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結局如何?

leonides


唐太宗李世民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按順序排名依次是長孫無忌、李蕭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恭、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瑾、程咬金、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勣、秦瓊。他們的人生經歷豐富,但結局卻有悲有喜。

趙國公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是李世民最早的一個得力助手,從太原起兵開始就跟隨李世民一起南征北戰,並且他還是長孫皇后的哥哥,可以說兩人的關係親如兄弟。在李淵稱帝后,輔佐李世民的長孫無忌逐漸成為了太子李建成的眼中釘,在這種情勢下他第一個站出來讓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他是這場宮變之中的一個核心力量。

貞觀元年,長孫無忌拜為宰相,但他怕榮寵過盛再三辭去相位;貞觀七年,長孫無忌位列三公,也是唯一一位在世時被列為司空的大臣;貞觀十一年,被封為趙州刺史,刺史在唐朝屬於封疆大吏,因此隨後也被改稱為趙國公。貞觀十七年,長孫無忌以玄武門之變護住之功與宰輔首功列為凌煙閣第一功臣;同年也因李承乾與侯君集叛變,改立李治為太子而成為太子太師。李治繼位後,再次成為重臣。

李治中期,武則天漸漸得勢,群臣大都成了武則天爪牙。而長孫無忌在立武則天為後的問題上持反對態度,因此遭到武則天忌恨。於公元659年以謀反的名義被武則天扳倒,李治複查此案時,所審訊之臣皆是武則天一黨,長孫無忌被逼自縊而死,並被抄家,家屬盡放嶺南為奴。他為李唐王朝獻出了41年的光陰,最後卻落得個如此悽慘結局,嗚呼哀哉啊!

河間王李孝恭

李孝恭是李世民的堂兄,其功績主要是在李淵一朝,也就是說為唐帝國統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李孝恭以一將致之力收復巴蜀,顯然他也是很厲害的,後又平南部的蕭銑,江浙的輔公祏,深得李淵信任。

武德六年,有人告發李孝恭謀反,李淵對此深信不疑。隨後,又將他封為晉州刺史,成為一方大吏。李世民貞觀元年,將李孝恭封為河間郡王,李世民對他亦是非常器重。

李孝恭晚年縱情聲色,家裡養了100多個歌姬舞女,於公元640年暴斃而亡。很顯然,他死在了溫柔鄉里,相比長孫無忌,他是快樂的。

萊國公杜如晦

杜如晦是李世民第一謀士,在滅隋之戰中,哪裡有李世民哪裡就有杜如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並且,杜如晦的學識也是李世民臣子中最高的一位。玄武門之變中,與長孫無忌、房玄齡同居首功。李世民即位後,遷尚書右僕射,成為了李世民的輔政明臣,為唐朝完善了各種制度。

貞觀四年,杜如晦病逝,為此李世民痛苦了三天,追封杜如晦為萊國公與大司空。李世民和杜如晦的感情非常深厚,在他死了之後,李世民凡是賞給房玄齡物件,都會備成兩份,另一份讓房玄齡帶到杜如晦的墓中去。杜如晦的死對唐朝時一次重大的損失,但可惜他為貞觀之治開好了頭,卻沒有享受到貞觀盛世。

鄭國公魏徵

魏徵初為李建成謀士,後因李世民賞識其學識和剛正不啊的秉性而留有重用。魏徵和李世民的君臣故事,千百年來都成為了人人傳頌的佳話。並且還編撰了《隋書》以及南北朝的各大歷史書籍,在史學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李世民非常傷心,併為此廢朝五天。追贈魏徵為司空、相州都督,諡“文貞”,列凌煙閣第四位。

我們再來重溫一遍唐太宗李世民評價魏徵的警世名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經常用這樣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錯,但現在魏徵去世,我少了一面鏡子。

梁國公房玄齡

房玄齡於亂世投奔李世民,做了十多年的秦王幕府,為李世民謀劃個種軍政大事。與杜如晦並稱為“房謀杜斷”。為李唐王朝兢兢業業奉獻了自己的一生,最終也贏得了一代良相的美譽。貞觀二十二年,房玄齡病逝,唐太宗追贈其太尉,諡號文昭,配享太宗廟廷,陪葬昭陵。雖位列凌煙閣第5位,但房玄齡在唐太宗心中的待遇確是最高的。但他的子嗣卻因為李治一朝參與謀反而被殺或是被貶。

