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2億人簡歷流向了一家公司?

來源:微信公眾號“共青團中央”(ID:gqtzy2014)綜合整理自楚天都市報客戶端 記者:徐漢雄、人民日報客戶端、知乎客戶端、《紅星新聞》等

導讀

近日,一家位於北京的互聯網公司被查封,據報道,這家公司手握2.2億自然人的簡歷,累積了超過10億“本機號不重複”的通訊錄。多位業內人士和律師認為,其出事可能與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有關。

這家名為巧達科技的公司,自稱擁有超過8億自然人的認知數據。也就是說,超過57%的中國人信息都在巧達科技的數據庫裡面。哪怕你沒有投過簡歷,也是能知道你個人信息的。一家公司,集中這麼多的用戶數據,好可怕,它要幹什麼?

通訊錄、地理位置等個人隱私蕩然無存

說白了,這家公司就是做個人信息生意的,向有需要的機構精準提供客戶信息,將掌握的數據用於教培、保險、招聘等行業,進行投放牟利。巧達科技的商業說明書聲稱,其數據來源於包括自有招聘網站、招聘工具產品、第三方數據源在內的多個途徑。該公司自稱數據來源合法,卻又似是而非。

一份簡歷上,通常有家庭成員、社會關係等多項個人信息,通過電話、郵箱、微博號、微信號、QQ等社交ID互聯互通,又能摸清其他信息。諸如各種手機APP有訪問用戶通訊錄權限、地理位置等功能,用戶下載APP時,就會要求授權同意訪問。最後,就是個人隱私的蕩然無存,這都是套路啊。


小心!2億人簡歷流向了一家公司?


在獲取用戶數據上,巧達科技絕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離不開多個環節在個人信息收集上的合謀。據稱,同行之間相互交換數據、買賣數據的並不少見。雖然《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明確要求,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但對用戶來說,依然防不勝防。巧達科技只是再次暴露了互聯網公司在侵犯個人信息上的巧板眼,將生意做得大了些,數據收集得實在太多了,所以觸目驚心。

5600多萬份求職簡歷未經當事人允許,被非法販賣、共享、兜售

此前知乎上有網友提問稱:“5600多萬份求職簡歷,未經當事人允許,被‘紛簡歷網站’非法販賣、共享、兜售、怎麼應對這種違法行為?”

據悉,“紛簡歷”也是一家提供“共享簡歷”數據的平臺,為企業用戶收集和共享簡歷數據。在知乎該問題下,一名自稱為“紛簡歷”前員工的匿名網友則指出像紛簡歷和愛夥伴這類產品的行為涉嫌違法。


小心!2億人簡歷流向了一家公司?


小心!2億人簡歷流向了一家公司?


該網友稱,用戶在招聘網站投遞簡歷,是授權給招聘網站,再通過招聘網站授權給相關企業。而企業無權上傳簡歷將其共享,這種行為或多或少有打擦邊球行為。


小心!2億人簡歷流向了一家公司?


做好自我保護,不隨便註冊個人信息,也不要隨便授權他人訪問個人信息

對此,既要靠相關方面加強監管與打擊的力度,提高違法成本,讓侵犯個人信息的行為付出沉重代價。對個人來說,也要做好自我保護,不隨便註冊個人信息,也不要隨便授權他人訪問個人信息。

只有各個環節上設好防火牆,才能防止類似一家公司能收集到幾億人信息的可怕情形。

性格測試、集贊領獎、拼單、投票……在微信朋友圈,有些鏈接需要嚴加鑑別,因為不法分子會利用鏈接製造騙局,竊取個人信息!

小心!2億人簡歷流向了一家公司?

小心!2億人簡歷流向了一家公司?

小心!2億人簡歷流向了一家公司?

小心!2億人簡歷流向了一家公司?

小心!2億人簡歷流向了一家公司?

小心!2億人簡歷流向了一家公司?

小心!2億人簡歷流向了一家公司?

小心!2億人簡歷流向了一家公司?

小心!2億人簡歷流向了一家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