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最多的省份是山西?而不是河南陝西?

陳德霖


文物分為可移動文物和不可移動文物: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地方各級相應的文物保護單位,主要是不可移動文物!重要的事說三遍:不可移動文物,不可移動文物,不可移動文物——換言之,主要是地面文物,尤其以古建築為主.

而不可移動文物,主要保存在各種收藏機構。



以地面不可移動文物而論,山西最多

陝西,尤其是關中地區,周秦漢唐輝煌,歷代帝都的文明成果層層沉澱,所以地下文物儲藏的極其豐富,也正應了那句話“地下文物看陝西”。一河之隔的鄰省山西,則有“中國古代建築的寶庫”美譽,這是因為。以地面遺存而言,“地上文明看山西”已成很多人的共識。

中國不可移動文物中,若以質量而論,可以參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項數據山西遙遙領先:全國一共為4295處,山西有452處,佔了十分之一以上。而且,這個名單中包括了近現代不可移動文物。若只算古代文物,山西佔一半以上,如果再把範圍縮小到元代以前,那山西的不可移動文物將佔據70%以上!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只是其中一個參考,若以質量而論,山西的地面文物品質非常貨真價實:


唐代木構建築主要在山西。

佛光寺東大殿、五臺南禪寺大殿、芮城廣仁王廟正殿、平順天台庵佛殿,都被證實是唐代建築。這4座唐代木構建築,也是全國僅有的實物,它們都位於山西。

全國七成以上古建築在山西。

山西還有3座五代時期的建築,都有確切紀年時間:平順龍門寺西配殿,建於後唐同光三年(952年);平順大雲院彌陀殿,建於後晉天福五年(940年);平遙鎮國寺萬佛殿,建於北漢天會七年(962年)。五代十國為時暫短,又是戰亂時期,建築實物能夠保留到今天者鳳毛麟角,而山西恰好保存了這個時期的3座木構建築,且誕生於三個不同的朝代,堪稱實物版的五代建築史。宋、遼、金時期木構建築,山西現存99座,有廡殿式、歇山式、懸山式、單簷、重簷式,代表作有:高平崇明寺中殿、高平遊仙寺前殿、晉祠聖母殿、應縣木塔、大同華嚴寺大雄寶殿、大同佛光寺文殊殿。山西現存元代木構建築有數百座,以芮城永樂宮、洪洞廣勝寺為代表。至於山西的明清建築更多,至少有8000多座,蹤跡遍佈城鎮和鄉村。

山西現存登記在冊的各類古建18418處,若論單體建築,數量超過30萬處。當然,還有相當多的古建築沒有被登記。更難得的是,山西古建築門類一應俱全:從寺觀廟宇的殿堂,到城池、民居、衙署,再到樓、塔、橋、梁、陵墓、石窟等,無所不有

當然不是。山西的自然地理條件非常獨特,這裡四面大山大河,文物多在半乾旱區的盆地之中,乾燥的環境有利於文物的保存,尤其是沒有白蟻,避免了蟲咬毀損的風險,盆地的封閉在古代有利於躲避外界侵擾。

在學者鄭慶春看來,人為原因也是它們保留下來的重要原因。一是古代山西老百姓熱衷祭神活動,對故土鄉里有著深厚感情,對神靈頗為敬畏,很多古建築都是跟神祗有關的。二是,相比周邊的河北、河南等省份,山西境內大的戰亂較少。


以地下出土文物而論,陝西、河南最多


2017年4月,國家文物局公佈了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數據公報(普查對象不包括港澳臺地區)。截至2016年10月31日,全國可移動文物共計108154907件/組。其中,陝西、河南、山西的數量和質量最引人矚目。僅陝西一省的可移動文物數量達到7748750件/組,佔全國的12.09%。這裡主要說的是館藏文物——別忘了,北京、上海等外地博物館,還有相當數量的,出自陝西。