申國公高士廉

高士廉是唐太宗李世民文德皇后的舅舅,並沒有為李唐打天下做出多大貢獻,而是忠心於李世民參與了宣武門之變,並以刺史的身份治理好了蜀地,遷尚書右僕射,立下了宰輔安邦之功,加上以皇親國戚的身份列為凌煙閣第六功臣。於貞觀二十一年病逝,追贈司徒、幷州大都督,諡號文獻,陪葬昭陵,配饗太宗廟庭。唐高宗即位,追贈太尉。

鄂國公尉遲敬德

尉遲敬德這個名字響噹噹,多次在千鈞一髮之際救下李世民。在皇帝看來,護駕之功那可是奇功,尉遲敬德屢屢犯錯,李世民都會原諒他,最後一次因別人做了他的位子,還盲目打瞎了替他解釋的李道宗的眼睛。李世民用劉邦殺韓信的例子警告尉遲敬德,最終才明白唐太宗的對他的恩情。

尉遲敬德於貞觀十三年遷官養老,老年迷信道教,閉門不出煉仙丹長達16年之久,於李治顯慶三年去世,年74歲,陪葬昭陵。

衛國公李靖

李靖是大唐第一戰神,從開國到遠征,從不打敗仗。以3000騎兵大破突厥大營,後又平定吐谷渾。在滅東突厥一戰中,統領大唐全軍,被別有用心之人說他會兵變,因此受到李世民些許猜忌,畢竟全軍都交給他了,李世民也是有些怕的。李靖得知這件事領兵凱旋後,再也不問朝政之事,讓他打仗他就去,不打就在家過著養老的日子。隨後在吐谷渾一戰中又被人誣陷要謀反,自此李靖闔門自守,杜絕了和外界的一切來往,直到病逝,享年79歲,陪葬昭陵。

宋國公蕭瑀

蕭瑀是隋朝蕭皇后的弟弟,後歸順唐朝,六次罷相復相,曾因李靖擁兵而彈劾李靖,老年倚老賣老與眾多大臣處於對立的局面。蕭瑀最後一次被貶後,又遭遇姐姐蕭皇后病逝,隨後也在思念之中憂憤而與世長辭,但並沒有獲得陪葬昭陵的榮譽。

褒國公段志玄

段志玄也是唐朝名將,為大唐開國立下赫赫戰功,並參與了玄武門之變,擁立李世民為帝。貞觀年間,段志玄擔任西海道行軍總管,征討吐谷渾,後升任右衛大將軍,改封褒國公,並世襲金州刺史。貞觀十六年,段志玄病逝,陪葬昭陵。

夔國公劉弘基

劉弘基滅隋之戰中戰功赫赫,斬殺宋老生,破長安,討伐薛舉,大敗宋金剛,平定劉黑闥,被封為國公,世襲朗州刺史,於李治永徽元年去世,陪葬昭陵。

蔣國公屈突通

前為隋朝名將,後降李世民,在平定王世充一戰中,淪為第一功臣,並參與了宣武門之變,不幸的是於當年就病逝了,追贈太宗廟廷。

勳國公殷開山

殷開山是李淵麾下名將,立有大唐開國之功,李世民沒當皇帝之前就病死了。

譙國公柴紹

柴紹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三姐夫,隨秦王李世民征戰四方,是唐朝一位非常能打的將軍。貞觀初年,拜右衛大將軍,出為華州刺史,轉左衛大將軍,後參與定襄之戰,滅東突厥,於貞觀十二年病逝,陪葬昭陵。

邳國公長孫順德

長孫順德是長孫無忌的族叔,初為隋將,後投唐。高祖起兵晉陽,拜統軍,平霍邑、破臨汾,又在桃林生擒隋主將屈突通,平定陝縣,屢建戰功。貞觀年間因貪財而被免官,後病死,唐太宗也到弔唁他。

