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稅等於企業利潤增加嗎?

少醬


降稅等於企業的利潤增加嗎?

4月1日後,原實行16%稅率的企業,要執行13%的稅率了,從上到下都歡欣鼓舞,那麼降稅到底會讓企業的利潤增加嗎?

都說增值稅是價外稅,只要企業不是終端,總會把自己承擔的稅款轉嫁出去,最終的納稅人實際上是整個銷售流程的最末端。那麼看起來,降稅就不會影響企業的利潤了,因為價格外的東西降低了,並沒有影響到價格,所以,利潤是不會變的。那麼實際的情況如何呢?

下面還是通過一個例子來說明下情況:

假設某企業是商貿企業,毛利率為10%,下面來看不同稅率為企業會有什麼影響:

當稅率為16%的時候,增值稅為1.44,稅負為1.6%,

當稅率為13%的時候,增值稅為1.17,稅負為1.3%,

當稅率降低的時候,增值稅是減少了的,等於0.16-0.13=0.03,不是說增值稅最終還是要轉嫁給終端消費者的嗎?然而,只有當企業銷售的時候,才能轉嫁出去,如果不銷售,存貨永遠在庫存裡,或者循環往復,總是有一部分存貨佔用這些資金,那麼可以這麼說,增值稅其實也是影響利潤的,因為一個企業不可能沒有存貨。

所以當增值稅變少,以增值稅為計稅基礎的附加稅也變少,兩個部分同時在影響企業的利潤,那就是稅變小,利潤增加,同時稅變小,佔用企業的現金流也變小,可以給企業節約出更大的現金流,加速企業的存貨週轉。

降低稅率,無疑對於企業來說是有好處的,高稅率下,企業的運作成本是巨大的,沒有足夠的資金根本運營不起來,舉個簡單的例子,原來50萬能運作起來的公司,現在30萬就運作的很好,給大企業節省了資金,也降低了准入門檻,對企業來說是絕對的利好!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發票,作為一般納稅人,想要實現利潤最大化,最好的就是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


簡淨軒語


企業涉及稅種很多,如果說企業整體稅負降低,肯定是企業交的稅少了,那利潤肯定是增加了呀。少交的稅款就是利潤呀。

如果這個降稅是說增值稅稅率16變13,那企業利潤是否增加就另當別論了。

一、增值稅是價外稅,理論上增值稅的最終承擔著是消費者,而降稅率的最終獲利者就應該是消費者!

增值稅是價外稅,我們日常購買商品都是含稅價格。例如116元的水壺其實是100元的價格+16元的增值稅組成的。

降稅率後,按理來說,水壺應賣113元,即100元的價格+13元的增值稅。

這樣國家少收的3%的稅款應該最終到達消費者的手裡,表現為購買商品少花的錢數。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貌似我們身邊絕大多數商品沒有因為此次稅率調整而整體降價。那116元的水壺還賣那個價格。降價者微乎其微,所以消費者得利極少,那錢去哪裡了??

二、實際中,降稅紅利被企業瓜分,成為企業利潤,但企業間分配極其不平衡!!

實際上,國家少收的這部分稅款大都被企業瓜分了,而且是大企業分大頭,小企業只有湯喝。


增值稅最終稅負由消費者承擔是通過產業鏈中每個企業層層抵扣傳導的。水壺生產的整個產業鏈為A、B、C企業。價格不含稅。

上游A企業賣給B企業50元交了8元的增值稅,變成下游B企業的進項;

B企業80元賣出,銷項12.8元減去進項8元繳納4.8元,B企業只針對商品在自己企業內增值的部分交稅;

然後繼續往下游走,這12.8元再變成C企業的進項。最終C企業把商品100元(不含稅價格)賣給了消費者。銷項16元減12.8,C企業交3.2元增值稅。

所有中間環節只繳納了自己增值的部分的增值稅,加起來正好是全部的增值稅8+4.8+3.2=16元。

稅率降到13後,按理說各個環節的不含稅價不變,含稅價均降低,最終消費者才能得到實惠。但是,現實中產業鏈條更加複雜,中間環節企業更多,某個企業的含稅價格不降低就會導致傳導失效,而降稅紅利就留在了該企業內部成為企業利潤。


由於產業中大企業更有話語權,議價能力高,他們就會要求供應商按照稅率降價,而自己的銷售價格不改變,從而擠佔降稅紅利,小企業為了生存只能降價,從而產生大企業吃降稅紅利的肉,小企業只能跟著喝點湯,消費者感覺不到實惠的現象。


北辰說財稅


國務院決定4月1日起降低增值稅稅率,從2019年4月1日起,一是將製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6%降至13%,將交通運輸、建築、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0%降至9%。這對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財務告訴你,增值稅是價外稅,和利潤是否有關。請看三個有利潤的公式:

1、營業利潤=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營業費用-營業稅金及附加

2、利潤總額=營業利潤+其他業務利潤-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外收支

3、淨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

這三個公式裡確實沒有增值稅,主營業務收入和主營業務成本確實是不含稅的。為了幫助大家理解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先看個例子:

一、我們假定含稅的銷售收入是20000元,含稅的銷售成本是10000元,如果是16%的增值稅,那麼不含稅的商品價格是20000/1.16=17241.38元,增值稅是2758.62元,不含稅的銷售成本是8620.69元,銷售成本的增值稅是1379.31元,那麼毛利=17241.38-8620.69=8620.69元,交稅=2758.62-1379.31=1379.31元。

