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政協發佈會上首次公開回應王立軍事件

“王立軍正在接受有關部門調查,已經請假不能出席‘兩會’……王立軍事件是一個孤立發生的事件,建議你不要做過多的想象……如果有興趣,在全國人大開幕的時候,可以採訪薄熙來。”

在4年前的政協發佈會上,新聞發言人趙啟正回答路透社記者針對“王立軍事件”提問的一幕,至今還讓很多人影響深刻。這是王立軍事件後首次有北京官員公開透露其信息。

他在政協發佈會上首次公開回應王立軍事件

日前,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原全國政協外委會主任、曾經4次擔任全國政協大會新聞發言人的趙啟正接受了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的專訪,說起當年的表現,趙啟正說,這個問題事先完全沒有口徑,完全是他自己的應答,“據我瞭解,事後中央還是很滿意的”。

回憶起自己任全國政協大會發言人的經歷,趙啟正表示,全國政協新聞發佈會不是像有些人說的那樣提前都佈置好了,“那等於就是表演了,我不能佈置外國記者問什麼,否則不可能有那麼尖銳的問題。”

談政協發佈會兩會前一個月的生活

工作節奏跟高考似的

趙啟正今年76歲,可以說,除了政協發言人,在這位曾經的明星正部級官員身上有著很多大家熟悉的標籤:核工業專家、上海市副市長、浦東新區最早的開拓者、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趙啟正也曾用“20年科技工作,30年政府工作”總結自己這50年的工作經歷。

2013年初,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完成使命,趙啟正也真正從政府工作中“退”了下來。這幾年對於他最重要的身份就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在採訪趙啟正前夕,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一場講座上見到了趙啟正本人,當晚,他正在給學院學生做《新聞發佈的使命與智慧》的講座。講臺上的趙啟正完成了從“發言人”到“老師”這種轉換,76歲高齡的他聲音清楚、邏輯清晰、講授每個案例時都會通過自己親身經歷的小故事說明問題,一個半小時的講座很快就過去了。

令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趙啟正講到了如何備戰政協新聞發佈會這一兩會重頭戲的故事。他講到:“我是笨鳥先飛,兩會前一個月,我的生活、工作節奏跟高考似的。我們一般是找個偏僻賓館去集中備戰。要知道2月份很冷的。我們首先要過一遍各主要媒體和政府部門提供的過去一年的主要熱點和敏感問題及基本情況,這就有上千個問題,剔除重複的也有六七百個,我們至少要知道發佈會上記者們可能會提到的某個事情,因為發佈會上就怕不知道這個事兒,至於怎麼答,我們也會做充分的研究。”

至於具體備戰步驟,趙啟正說,他們會在六、七百個問題中選取較重要的兩、三百個問題,然後仔細琢磨怎麼答,這些問題並沒有口徑,然後再從中選出六、七十個問題作為最可能被問到的問題重點準備,認真研究。“我的博士生會拿投影儀,把問題打到牆上,我給出答問的基本點,然後他們提意見,做補充。比如有個問題他們提出,這麼說是不是太嚴厲了吧,我也會注意。”

由於涉及的領域和熱點問題很多,一些重要的數據和成文的政策文件等等我很難記全,趙啟正就在電腦桌面進行區分,左上角民族問題,右上角國際問題,左下角醫療問題,右下角教育問題,等等,便於問到時隨時查閱。

對於自己曾經在發佈會上的表現,趙啟正回憶道:“當時2012年發佈會上王立軍那個問題,答還是不答?如果推脫很容易,說政協還沒討論到這些問題。可是政協不是參政議政嗎,怎能不參與、不討論問題呢?這個問題事先完全沒有口徑,就是我的應答。據我瞭解,事後中央還是很滿意的。”

談新聞發言人制度

有的官員有顧慮 怕說錯了挨批評

今年1月,中紀委首次走進國新辦召開新聞發佈會。這在曾經全力推進新聞發佈制度建立,要把朝內大街的新聞辦新聞發佈廳活躍起來的趙啟正看來,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以前有發佈會,但比較少,那個發佈廳一年用不了幾次,現在用得很好,特別部長們也親自上陣了。”

對於中國的發言人制度,外國記者的評價讓趙啟正感到欣慰。“德國《鏡報》總編曾告訴我,你們的發佈會了不起。我問為什麼,他說,部長去發言並且直播,在德國來看,這樣的直播是有點害怕的,如果錯了就會造成一些問題,乃至不得不辭職,你們的部長都很有信心。日本記者說,你們的幹部談起這些數字都如數家珍,外國政治家也是做不到的。”

不過,趙啟正也提出了政府發言人亟待改善的地方,他認為中央一級已經比較成熟有經驗了,但地方還需要改善,有的地方,出了突發事件,遲遲不開發佈會。他以溫州動車事件舉例,“事故發生才幾分鐘時,網友就在微博發了,2個小時後,記者才來,而新聞發佈會召開時已經超過24小時了”。

談及如何說服地方官員和媒體更好地溝通,趙啟正直言:“很難說服他們,他們有的人有顧慮,怕說錯了,挨批評。”

原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2011年在回答“7·23溫州動車事故”的問題時,一時間被推向了風口浪尖。2015年年底,他退休了。趙啟正前段時間也碰到了這位昔日的同行,趙啟正告訴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他對王勇平給予了鼓勵,“對於‘至於你們信不信,反正我信了’這句話,我覺得如果你不信還去說,不是騙人了嗎,你信了才去說的,我覺得你人誠實。”鼓勵之外也有批評,趙啟正認為王勇平在發佈會前沒去現場親自勘查,這是工作方法出現了問題,這也是需要發言人注意的。

對於趙啟正的建議,“當時王勇平說‘謝謝您對我的鼓勵和愛護’。“

談和記者打交道

不少發言人很用功 記者提問卻不用功

作為曾經的國新辦主任和全國政協發言人,趙啟正經常跟記者打交道,他認為,善待媒體就是善待自己。

至於“喜歡外國記者還是喜歡中國記者”,他說自己並沒有更喜歡哪國記者,而是喜歡尖銳的問題。“尖銳的問題其實是最需要回答的,不要回避。因為尖銳的問題一般是能夠代表輿論上廣泛關注的問題。”

在趙啟正看來,外國記者確實功底很深。“我們發言人很用功,但有些記者提問題不用功。記者也要用功,不只是記錄和傳達,要有深刻的思想和廣博的知識,這樣才能提出好的問題。”

由於曾長期負責向世界說明中國的職責,趙啟正對於國際輿論中的中國和實際的中國存在巨大落差這點感觸頗深,退休後他也一直從各個領域推動“公共外交”,向外國介紹中國、講好中國故事。“從進入政協開始,我就用公共外交這個詞描述政協外事委員會的任務和活動。我們的政協委員是各界的代表人物,能夠從各個角度表達中國,所以政協能夠代表民意,能夠向外國人講出精彩的中國故事。真實的中國不需要我們粉飾,真實的中國就是進步中的中國,講中國故事的根本方法就是介紹一個真實的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