鄖國公張亮

張亮屬於瓦崗將領,後隨李勣投唐。李世民繼位後,張亮因出色的政績讓李世民十分讚賞,並揭發了侯君集謀反一事,被列為凌煙閣功臣。貞觀二十年,迷信玄學,萌生異志而造反,最後被唐太宗斬於西市。

陳國公侯君集

侯君集是唐朝第三猛將,參與玄武門之變。在後期李世民的遠征戰爭中征討吐谷渾,攻滅高昌 ,成為李世民心腹愛將。曾隨李靖學習兵法,卻誣告李靖有造反之心,沒想到自己造反。貞觀十七年,被張亮告發謀反而被誅殺。

郯國公張公瑾

張公謹參與了玄武門之變,後又征討了突厥,但38歲時英年早逝,追風為郯國公。

盧國公程咬金

程咬金時唐朝開國名將,隨李世民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後參與玄武門之變,封盧國公,世襲普州刺史。程咬金為兩朝元老,唐太宗一朝並未參與對外戰爭,而是幫助李世民處理政務,唐高宗一朝程咬金老當益壯大敗西突厥,後於665年在家中老死,終年77歲,追贈驃騎大將軍,陪葬昭陵。

永興公虞世南

虞世南是隋朝名臣虞世基的弟弟,博學多才,一代藝術大師,書法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在唐朝文化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同魏徵一樣也是一位不要命的諫臣,深受唐太宗喜愛。虞世南在貞觀十二年老死,81歲,陪葬昭陵。

邢國公劉政會

劉政會是李淵麾下大將,太原元謀功臣之一,屬於李淵重臣,並看守太原,在開國一戰中起到了防止後院起火的作用,並在李淵一朝獲得重任,一直到李世民貞觀九年病逝,配享高祖太廟。

莒國公唐儉

唐儉也是李淵重臣,但對李世民也是忠心耿耿,揭發了獨孤懷恩要造反,避免了李世民遭受重大打擊。後又在滅突厥一戰中,隻身前往突厥大營談議和,為李靖打贏這一戰立下了鋪墊之功。

英國公李勣

李勣是唐朝第二猛將,第一能將。不僅會為將,也會做官。李勣的戰功可以說是大唐第一,隨李世民平定四方,兩擊薛延陀,破東突厥,滅高句麗,掃平磧北。唐太宗晚年故意怠慢李勣,又讓剛登基的李治對他厚賞,看得出來李勣在李世民心中絕對稱得上輔國大將。公元669年,李勣去世,年七十六。贈太尉,陪葬昭陵,後又配享高宗廟庭,成為了李唐三位皇帝都鍾愛的名將。而他位列凌煙閣倒數第二,正是因為在玄武門之變中持觀望的態度。

胡國公秦叔寶

秦叔寶,這個名字幾乎無人不知了。隨李世民出生入死,是一個能在萬馬軍中取敵將首級的勇將,但也因此渾身是傷。唐統一後,秦瓊便已是久病纏身,一直拖到貞觀十二年病逝,這也是為何秦瓊沒有參與對外戰爭的原因。他的人生也是悲劇的,唐建立前,天天吃著戰火;唐建立後,天天吃著病痛,可以說沒有過一天的好日子,嗚呼哀哉啊!


讀文學史詩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為紀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而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



李世民搞這個凌煙閣主要還是為了收拾人心,平衡各個勢力,也是給大家有個交代。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主排名如下: 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尉遲恭)、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績(徐茂公)、秦瓊。



第一,長孫無忌(594年-659年),字輔機,洛陽人,唐初宰相,與李世民是布衣之交。\t唐高祖起兵後,無忌前往投奔,並隨太宗征戰,成為其心腹謀臣,後參與策劃玄武門事變。李世民死後,長孫無忌輔佐高宗李治即位,因不支持高宗立武則天為後與武后結怨。後遭許敬宗誣陷謀反,削爵流放黔州,不久後被迫自縊身亡,其宗族皆被流放為奴。



第十六位張亮 張亮在房玄齡的推薦下,擔任秦王府車騎將軍。在洛陽招募私黨時,被告發下獄,拒不招供。太宗命馬周調查此事,證據確鑿,定為死罪,於長安西市處斬。



第十七位侯集君 侯君集,豳州三水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唐朝名將。官至兵部尚書。封陳國公。早期不學無術,而以勇武自稱。後入秦王府隨李世民征戰,立下戰功,逐漸被李世民賞識,後與尉遲恭力勸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在太子鬥爭中試圖殺李世民,事洩被殺。

