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城牆的西城二門和東城三門

西安古城牆的西城二門和東城三門

城牆夜景

上兩篇文章都給大家介紹了西安古城牆的南北城門,下面給大家介紹剩餘的兩個東城和西城的。

西城二門

安定門

西安古城牆的西城二門和東城三門

安定門

安定門俗稱西門,為西城牆最南一門,原本是唐皇城西面中門。明代擴建城牆時位置略向南移,取名安定門,寓意西部邊疆安泰康定。這座城門原有三重門樓:城樓、箭樓、閘樓。三道城牆,城樓裡,箭樓居中,閘樓向外。門樓下均有拱卷式門洞,洞高寬為6米。城樓與箭樓之間有方形甕城,平時是出入通道,戰時是防守要地。城樓北側有日本天皇訪問西安時所建觀望臺一座,供遊客參觀,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門箭樓是中國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堡。城門內為西大街,門外為西關正街。安定門規格為6+1式門洞。

玉祥門

西安古城牆的西城二門和東城三門

玉祥門

民國十五年(1926年),吳佩孚的走狗河南軍閥劉鎮華包圍西安城達8個月之久,使西安人民凍餓戰死4萬多人,直到馮玉祥將軍率國民聯軍擊敗劉鎮華後,西安才得以解圍。1928年在戰火打開的城牆豁口上修建的這座城門,為紀念馮將軍由此率部入城的歷史功績,取名玉祥門,為西城牆最北一門。玉祥門規格為5門洞。

東城三門

朝陽門

西安古城牆的西城二門和東城三門

朝陽門

朝陽門是東城牆最北一門,開闢於建國後。因為這座城門朝著太陽,是每天第一個見到陽光的城門,故取名朝陽門。城門內為東五路,門外為長樂路。朝陽門規格為5門洞

中山門

西安古城牆的西城二門和東城三門

中山門

中山門俗稱小東門,民國十六年(1927年)初,在馮玉祥將軍倡議下開闢的中山門,為紀念國民革命領袖孫中山先生而得名。1927年5月1日,馮玉祥將軍率軍東征,就從中山門出城。中山門並列兩個門洞,馮分別為它們取名“東征門”和“凱旋門”。出師之日,馮玉祥在城頭向各界歡送群眾講話,說等北伐勝利,再打開凱旋門歡迎他。但後來時局變化,再未率師回西安。中山門規格為雙門洞。

長樂門

西安古城牆的西城二門和東城三門

長樂門

長樂門俗稱東門,是東城牆的正門,也是最南一門。在建造明城牆時構築,正式名稱叫長樂門。明末李自成由東門攻入西安。李自成看到懸在城門上的“長樂門”匾額,對身邊將士說:“若讓皇帝長樂,百姓就要長苦了。”部下隨即縱火焚燬了這座城樓,直到清代重新建造。“西安事變”前,張學良將軍曾在東門城樓上組建教導隊和學兵隊,舊址被修復作為西安事變紀念地。長樂門規格為6+1式門洞。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每天帶給你不一樣的旅遊小百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