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高分電影《調音師》:阿卡什騙了全世界,卻編不好最後的謊言

印度電影新晉神作《調音師》,國內上映不久,便引起網友大面積爭論和好評。

男主阿卡什是個沒落的鋼琴師,常常幻想成為一名真正的鋼琴藝術家,怎奈理想豐滿而現實很骨感。迫於生活壓力,他只得假扮盲人博取同情,也算走出一條差異化生存之道。

機緣巧合,阿卡什大街上撞見餐廳美女少掌櫃,從此他裝瞎的人生走向了巔峰,不僅收穫美妙的愛情,還有一份受人尊敬的餐廳演奏正式工作,由於盲人身份,手上活也不錯,隨之而來的自然是源源不斷的鮮花和掌聲。

印度高分電影《調音師》:阿卡什騙了全世界,卻編不好最後的謊言

可生活有時候就像電影,反轉總是來得猝不及防,阿卡什受邀去過氣明星西米夫婦私人音樂會演奏,正巧撞見西米夥同情夫殺害了丈夫,他稀裡糊塗以盲人的身份成為一名謀殺案的目擊證人。

接下來的便是各種反轉、連環殺人、再反轉...燒腦劇情完全顛覆了印度電影以往殿堂級催淚標籤設定。

網友針對電影結尾爭論不斷,其中,阿卡什夥同醫生殺死西米,取了肝臟和眼角膜,而後分得贓款、治好眼睛,又逃亡歐洲的說法,更符合對人性陰暗面的諷刺訴求,又暗合片中諸多細節,所以支持率最高。

但是,仔細回顧前情,再結合人物性格特點,黑化反轉似乎太過於突兀,況且情節設置確實還有明顯漏洞,比如,西米為了掩蓋兇殺案,不惜殺掉無關緊要的八十歲鄰居,為何沒殺掉接觸整個現場的假盲人阿卡什,而只是僅僅毒瞎他?既然是滅口,難道毒死不比毒瞎更安全嗎?

印度高分電影《調音師》:阿卡什騙了全世界,卻編不好最後的謊言

所以,我寧願相信,阿卡什至始至終都沒瞎過。事實上,從阿卡什進屋找廁所時,故事就已經結束了,阿卡什並非特工,作為一個偽盲人情急之下繞過地上血跡和禮物盒的舉動,不可能瞞得過西米這樣的演員和影視工作者。

而西米和情夫殺人後也不可能還有心情嘗試各種試探,阿卡什大概率會被西米當場拆穿,接下來只能是滅口和談判,主動權在西米和情夫,人為魚肉阿卡什只能為刀俎了。

西米大概會這麼說:“你有兩條路可選,一是被我們滅口,二是繼續裝瞎,拿一筆錢跑路。第一條路會死很多人,包括鄰居老奶奶、今天見過你來這裡的熟人,甚至你的愛人。所以,建議你選第二條,我們都可以省去很多麻煩,但前提是你必須馬上一個人走,別耍花樣,我情夫是警察局局長,你沒有任何機會贏。”

印度高分電影《調音師》:阿卡什騙了全世界,卻編不好最後的謊言

於是,阿卡什一個人逃亡歐洲,沒和任何人打招呼,甚至沒來得及和心愛的蘇菲告別。

因為有了錢,阿卡什在歐洲過上了他夢寐以求的藝術家生活,可他內心卻是極度掙扎的,他一邊享受著眼前的生活,一邊又受到良心的譴責。

他常常坐在街邊的長椅上想念蘇菲,幻想著有一天蘇菲來歐洲找他,聽他彈鋼琴,和他親吻擁抱...可如果蘇菲真來了,他要怎麼解釋當年的不辭而別呢?

“目睹兇殺、報警、被迫害、被追殺...?不行不行...兇手不死,會害了蘇菲;兇手會死嗎?怎麼死才好呢?;嘲笑過我的醫生、貪婪的黑車伕婦、報紙上說的器官買賣...不行不行...蘇菲認識他們,不會相信的吧...”

“唉,我到底怎麼了?我到底要怎麼說才好?去你的易拉罐...”

其實,西米和警察局長情夫成了神仙眷侶,正在印度策馬江湖,蘇菲根本沒來過歐洲,這一切只是不過是阿卡什的想象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