其他人基本都是正常病故,李世民對功臣還是不錯的,沒有兔死狗烹卸磨殺驢。


非常道畢延河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貞觀十七年唐太宗為紀念當初共同打天下的功臣,而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比例皆真人大小,畫像均面北而立。分別是:趙國公長孫無忌,河間元王李孝恭,萊國成公杜如晦,鄭國文貞公魏徵,梁國公房玄齡,申國公高士廉,鄂國公尉遲敬德,衛國公李靖,宋國公蕭瑀,褒忠壯公段志玄,夔國公劉弘基,蔣忠公屈突通,鄖節公殷開山,譙襄公柴紹,邳襄公長孫順德,鄖國公張亮,潞國公侯君集,郯襄公張公謹,盧國公程知節,永興文懿公虞世南,渝襄公劉政會,莒國公唐儉,英國公李勣,胡國公秦瓊。

二十四功臣結局

【1】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


參謀玄武門之變,長孫無忌深受唐太宗李世民重用,李世民去逝前,任命其為太子李治輔政大臣;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間,長孫無忌反對唐高宗李治廢黜王皇后,立武昭儀(武則天)為皇后,被武則天懷恨在心;後被許敬宗誣陷謀反,削爵流放黔州,自縊而死;其家產被抄沒,近支親屬都被流放嶺南為奴婢。直到上元元年,唐高宗李治追復官爵,命其孫長孫元翼承襲趙國公爵位,陪葬昭陵。

【2】司空、揚州都督、河間元王李孝恭


太宗李世民即位後升任禮部尚書,改封河間郡王,好遊宴,晚年生活奢侈豪爽,後房歌姬舞女達一百餘人,常以歌舞美人自娛。貞觀十四年,暴病身亡,年五十歲;詔贈司空、揚州都督,陪葬獻陵,諡元,配享高祖廟庭。

【3】司空、萊國成公杜如晦


參謀玄武門之變,唐太宗即位後,遷尚書右僕射,封蔡國公,配合房玄齡同心輔政,負責選拔人才、制定法度等。貞觀四年,病逝,時年四十六,追贈司空、萊國公,諡號為成。

【4】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師、鄭國文貞公魏徵


魏徵以敢於直諫而受唐太宗李世民尊重,貞觀十七年病死,追贈魏徵為司空、相州都督,諡“文貞”;後侯君集以謀反罪被處死,杜正倫被罷免,魏徵曾經向李世民推薦兩人有宰相之才,魏徵生前又將自己所有諫辭給史官褚遂良,李世民開始對其產生惡感,並取消衡山公主與魏徵長子魏叔玉的婚約;後來李世民又為其重立紀念碑,命馳驛以少牢之禮祭祀。

【5】司空、梁國公房玄齡


參謀玄武門之變,唐太宗即位後,拜中書令,封邢國公,負責綜理朝政,兼修國史、編纂《晉書》。貞觀二十二年,病逝,追贈太尉,諡號文昭,配享太宗廟廷,陪葬昭陵。

【6】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僕射、申國公高士廉


參謀玄武門之變,唐太宗即位,拜侍中,封義興郡公,入為吏部尚書,封許國公;後封申國公,世襲申州刺史,遷尚書右僕射、開府儀同三司;拜太傅,輔佐太子李治監國。貞觀二十一年去世,追贈司徒、幷州大都督,諡號文獻,陪葬昭陵,配饗太宗廟庭。唐高宗即位,追贈太尉。

【7】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敬德


玄武門之變時助李世民奪取帝位,官至右武侯大將軍,封鄂國公。晚年謝賓客不與通,於顯慶三年(658年)去世,冊贈司徒、幷州都督,諡號忠武,陪葬昭陵。

【8】特進、衛國公李靖


歷任檢校中書令、兵部尚書,拜尚書右僕射,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貞觀二十三年病逝,終年七十九。冊贈司徒、幷州都督,諡號景武,陪葬昭陵。唐玄宗時配享武成王廟,位列十哲。