當然,從全國範圍看,出產文物最集中的,就是陝西、河南、山西三省,尤其是其交界地帶,這是黃土層厚度最大,也是華夏文明歷史沉澱最深厚的地區。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考文章:


https://www.toutiao.com/i6678156568887820804/


大地理館


山西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居全國之首是因為

一.山西是人類最早的發源地之一。垣曲曙光猿化石的發現,芮城西侯度的用火痕跡無一不證實這一事實。從兩三百萬年起到人類進入文明時代,古人類遺址分佈多處,當然最有名的是丁村人。

二.山西在夏商周幾個朝代都有很活躍的地方政權,因此也相應地有許多痕跡被肯定。比如晉及後來韓趙魏的傳說與遺蹟。

三.山西寺廟多。寺廟在戰爭中一般不會被破壞,即使破壞了也會在戰後得以重建。山西列入全國重點文物單位名錄中有許多古寺廟建築。

四.山西也是為新中國建立做出重大貢獻的省份。八年抗戰中犧牲了多少中華兒女,山西也付出巨大。不過也留下許多紅色遺蹟,如平型關、八路軍總部等

項目多而雜,我只簡單說這些,不到之處,還請朋友們指正。


親情無奈


一,文化深厚,上古蕘舜禹,武聖關老爺,司馬父子,柳宗元等等,山西的文史佔中華文史半壁江山。

二,人口富甲海內,歷史著名的大槐樹移民,證明了山西的人丁興旺。

三,名勝中,四大佛教名山,三大名樓,中華五嶽,名川大山都少不了山西的身影。

四,能形成以上三條實力,說明山西在歷史上相對福澤,這一方土地富甲了一方人民,民眾多,財富甲,形成的民居眾多,多到啥地步?歷經歷代戰亂禍害,辛存的依然能秒殺其他省份,可想而知當年有多富裕,省內建築規模有多大。

五,由此可見無論是近代還是古代,山西富甲海內都不是一句空話,只是因為煤炭現代沒落了,沒落了,經濟文化人文現代基本沒山西啥事。只有歷史留下的人文古蹟證明了山西的輝煌。尤其是其他身份都當寶貝的清朝建築,在山西竟然不入流,不入流。


人文潞澤


山西成為地上文物大省,有兩個主要原因: 第一,是歷史上山西發生戰爭的強度和頻率,遠遠抵不上地處平原,且處在中原要地的河南、河北、山東以及安徽部分地區,許多唐宋時期的古建築在山西得以保留。反觀河南諸省,由於北宋末、元末、明末以及上世紀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戰亂頻仍,戰火不斷,明清時期的木構建築的房子保留下來的都不多,遑論唐宋元時期的了,只是保留少量的磚塔、琉璃塔等古建築。 第二,中國古代建築以土木建構為主,山西屬於北方的乾燥氣候,也是古建築得以保留的主要原因。南方有些地區歷史上雖然戰亂不多,但陰雨潮溼的氣候,使得木構建築蟲蛀、黴變、腐爛,古代建築也不易保留下來。 總之,山西省成為地上文物大省,和它自身獨特性的地理地勢以及自然氣候分不開的。


用戶52915817326


“地上文物看山西”,現存元代之前的古建築數量,山西佔到全國七成以上,精品不勝枚舉,僅僅“十大”難以概括。以下例舉的10處古建築,並不等同於山西古建的前十名。它們均為單體建築,或時代最早,或至高極大,或巧思精工,或附塑像、壁畫、小木作添彩,各有特點,且多為宗教類建築,這也與山西的地域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繫。

五臺佛光寺

名稱:五臺佛光寺東大殿

地址:五臺縣豆村鎮佛光新村

年代: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



佛光寺東大殿造形規整完善,製作精細,技法純屬,堪稱我國唐代建築的代表作。大殿構架由屋深柱網、鋪作層和屋頂樑架三部分疊加而成,七鋪作斗栱縱橫恣肆,威壓四方,是現存中國古建築中斗栱挑出層數最多、距離最遠的一個實例,在脊檁下僅用叉手的做法,也是現存古建築中的孤例。殿內的唐代塑像和唐代壁畫薈萃一堂,極為珍貴。集塑像、壁畫、墨跡、建築於一體的東大殿,被我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稱為“第一國寶”。