二、如果增值稅由16%下降到13%,不含稅總價不變,那麼含稅的銷售收入變成17241.38*1.13=19482.76元,增值稅變成17241.38*13%=2241.38元;而銷售成本中的含稅價格變成8620.69*1.13=9741.38元,銷售成本的增值稅變成8620.69*13%=1120.69元。

三、結果在13%的增值稅下,購買者少掏出20000-19482.76=517.24元。採購少出錢258.62元。毛利不變8620.69元,而交稅則變成2241.38-1120.69=1120.69元,也就是說,增值稅從16%下降到13%,在這個例子中毛利不變,而增值稅減少了1379.31-1120.69=258.62元。營業稅金及附加=258.62*10%=25.86元。

問題很清楚了,產品的整體價格下降了,毛利增加了25.86元,增值稅少了258.62元,企業資金佔用減少了,整體效益提升了。

不要總想著銷售價格不變,降稅對實體企業是大利,原來賣2萬元的產品,現在可以讓利500元,只賣19500元了。


棉花糖糖歲月


我在頭條中寫過一篇關於降稅對企業利潤影響的文章,主要內容為:

今天我們將通過4種情形來分析下增值稅稅率降低對企業利潤的影響。本文列舉的4種情形只考慮相關採購材料成本,未考慮期間費用等,同時因增值稅會產生附加稅,列舉的情形也考慮了附加稅(按增值稅的12%計算)的影響。同時因為4月1日即開始適用新稅率,本文也列舉了對納稅義務時間的判斷差異對利潤的影響。4種情形的圖表在本回答的最後面。

1、情形一為採購環節發生在4月1日之前,且已取的16%的發票,貨物已發出,企業財務人員判斷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在4月1日前,適用16%的稅率,此中情形下企業利潤總額為784.64萬。

2、情形二為採購環節發生在4月1日之前,且已取的16%的發票,貨物已發出,企業財務人員判斷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在4月1日後(根據增值稅的規定,採取直接收款方式銷售貨物的,不管貨物是否已經發出,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均為收到銷售款或是取得索取銷售款憑據的當天),適用13%的稅率,此種情況下企業需要繳納的增稅稅為68萬,相應的附加稅為8.16萬,比情形一下少繳納附加稅7.2萬,利潤總額為情形一多出7.2萬。

3、情形三為情形一的業務發生在4月1日後,採購和銷售環節均適用新稅率,此中情形下,增稅稅金額比情形1減少,附加稅也是降低,從這個角度看,增值稅稅率降低也會直接增加企業利潤。

4、情形四為一種極端情況,企業銷售貨物已經發出,財務人員判斷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在4月1日前,適用16%稅率,而供應商判斷其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4月1日後,適用13%稅率,此情形下繳納的增值稅金額最高,相應的附加稅最高,企業利潤最低。

通過以上情形分析,增值稅稅率降低也會直接影響企業利潤,另外因4月1日開始實行新稅率,企業財務人員對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的判斷也會直接影響企業利潤,



小崔話財務


降的是稅,降的不是價,增值稅是價外稅。影響成本較小,原增值稅稅負假設3%,現在也許也是2.9%,只對本企業增值的環節降低了點點,微不足道。國家是減了,讓誰去受益,當然是消費者。消費者真的減少嗎?政策真的惠利於民嗎?降稅的同時,國家要打擊囤積居奇,打擊哄抬物價,比方房地產和消費市場,政府房管局和物價局,要嚴管房價和物價,這樣才能惠利於民,壓擠經濟泡沫。降稅負,因為成本由C+ⅴ+製造費用組成,企業的人力無票抵扣銷項,國家出臺了許多個稅優惠政策,但收小甚微。不如允許人力成本允許加計扣除增值稅,這樣民營企業的工資都是真實的,政府稅負控不低於2%,管控無限制造加計扣除。堵了前門,留下後門,你有政策,我有對策。治病救人,不能頭痛醫頭,政策法律雙管齊下,不能搓一搓毀一毀。


寬以待人也


增值稅是價外稅,理論上是不對營業利潤造成影響。但是會一定程度上減輕企業資金流的壓力,資金流動的快了,會不會帶來更多的利潤呢?

同時,稅總和財政部降稅手段不止一種,馬上要執行的加計抵減、留抵退稅、不動產進項稅可一次抵扣等等,以及1月1號就開始執行的小微企業擴圍、增值稅月銷售額起徵點的提高等,都是大力度的降稅政策。

在米國大力降稅的時候,我們國家為了能保住資本人才不外流,只能執行大力度的降稅政策。

話說回來,我國的稅負確實有點重。


超級球蛋


降稅率,可能增加利潤,也可能讓利給消費者,關係看同行中的價格博奕關係。壟斷性越強的,會多增加利潤,競爭性越強的,會多降價讓利給消費者。


財務金池園


降低增值稅其實真的沒有多少作用,增值稅這塊最不合理的部分就是工資不能抵扣!實際而言,增值部分並沒有這麼大


我是帶了音響的鳩摩智


降稅等於白降,上游企業扣點還是減了


錢塘厲


在回答你的問題以前,給你科普一下,稅收,就是你的企業賺錢了,要給國家繳稅,你陪的企業都破產了,那什麼繳稅呢?所以啊,降稅,就是你的盈利增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