【9】特進、宋國公蕭瑀


歸順唐朝,拜民部尚書、光祿大夫,封宋國公;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後,六任宰相,六次罷相,削爵貶出京城。貞觀二十二年,復位,加特進、金紫光祿大夫。貞觀二十二年,蕭皇后去世後,蕭瑀深受打擊,身染重病,不久去世,時年七十四,贈司空、荊州刺史,諡號貞褊。

【10】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褒忠壯公段志玄


參與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登基後,升任左驍衛大將軍,封樊國公;後升任右衛大將軍,改封褒國公,並世襲金州刺史。貞觀十六年病逝,終年四十五歲,贈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諡號忠壯,並陪葬昭陵。

【11】輔國大將軍、夔國公劉弘基


唐朝建立,以功授右驍衛大將軍,進封任國公;貞觀年間,劉弘基拜衛尉卿,改封夔國公,世襲朗州刺史,並以輔國大將軍致仕,後曾隨軍遠征高句麗。永徽元年病逝,終年六十九歲,贈開府儀同三司、幷州都督,諡曰襄,並陪葬昭陵。

【12】尚書左僕射、蔣忠公屈突通


降唐後,任兵部尚書,封蔣國公;參與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即位後,因功賜封食邑六百戶,進左光祿大夫,授洛州都督。貞觀二年病逝,享年七十二歲,贈尚書左僕射,諡曰忠。永徽年間,重贈司空。

【13】陝東道行臺右僕射、鄖節公殷開山


隨李淵太原起兵,因功賜爵陳郡公,遷丞相府掾。武德六年病死於隨李世民討伐劉黑闥的路上,殷開山病死,贈陝東道大行臺右僕射,諡曰節;貞觀四年,配饗唐高祖廟庭。

【14】荊州都督、譙襄公柴紹


支持太原起兵,從秦王李世民征戰四方,積功封為霍國公;貞觀初年,拜右衛大將軍,出為華州刺史,轉左衛大將軍;參與定襄之戰,從滅東突厥,累加鎮軍大將軍,平定梁師都,改封譙國公。貞觀十二年,因病去世,追贈荊州都督,諡號為襄。

【15】荊州都督、邳襄公長孫順德


李淵稱帝,建立唐朝,拜任長孫順德為左驍衛大將軍,封薛國公;參與玄武門之變,唐太宗李世民即位,賜封長孫順德食邑一千二百戶,並賜以宮女。貞觀二年,因病去逝,追贈他為荊州都督,諡號襄。貞觀十三年,追改封為邳國公。永徽五年,重贈開府儀同三司。

【16】洛州都督、鄖國公張亮


被房玄齡推薦入天策府,擔任車騎將軍;玄武門之變後,因功被封為右衛將軍、懷州總管、長平郡公;歷任御史大夫、光祿卿、豳夏鄜三州都督、相州大都督長史、工部尚書、洛州都督,封鄖國公;後揭發侯君集謀反,改任刑部尚書;曾任滄海道行軍大總管,隨軍遠征高句麗。後寵信術士,由此逐漸萌生異志,於貞觀二十年被告謀反,斬於西市。

【17】光祿大夫、吏部尚書、潞國公侯君集


參與玄武門之變,封侯君集為左衛將軍、潞國公,賜邑千戶,後又封為右衛大將軍;隨李靖討平突厥,後又領大軍滅高昌國,功勳卓著,開始居功自傲。貞觀十七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謀反事受到牽連被處死,家人被遷至嶺南。

【18】左驍衛大將軍、郯襄公張公謹


參與玄武門之變,因功升為左武侯將軍,封定遠郡公;平定東突厥後,因功封鄒國公,改任襄州都督。貞觀六年病逝於任上,年僅三十九歲,追贈左驍衛大將軍,諡號為襄;貞觀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追思舊功,改封他為郯國公;永徽五年唐高宗李治又追贈張公謹為荊州都督。

【19】左領軍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


降唐後,履立戰功封宿國公;參與玄武門之變,歷瀘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改封盧國公,世襲普州刺史。麟德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七歲,唐高宗李治追贈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諡號襄,陪葬昭陵。