五臺南禪寺

名稱:五臺南禪寺大佛殿

地址:五臺縣陽白鄉李家莊

年代: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



南禪寺在唐代名剎林立時期,根本不能引起世人矚目。但經過歲月的淘汰,南禪寺終於從眾多廟宇世界中脫穎而出,成為現存年代最久的唐代殿堂建築。他的藝術成就和歷史價值都成為研究唐代學者孜孜以求的聖地。南禪寺大佛殿是南禪寺的主殿,其外觀大氣磅礴,秀美中顯露古樸。因規模較小,整體呈方形。整個大殿結構緊湊,層次分明,以臺基、屋架、房頂三部分構成。屋脊上裝飾著高貴的鴟吻,整個大殿唐代風韻濃郁,莊重典雅之間,完美體現了唐代建築的顯著特色。除了大佛殿的整體結構和室內佛像的藝術價值之外大佛殿內的細節藝術表現也讓我們完全能夠體會唐代藝術工藝的水平。在托起尊佛像的須彌座下、簷柱下方的石臺、木質窗格上的花卉表現,大殿內四壁上精美的磚雕工藝更是令人讚歎的傑作。


平遙鎮國寺

名稱:平遙鎮國寺萬佛殿

地址:平遙縣襄垣鄉郝洞村

年代:五代北漢天會七年(公元963年)




萬佛殿平面近方形,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屋頂為單簷歇山式,殿頂龐大,出簷深遠,屋頂運用了舉折,屋角反翹,使沉重龐大的屋頂顯得輕巧靈動,整體外觀給人以氣勢磅礴雄偉壯觀之感。龐大的七輔作斗拱,總高超過了柱高的三分之二,使殿頂形如傘狀,在歷代寺廟建築中頗為罕見。殿內壇上有彩塑11尊,為五代原作,面相豐潤,軀體柔麗,至為可貴。五代為時短暫,文物建築遺存甚少,五代彩塑尤為奇缺,萬佛殿建築與殿內彩塑為研究中國建築史和雕塑藝術史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佐證。



應縣佛宮寺

名稱:應縣佛宮寺釋迦塔

地址:山西省朔州市應縣

年代: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



應縣木塔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是國內外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築,是我國古建築中的瑰寶,世界木結構建築的典範。木塔通高67.31 米,底層直徑30.27米,總重量約7400噸。整個建築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高九層,塔剎直插雲霄。塔每層簷下裝有風鈴,微風吹動,叮咚作響,十分悅耳。釋迦塔內彩塑皆面相圓潤,軀幹修長,服飾華麗,是金代彩塑中的精品。木塔上歷代名人掛匾題聯,寓意深刻,筆力遒勁。應縣木塔的設計,大膽繼承了漢、唐以來富有民族特點的重樓形式,結構上採用雙層環形套筒空間框架,形成一層比一層小的優美輪廓。全塔在結構上沒用一個鐵釘,全靠構件互相卯榫咬合。全塔共使用了54種不同形式的斗栱,種類之多,國內罕見,被世人稱為“斗栱博物館”。



太原晉祠

名稱:太原晉祠聖母殿和魚沼飛樑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

年代:北宋




晉祠聖母殿是宋代建築的代表作,創建於北宋天聖年間(公元1023年—1032年),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重修。重簷歇山頂,通高19米,面闊七間,進深六間,平面佈置,近似方形。大殿“付階周匝”的做法,是中國現存古建築中最早的實例。殿堂樑架是中國現存古代建築中唯一符合《營造法式》殿堂式構架形式的孤例。大殿前廊柱上雕飾有八條蜿蜒欲動的木龍,豪放健美。殿內四十三尊宋代彩塑,主像為聖母,鳳冠蟒袍,神態端莊。周圍有眾多女官、侍女環繞,動作姿態各不相同,神態性格刻畫生動自然,是晉祠彩塑中最出色的、也是中國最珍貴的人物塑像。

