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石嘴山市惠農區:“三招”助高新產業發展

近年來,寧夏石嘴山市惠農區湧現出幾十家高科技企業。“我們企業總部位於長三角,生產規模和品牌實力位於國內香精香料同行業前茅。去年來到惠農區投資建廠,5年後這裡年產將達6萬噸,產值將達120億元。”寧夏萬香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香明介紹說。

“近幾年,隨著惠農陸路口岸正式掛牌,公路、鐵路和海運點對點至天津港‘借船出海’的運營機制越來越順暢,讓我們對接長三角成為可能。”惠農區區長王宇翔告訴記者。

“除了地價、電價、人力資本優勢,公司還看好惠農陸路口岸這一物流通道。”陳香明強調說:“儘管國內市場每年有十幾萬噸市場需求,但我們這個分廠生產的大量香精、香料還是要經天津港銷往歐美、東南亞和印度市場。”

惠農區地處西北內陸,之前除了種植養殖業外,工業經濟及其匱乏。但周邊500公里半徑地下地上焦煤、礦產、稀有金屬豐富。近年來,眾信機械、中盛電纜、日盛高新、亙峰嘉能、嘉峰化工……越來越多企業來到惠農落戶。“資源好、渠道好,引來了項目,同時本地企業也積極謀劃尋求發展。”王宇翔說。

“小小塑料袋一年竟能賺4000萬元。”惠農區工信局副局長李偉介紹說,寧夏潤龍包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專業生產塑料編織袋、紙塑複合袋、集裝袋等產品,自從擁有了自主研發的新工藝、新配方,企業連續3年銷售收入呈現遞增態勢,先後被列入寧夏回族自治區“千家培育、百家成長”企業,被中國包裝聯合會批准成為會員企業,被寧夏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及寧夏非公經濟服務局授予“專精特新”企業,與一批國內大型知名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合作。

為促進高新產業發展,惠農區積極培育發展平臺。一是建立創新企業“培育庫”。加大企業科研經費投入力度,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初步形成了科技型小微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梯次培育機制。二是延長創新服務“保姆鏈”。主動對接科技部門,做好項目申報及跟蹤對接服務工作。截至2018年10月份,惠農區70%專利實現了產業化,為企業帶來了顯著經濟效益,提升了企業產品和市場競爭力。三是催生科技創新“孵化器”。以東西部合作為契機,加快實施區內企業與科研院所對接合作。嘉峰化工與浙江工業大學合作開展氰胺廢渣製備輕質碳酸鈣及多孔碳材料工藝技術研究,通過科技合作和建設科技創新平臺聚集各類優質創新資源,助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

截至去年底,惠農區新增高科技企業3家,培育6家本地企業,共梳理研發項目95個。(經濟日報記者 許 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