【20】禮部尚書、永興文懿公虞世南


貞觀年間,歷任著作郎、秘書少監、秘書監等職,先後封永興縣子、永興縣公。貞觀十二年去世,年八十一,獲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懿,配葬昭陵。

【21】戶部尚書、渝襄公劉政會


唐朝建立後,歷任刑部尚書、光祿卿、洪州都督等職,封邢國公。貞觀九年逝世,追贈戶部尚書,諡號襄,累贈幷州都督、渝國公,後配饗高祖廟庭。

【22】光祿大夫、戶部尚書、莒國公唐儉


參與謀劃太原起兵謀劃,後因功拜為禮部尚書,授天策上將府長史,封莒國公;平定突厥,因功授戶部尚書。唐高宗永徽初年,致仕於家,加特進。顯慶元年病故,年七十八歲,追贈開府儀同三司、幷州都督,諡號為襄,陪葬昭陵。

【23】光祿大夫、兵部尚書、英國公李勣


隨李密降唐一生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隨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兩擊薛延陀,平定磧北,後又大破東突厥、高句麗,為唐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一。歷任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師等職,累封英國公。總章二年去世,年七十六,冊贈太尉、揚州大都督,諡號貞武,陪葬昭陵;後配享高宗廟庭。

【24】徐州都督、胡國公秦瓊

投唐後隨李世民南征北戰,因此渾身是傷。唐統一後,秦瓊久病纏身,參與玄武門之變,於貞觀十二年病逝;官至左武衛大將軍、翼國公,死後追贈為徐州都督、胡國公,諡曰壯。


蘇紀龍侃歷史


李世民第一批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結局總的來說不錯,基本上都是善始善終。

其中張亮、侯君集在李世民時期因謀反被李世民處死,長孫無忌在唐高宗時期被逼自盡抄家,其他所有人都是正常死亡。

侯君集是李世民的死黨,在玄武門之變和遠征西域都立下大功,曾參與朝政算是進入宰相行列。但侯君集居功自傲,自己管不住自己,有私心、軍紀差。李世民之前就處罰過他,於是心存怨懟,參與到李承乾謀反案當中,被李世民發現後處死。實事求是講,侯君集就是屬於那種政治覺悟不高、不能及時從戰爭狀態轉變為國家建設狀態的人,未必真正存在造反的心思,歷朝歷代開國之初都有這樣的人。但參與到李承乾案中就已經足夠殺頭了,領軍大將與太子勾結,任何一個掌權者都不能容忍;

張亮同樣是李世民的死黨,在玄武門之變前被李元吉舉報,張亮挺著嚴刑拷打沒有供出李世民,算是立下大功;李世民繼位後張亮在地方上有所作為,被允許參與朝政,也是貞觀朝宰相之一。但張亮私下養了義子500人,被人舉報,經審查確有其事,百官也說張亮有罪,李世民就把張亮處死。張亮實際上稍微有些冤枉,私養義子之事雖然不好解釋,但應該與謀反無關。

長孫無忌死在唐高宗李治時期。李世民去世後,長孫無忌仍然是大唐第一重臣,幾乎把持朝政。長孫無忌借房遺愛、高陽公主謀反一案露出猙獰的面目,大興冤獄,把李恪等兩個親王、兩個公主賜死,三個駙馬被斬首,一個親王、一個郡王、一個駙馬被貶為庶人。這本來是為李治鞏固帝位乾的髒活,但也說明長孫無忌不是個心慈手軟的人。之後李治與長孫無忌在武則天立皇后一事上發生了衝突,在武則天慫恿下,李治先剪除了長孫無忌的羽翼褚遂良,又以謀反罪名流放長孫無忌,在流放途中逼迫長孫無忌自盡。長孫無忌肯定是沒有謀反的想法的,但想當權臣,就要有這種被抄家滅族的覺悟。後來長孫無忌被平反,比侯君集和張亮要強一些。

其他人都是正常死亡。

當時已經去世的長孫順德生前就已失寵不受重用,秦瓊去世前一直因身體原因沒有參與朝政,包括還在世的唐儉也已經失寵貶官,但這些人都上了凌煙閣,應該說李世民還是個有情有義的帝王。具體情況詳見下表: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