魚沼飛樑為一方正方形水池,是我國橋樑建築史上的傑作。建於北宋,東西長19.6米,寬5米,高出地面1.3米,南北橋面長19.5米,寬3.8米。其結構為池中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頭卷殺,柱頂架斗栱和梁木承託著十字形橋面,東西平坦連接聖母殿與獻殿,南北兩翼下斜至沿岸,四周有勾欄圍護憑依,整個造型猶如展翅欲飛的大鳥,故稱飛樑,是我國現存古橋樑中的孤例。


大同華嚴寺

名稱:華嚴寺大雄寶殿和薄伽教藏殿

地址:大同市下寺坡街

年代:遼金




大雄寶殿始建於遼代,保大之亂(公元1122年)毀於兵火,金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依舊址重建。殿身東向,大殿面闊九間,進深五間,單體建築面積達1559 平方米,矗立在4米餘高的臺上,是現存古代木構宗教單體建築中規模最大者。簷高9.5 米,廡殿項,正脊上的琉璃鴟吻規模甚大,高達4.5米,北端鴟吻系金代遺物,歷經風雨,至今光澤燦然。殿內採用減柱法,減少內柱十二根,擴大了前部空間面積。殿內有五方佛和二十諸天等明代塑像,四周壁面為清代罕見。頂部天花板彩面共973塊,大部為清代製作,所繪圓環、龍鳳、花卉、梵文等圖案,極富變化。

薄伽教藏殿,意為佛教的經藏殿,建於遼重熙七年(1038年)。九脊頂,外簷柱頭為雙抄重拱,計心造五鋪作,式樣簡練。殿內環列壁藏及天宮樓閣共計38間,分為為二層,上下兩層斗拱計有18 種之多, 其中柱頭鋪作為雙抄雙下昂七鋪作, 是現知遼代斗拱中最複雜的一種,殿後壁當心間懸“天宮樓閣”五間,與左右壁藏上層連接,玲瓏之致,該小木作建築,系模仿木構建築按比例縮小製作,實為遼代建築的精品,為目前國內僅見。殿內中央設凹字形磚臺,臺上有彩塑31尊,其既有豐滿圓潤、端莊安祥的唐世風韻,又不乏濃郁的生活氣息,富於個性的宋代特色,為遼代作品無疑。一尊脅侍菩薩,合掌露齒,莞爾而笑,光腳立於蓮臺之上,在流暢自如的衣飾飄帶陪襯下,盡展婀娜多姿的神韻,我國著名藝術史家、學者鄭振鐸稱讚其為“東方維納斯”。


朔州崇福寺

名稱:朔州崇福寺彌陀殿

地址:朔州市朔城區東大街

年代:金皇統三年(公元1143年)



殿身面寬七間,進深四間,殿頂為九脊歇山式。殿頂黃綠藍三彩琉璃剪邊,兩隻鴟吻高大雄健,立於正脊兩端。總高約21米。大殿減柱與移柱的做法,是我國建築史上的大膽創新。彌陀殿內的塑像為我國金代塑像中的珍品。店內佛壇上塑有“西方三聖”貼金坐像,壇前兩側為護法金剛,脅侍菩薩四尊穿插侍立期間,造型生動,衣著華麗,清秀慈祥,面部端莊恬靜,氣度超凡脫俗。彌陀殿的彩塑、壁畫、權窗、匾額與琉璃飾堪稱“五絕”,為金代原物。彌陀殿內周圍牆體繪滿高大的壁畫,面積約345. 75平方米,現存327平方米,大都還是金代原作,題材以佛和菩薩“說法”為主。彌陀殿歷經千年滄桑,至今光彩奪目,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是一處難得的金代文化藝術寶庫。



