元的,第一張回本5元,第二張刮出40元,我一看還可以又花10元買教訓,然後他又去拿了4張,2張沒中,2張,一張回本5元,一張中10元。命有時候也許是註定的。如果運氣好直接生在富貴人家了。

還有當你努力拼命幹一件事,如果在其它地方也許你會成功,但是。。。。。


E徘徊


你要是這樣說的話,我覺得會有很多人不會贊成的。我們農村出來的,的確,每個人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是也不允許,你這樣把我們很城裡孩子作比較?請問,你是從哪裡得知數據,統計出來的農村孩子畢業出來混的比較差的?農村孩子,吃苦耐勞,很多家庭經濟不寬裕,讓我們更懂得,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農村,民風樸實,純樸善良,不會像城裡這麼冷漠。同樣一個大學,對於本地戶口錄取的學生分數線都不一樣。

其實,我並不想較真去討論這個話題,但是不能戴有色眼鏡看人,同樣都是人,本來生而平等,每個人因從小生活環境,家庭條件不同,導致性格方面差距很正常。但是,從來沒有人敢說,農村孩子出來混的就是比較差!




小豬說人生


大學生這麼一個龐大的群體,雖說有來自於城市的,也有來自於農村的,但你只把目光盯著來自農村的大學生,下此謬論,有失公允。

在日常生活中,一個人的成功與否,與它出身的環境並沒有多大的聯繫,沒有研究表明出生在農村,或是從農村走出來的人,大多數沒有取得成功;反之,出生在城市,或是從城市走出來的人,大多數都取得了成功。

一個人的成功與否,與他的付出有關。出生在農村的人,他們所處的環境與可利用的資源,是無法與出生在城市裡人相比的,那麼他們在成功的道路上,所付出的努力與艱辛也比城裡人大的多,成功的機率也相對要小,但付出總有回報,寒門也可出才子。不付出就沒有回報,更別說成功了,不管你是從農村,還是從城市走出來,都一視同仁。

一個人的成功與否,與他對生活態度有關。一個“混”字足能說明一切,對工作、對生活沒有動力,只是得過且過,抱著混的態度,能混得好嗎?不是有句話是說,你怎麼混生活,生活就怎麼混你嗎?難道這句話只針對農村出來的大學生,不針對城市出來的大學生?我看未必。

總的來說,一個人的成功與否,混得好壞與否,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但絕對與他從哪走出來沒有多大的關係,不是有句話說“英雄不問出處”嘛!是英雄從哪都可以走出來,你說是嗎?


農村一山貨


我也上過大學,我長久在農村,我來分析原因。

1.父母的影響

農村人即使上大學,因為父母是農民,也缺少各種往外發展的優勢條件。試想,父母猶如教練,一個低素質沒良好社會關係的教練,能培養出好的學員麼?

這裡面有社會見識,人際關係,知識眼光,看問題分析能力等方面,農村長輩大多比城市長輩差很遠。

.2個人的能力因素

農村大學生,儘管在城裡呆了幾年,學習了一些大學理論或專業知識,但有些人,沒真正學習到手,等他們步入社會,發現自己仍是個小白,只能充當社會頂層學徒工角色。

加上農村人特有的膽小,誠信,觀望等素質,會讓這些大學生一畢業就落後。

總之,農村大學生混得差,原因多樣,經過磨鍊,會了逐漸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