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安全感,就看你有沒有做到這一點

有沒有安全感,就看你有沒有做到這一點

我們常常覺得自己沒有安全感,也時常聽到別人說沒有安全感。安全感到底是什麼東西?似乎是一種似有若無的東西。在這個治安並不算太好的社會下生存,安全感成了每個人都想要擁有的東西。《拆掉思維裡的牆》這本書告訴了我們如何獲得安全感,安全感並不是得到些什麼,也不是失去些什麼。

《拆掉思維裡的牆》這本書的作者叫古典。他是一名生涯規劃師,新精英生涯的創始人,曾經是興東方的優秀教師。

人們所說的安全感是什麼?

安全感是什麼?其實身多人都難以說出來,但是說出來的無非就是物質,沒有房子,沒有家,沒有工作,沒有愛,我就沒有安全感。是的,這是正常情況下,人們所認為的能夠給他們來帶安全感的東西。

但是當你得到這些東西之後,你還是覺得不安全,因為你會殘生恐懼感,害怕會失去這些東西。從而你又感到不安全了。當你得到某樣東西的時候,你得到了,然後你又會去想要得到其他的東西。就這樣一直循環著。依然還是沒安全感。

《拆掉思維裡的牆》中說道,安全感並不是你得到些什麼東西就會感覺到安全,而是你內心深處感覺到被需要,而不是去需要某樣東西。

有沒有安全感,就看你有沒有做到這一點

待在舒適的環境下,為什麼還是沒有安全感?

1.思維的固有化,認為有個房子才是最有安全感的

在如今這個社會上,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卻被房子阻礙了這一切。嫁人必須嫁有車有房的人,這長了大多數未婚女士挑選男人的標準。即使沒有房子也必需要有房子,房子不可少。

好像有了房子婚姻才會穩妥,好像有了房子就有了安全感。可殊不知,自己打拼那麼多年的積蓄只夠一個首付,後來的每個月還要還幾千塊錢的房貸,還要生孩子,照顧老人,壓力大的喘不過氣來。

以為有了房子就會舒舒服服,安安穩穩的過日子,卻每個月都要為房貸發愁,每天都在揹著一棟房子在行走,一不小心就會被房子壓倒。這樣的生活,安全感在哪裡?

2.信念囚禁,成為職業安全感的奴隸

事業對很多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事業的成功能夠給人們帶來自信,榮譽。很多人會把事業的成功當做安全感,從小小的銷售員一直往上爬,慢慢的越來越高,高人一等。越來越成功,可每上一個階梯,他又因為擔心被拉下來,爬的越高,他就越害怕。

但是又不得不爬,每一次進階,每一次登封,他都會感覺到害怕。因為人家站在高處都是感到恐懼的,更何況是站的更高摔得下來就越疼呢?

3.把依賴當成愛

每個人都渴望愛,但是懂得愛的人卻不多。很多女孩子總以為別人給錢她花,給她當GPS。給她她想要的東西,便是愛。久而久之,這樣的舒適感讓她漸漸的形成了依賴。

在《我的前半生》這部電視劇當中,女主一開始便是一位家庭主婦,每天圍繞逛街,陪孩子生活。賺錢有老公,不愁吃穿。幹活有保姆,累不著自己。

後來她老公出軌之後,她便像是失去GPS的路痴,甚至連怎麼生活都不懂。依賴是一種病,會讓人產生是失去自我,從而一旦失去便不知所措。

有沒有安全感,就看你有沒有做到這一點

怎樣才能夠獲得有效的安全感呢?

安全感並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給自己的。有人說想找一個能給我安全感的人,他能夠在物質和精神上給我無微不至的照顧,我會感到安全。

在《拆掉思維的牆》中有一個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女孩子家庭困難輟學去做洗腳妹,每個月大部分錢寄回家,留300塊錢救濟貧困孩子上學教育。她的家人認為她的錢不乾淨,把她趕出了家門。原本她以為最有安全感的家,卻是刺她心口的一把刀。

本想一死了之,但想到要救濟貧困,她還是要生存了下來。每天努力工作,給貧困孩子送溫暖,成了她最大的安全感,所以安全感是自己給的,並不是別人給的。是一種被需要的幸福感。

安全,安全,安全第一,沒有誰會保證你的安全,唯有自己,所以安全感是從自身獲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