芮城永樂宮

名稱:芮城永樂宮三清殿

地址:芮城縣古魏鎮東龍泉村

年代:元



三清殿又名無極殿,為永樂宮最為宏偉的主體建築,屋脊上的鴟獸差不多高達3米,粗大的斗拱層疊交錯,四周的雕飾不多,給人以簡潔、明朗的感覺,體現元代典型建築風格,是元代建築的佳作。殿內四壁,滿布壁畫,面積達403.34平方米,壁畫內容為“朝元圖”。這些人物按對稱儀仗形式排列,以青龍、白虎星君為前導,分別畫出天帝、王母等28位主神,28宿、12宮辰等“天兵天將”圍繞主神徐徐展開。整個畫面,人物主次分明,表情逼真,衣飾千變萬化,線條流暢;色調優雅瑰麗,和諧自然;場面波瀾壯闊,氣勢雄偉,傑出的壁畫藝術聞名天下。



萬榮東嶽廟

名稱:萬榮東嶽廟飛雲樓

地址:運城市萬榮縣城西街

年代:明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年)





飛雲樓與應縣木塔並稱為“北塔南樓”。平面呈方形,明三暗五層,高達23.19米。三層四出簷,十字歇山頂,面闊、進深各五間,中央4根通天柱高15.45米,四周32根木柱構成棋盤式。全樓345組斗拱密集排列,且形狀極富變化,如雲朵簇擁、鮮花盛開。各簷翼角翹起,勢欲飛翔。風和之日,樓角風鐸均勻作響,甚是悅耳。樓頂飾有黃、綠、藍幾色琉璃瓦,陽光之下,更顯富麗堂皇。其結構之巧妙,造型之精美、外觀之壯麗,堪稱我國樓閣建築之傑作。



洪洞廣勝寺

名稱:洪洞廣勝寺飛虹塔

地址: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

年代: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




“一塔玲瓏駕碧空,滿山翠柏起秋風。”每逢紅日高照,位於洪洞縣城東北霍山南麓的此塔金碧輝煌,彷彿美麗的彩虹,故名“飛虹塔”,也是佛界公認最美麗的“浮圖”。始建於漢代,現存為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重修,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大型琉璃古塔。平面八角形,13級,高47.31米,通體用琉璃瓦裝飾而成,層層皆有琉璃出簷。下三層尤其精緻,有飛簷凌空下的斗拱,製作精巧的蓮花椅柱,上刻各種圖案,佛像凝重肅穆,菩薩慈祥可人,和尚憨態可掬,力士威風抖擻,童子天真活潑,造型生動逼真,色澤豔麗奪目。


c不知我者怎居我心


作為山西人,這個有必要說一下

國保跟什麼什麼繁華什麼什麼雲集有什麼關係,國保是當下存在著的實實在在的不可移動文物,是真實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人家山西就是有這些東西,別處就是沒有,這是事實。而且,目前這個數量分佈還遠遠體現不出公平呢,元代建築,在別的省早就是國保了,山西的村子裡不知道有多少座在風雨飄搖著呢。

第二個問題,直轄市按城市算的話,粗略數了一下,擁有40處以上國保的城市排名大概如下(很可能有錯):

01、北京(北京)126處 最近的幾朝國都,沒說的。
02、運城(山西)90處 連同下述的長治、晉城,開掛的晉東南,濁漳河谷是木建築的聖地。(感謝評論指出,雖然捱得很近,但運城不屬於晉東南)
03、鄭州(河南)71處 擁有逆天的登封縣,遺址類也很多。
04、保定(河北)67處 文物大省河北長期的省城
05、長治(山西)66處 見上


06、晉中(山西)65處 寺廟和各家大院
07、晉城(山西)64處 見上
08、蘇州(江蘇)59處 不僅園林給力,整個古城的格局都保留得相對比較好。
09、重慶(重慶)55處 其實作為一個省更合理,主城區主要是一些近現代舊址。
10、渭南(陝西)52處 是的,比西安多,主要是古墓葬和遺址類比較多。
11、西安(陝西)51處 只好拿含金量去和別人的數量比了。
12、南京(江蘇)49處 民國的舊址佔了很大一部分。
13、洛陽(河南)42處 漢唐的榮華。


