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級生病,不要讓下屬吃藥

上級生病,不要讓下屬吃藥

上級生病,不要讓下屬吃藥

一位企業家說:公司快速發展,幾個關鍵崗位找不到合適的人,或者在任的高管不能勝任,“無人可用”究竟是為什麼?

這是一家年營業額45億的上市公司,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去年實現了50%的淨利增長。這樣快速增長的企業,往往對於人才的要求更高,對於人才的渴望也更加強烈。

其實,“人才荒”不僅在快速成長的企業是常態,對於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也是如此。 一方面,創業元老後勁不足,另一方面,空降兵走馬換將,總之就是人才難覓。

“人才荒”的根源是什麼呢?

這位企業家做了真誠的反省。他發現自己的念頭裡經常冒出“這人不行、那人不行”的想法,卻很少花精力深度思考人才隊伍建設的問題,導致“人到用時方恨少”。此外,他還檢討自己心中無人,對人才尊重不夠等等。

這位企業家的真誠反省觸及了人才問題的一部分,但是,尚未觸及問題本質。

客戶永遠是商業的活水源頭。回到源頭,才能看清企業經營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包括人才的問題。

例如,如果企業讀不懂客戶的深切關注,就制定不出直指人心的發展戰略。某種程度上,就像“亂槍打亂鳥”。鳥兒打不中的時候,就會覺得槍手水平差,從而渴望老天爺送來一個神射手。

好戰略激發創造性

 1.戰略不夠清晰,導致對人才要求過高

如上所述,當企業戰略不夠清晰、不夠卓越的時候,就需要一個具有超高能力的團隊來執行戰略。對人才的期待過高,經常出現無人可用的局面。

有時,人才荒的本質問題並非出在人才方面,而是出在戰略路徑上。

什麼叫戰略路徑?這就好比讓人去房頂取一樣東西,如果沒有梯子,這時候需要一個能夠飛簷走壁的人才行;但如果有一把梯子,很多人都能做到。

所以,一個真正卓越的戰略,執行起來會相對容易。但凡期待天才去執行戰略,就表明那是一個平庸的戰略。

人們都有這樣的傾向,遇到問題時,手指容易指向別人。當下屬完不成預期目標時,上級往往會習慣性地認為,這是人的能力出了問題,而很少會反思:自己的戰略思想是否存在問題?戰略不清晰的原因又是什麼?

上級生病,不要讓下屬吃藥

 2. 真正卓越的戰略激發大家的創造性

好戰略不僅執行起來難度低,還可以激發公司上下的潛能和創造力。

當然,這並不表示好戰略就能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地實現。

在紅軍長征時期,勇奪婁山關、臘子口都是偉大的戰略,這樣的戰略不但不容易,而且其難度遠遠超乎人們的想象。正因為其偉大,戰略激發了指戰員勢不可擋的激情和排山倒海的能量!

對於企業而言,也是如此。

舉例來說,2017年11月,金夫人婚紗攝影發佈了3.0戰略——“人們對於美滿婚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此後,金夫人去掉了招牌上的“婚紗”二字, 還推進和落地了一系列的3.0轉型措施。

對此,副總裁周琛說,真是“嚐到了足夠的甜頭”,不僅一線員工心中的崇高感被激發,各個加盟店的合作伙伴也找到了從事這份事業的大義名分。

當金夫人將顧客的美滿婚姻作為企業的奮鬥目標,就陸續收到了來自顧客們無數的熱情反饋,而這份外部肯定自然而然地激勵內部員工誕生無限創意,更加誠心誠意地服務顧客……

金夫人總裁周生俊老先生說:實施新戰略以後,與2017年1-8月的運營數據相比,2018年業績同比增長了23%,營銷團隊人員流失率從60%降到了30%,技術團隊人員流失率從30%降到了10%以內。不僅如此,一些之前離開的員工,主動找到公司,希望能回來。

他們的理由基本一致,感到金夫人有一種無形力量,這種力量便是企業文化的力量,通過學習致良知,大家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越來越強,這是在其它公司感受不到的;二是因為金夫人集團的真誠之心,在金夫人,每位員工都要將顧客深深地裝在心裡,這令很多員工感到,這樣的企業發展是長遠的,是可以託付的。

上級生病,不要讓下屬吃藥

這樣卓越的戰略是如何制訂出來的?原因很簡單,金夫人的團隊一直在追問自己:

我真的愛客戶嗎?

我真的真的愛客戶嗎?

我真的真的真的愛客戶嗎?

我到底是愛客戶,還是愛客戶的錢包?

當週生俊董事長真的讀懂了顧客內心對於美滿婚姻的追求,他重新定義了企業使命:金夫人不是一家僅僅拍攝婚紗照的公司,而是一家助力顧客美滿婚姻的公司。因而,金夫人的3.0戰略就順理成章地制訂出來了。

突破領導力瓶頸

當企業經營者心力不足時,就會期待身邊有天才出現,從而一舉改變企業現狀。

然而,“天才”能有多少?企業又憑什麼招攬和吸引“天才”?

能夠真正引領企業長久發展的,是企業經營者自己不斷地突破領導力瓶頸,並帶動下屬突破瓶頸,共同成就卓越企業。

 1. 利益交換無助於成就卓越企業

對待下屬,我們固然要反省心中的傲慢,就像文章開頭那位企業家一樣,問問自己是否足夠尊重下屬。

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覺察自己對下屬的一份“好”裡,有多少“不好”的成分。

你可以給予下屬高額薪資、豐厚福利。這樣的利益交換,只能滿足人才的一部分需求,因而只能在一段時間內起到激勵的作用。

兩千五百年前,孔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也就是說,基於利益的行為,最終導致的結果,一定是“多怨”。

在“多怨”的情況下,很多管理者會認為下屬達到了瓶頸——誠然,下屬可能確實存在瓶頸,但很多時候是管理者自己也碰到了天花板,然後他把這個天花板歸咎到下屬身上。這實際上就是“上級生病,下屬吃藥” 的典型表現。

 2. 助力下屬的生命成長和心靈成長

一陰一陽之謂道。“陽”主生髮,“陰”主滋養。物質激勵屬於“陽”,文化滋養屬於“陰”。

留住人才,不能只在“陽”的方面做文章,企業經營者還應當重視高管的心靈品質建設,滋養他們的“文化之根”,讓他們可以鏈接到源源不斷的聖賢思想的能量——這就是“陰”。

上級生病,不要讓下屬吃藥

許多公司上市後,跟隨創始人打拼多年的元老高管,就會產生“退隱山林”的想法。這種現象之所以較為普遍,就是因為企業雖然滿足了高管的物質訴求,讓他們擁有一定成就感,但卻難以讓他們體證一份事業的崇高感。(如何建設員工?推薦閱讀: )


上級生病,不要讓下屬吃藥


本質上,企業領導者就是高管的天花板,當領導者的心靈品質不能提升,自我瓶頸不能突破,就很難吸引優秀人才來加盟,即便暫時加盟,也很難真正留住他們。

所以,解決人才荒的本質在於企業經營者和管理者建設自己的心靈品質,提升格局和境界,突破現有的領導力瓶頸。

隨著心靈品質逐步提升,站位越來越高遠,就能看到更廣闊、一望無際的戰略藍海,制訂出更清晰、更卓越的戰略。

因而,人才問題不是被解決的,而是自己消失的,前提是企業領導者和管理者把建設心靈品質當作人生重大戰略!同時也把成就他人建設心靈品質當作人生重大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