取個名字真煩啊啊啊啊


1,山西多山,有山就有廟,所以大多廟能保存下來。比較出名的有太原的蒙山大佛,是新中國成立後被當地村名發現的,山裡面能藏一個佛像,印證了山西還有很多文物沒有被發現。

2,相對於陝西的關中盆地,和河南的一馬平川,山地上發生的戰爭就比較少一些,即使打仗也不會專門跑到山上打,所以文物保護較多。

3,據統計,元代以前的文物山西佔有70%以上。五代十國時期。後唐,後晉,後漢都在太原建都,而他們在當時是很強大的,戰爭的範圍一般都不會在山西周邊。

4,在隋唐,太原作為北都,是中原王朝的重要緩存地,負責胡轉華的漢化工作,在感化外族人的同時,創造了燦爛的文化。

以上幾點有待考證。

來自一個快樂的太原後生😄


發飆狂砍一條街


山西臨汾有幾十萬年前的“丁村人”遺蹟,有堯帝廟,也有戰國時期的古“霍國”遺址,國人只知道“五嶽”但不知“五鎮”之之首的“中鎮霍山”在山西。漢代的衛青,霍去病也是山西平陽人(今臨汾)山西有全國保留最完整的隨代州署衙門,有成片的宋代村落,明代清代的古宅院幾乎村村都有。我講的這些都只是晉南臨汾一帶很小的區域。晉中,晉東南,晉北的都加起來就實在太多了,比較知名的北魏時期的雲岡石窟 還有懸空寺等等

所以,華夏五千年文明要看山西。


賢德4015434


山西曆史悠久,晉商的財富讓他們有機會建造流傳千古的建築群,由於地理位置相對封閉,也讓這些建築保存較好。我們來看幾個山西的建築。

1.喬家大院

喬家大院,位於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是清代商業金融資本家喬致庸的宅第。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以後曾有兩次增修,一次擴建,於民國初年建成了一座宏偉的建築群體,體現了中國清代北方民居的典型風格。

2.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的中部,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舊稱“古陶”。明朝初年,為防禦外族南擾,始建城牆,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舊牆垣基礎上重築擴修,並全面包磚。以後各代進行過十次的補修 。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築了四面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平遙城牆總周長6163米,牆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里的平遙縣城一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 2009年,平遙古城榮膺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再獲殊榮。




3.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 公里處的靜升鎮,是清代民居建築的集大成者,由歷史上靈石縣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後裔——靜升王家於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所建,建築規模宏大,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以上。1999年,王家大院被評為“山西省十大著名優秀旅遊景區”和“省級文明景區(點)”。2002年初,王家大院被評定為國家 AAAA 級旅遊景區和中國“質量萬里行”全國示範單位。2003年,王家大院被評為中國(首選)十佳文明示範旅遊景區。2006年5月25日,王家大院作為明至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4.三多堂

曹家大院又名三多堂,位於山西省太谷縣北洸村,距喬家大院7公里,為太谷曹家創始人曹三喜開創曹家輝煌基業,成為晉商一支勁旅時所建。按照中國古訓,三多即多子、多福、多壽。



5.五臺山

五臺山位列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位於山西省東北部,隸屬忻州市五臺縣,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30公里,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素有“金五臺、銀峨眉、銅普陀、鐵九華”之說,同時五臺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


拿好倫


1、山西是中華文明起源地,實物朝代最早是商朝在河南,史書記載的夏朝就在山西;

2、歷史上山西戰亂比較少,是龍興之地,易守難攻,易於保存實力奪取政權,戰亂少自然留存的遺蹟多,向外遷出的人口也多;

3、近代最亂的時期民國和文革山西都受害較少,和民風有關,山西人號稱北方人中的南方人,性格溫和、戀家、喜經商、不喜大批鬥搞破壞,就是改開後挖煤挖壞思想了;

4、山西建國後思想極端守舊,經濟發展緩慢,客觀上也幫助了文物的保護;

5、河南山西是以文物和墳陵出名的,地上遺蹟存留確實不如山西,看文物去陝西河南,看古蹟人文歷史必須來山西,尤其是學建築的,不來山西是不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