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城古樹】高平石末“酸棗王”

50集大型人文紀錄片《晉城古樹》

第二十二集:高平石末“酸棗王”



高平市石末鄉石末村,掩藏在太行山腹地跌宕起伏的丘陵中。幾百年來,這裡完好地保存著明清時期以農業文明為主的商貿古集鎮古建築,被命名為中國傳統古村落。

【晉城古樹】高平石末“酸棗王”



【晉城古樹】高平石末“酸棗王”



令這個小山村更具傳奇色彩的是一棵已有兩千年樹齡的酸棗樹,庇廕著百姓人家,繽紛著四季美顏,向後人和遊客訴說著這裡曾經發生過的一切。


【晉城古樹】高平石末“酸棗王”


【晉城古樹】高平石末“酸棗王”



酸棗樹是民間百姓對其的俗稱,而學名叫酸棗,也稱“棘”,屬灌木樹種,稀喬木。李白的《尋魯城北範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範置酒摘蒼耳作》中有句:“酸棗垂北郭,寒瓜蔓東籬”。

【晉城古樹】高平石末“酸棗王”


【晉城古樹】高平石末“酸棗王”


詩中所寫酸棗是人們隨處可見的灌木叢樣的酸棗,而石末村的這棵酸棗樹,歷經滄桑,由灌木長成喬木,要比詩仙李白見到的大得多。它高10米,胸徑2米,要4個成年人手拉手才能勉強抱住,被稱為“山西酸棗王”,也是我國現存最大最老的酸棗樹。


【晉城古樹】高平石末“酸棗王”


【晉城古樹】高平石末“酸棗王”



行至“酸棗王”面前,只見它雍容大度,樹形粗曠,盤根錯節,長勢旺盛。皴裂的粗皮是它飽經滄桑的記憶,剛直的枝杈舉著頑強與信念,在滄桑裡更顯穩健。

【晉城古樹】高平石末“酸棗王”



【晉城古樹】高平石末“酸棗王”



酸棗樹屬灌木科木本植物,長到杯口粗細便自然乾枯,由根部再生嫩芽。酸棗的果實酸甜可口,具有許多營養成分,尤其酸棗仁歷來就是滋補大腦、生血養血的良藥。酸棗枝條質地堅硬,耐磨性好,一直是編織的上好材料。

【晉城古樹】高平石末“酸棗王”



【晉城古樹】高平石末“酸棗王”



村民許天茂:“聽老輩人的傳說,這棵酸棗樹有兩千多年了,它結的酸棗形狀和其他酸棗樹結的果不同, 酸棗王結的果有長、方、扁、圓,味道也和其它酸棗樹不同,有苦、辣、酸、甜。

【晉城古樹】高平石末“酸棗王”


【晉城古樹】高平石末“酸棗王”


一棵灌木歷經了怎樣的日月洗禮風雨磐涅,長成了一棵參天的喬木,成就一個村莊的傳奇。正如石碑所寫:“世之奇山珍者眾,而灌木成樹者寡。凡見過石末酸棗老樹者,莫不嘆其異稱其奇……”。是啊,歷經兩千年風雨,仍能長成參天大樹,確是當之無愧的王者。


【晉城古樹】高平石末“酸棗王”



【晉城古樹】高平石末“酸棗王”


如今,村民們見到有人圍著古樹噓長問短,焚香禱告,也不怎麼在意,繼續著自己的話題與事務。因為他們見過了太多的外來人對這棵古樹的好奇與瞻仰,而他們的內心已經儲存了“酸棗王”帶來的幸福與驕傲。

【晉城古樹】高平石末“酸棗王”



【晉城古樹】高平石末“酸棗王”



村民秦永安:“二十年前,有個高平人家人得了重病,來到這許願後,回去奇蹟般地好了,後來到酸棗樹下還願時掛上錦旗。時間長了,錦旗已經不在了。現在我們村流傳一句諺語,酸棗樹下許個願,一年願望全實現。”


【晉城古樹】高平石末“酸棗王”



歲歲春華秋實,歷史年輪被印在“酸棗王”的體內,歲月滄桑則鐫刻在外。它千年不朽,孤獨不燥,得寵不傲,靜謐中肅穆佇立,無聲中洞察世態,心平如水默默生息,無怨無悔地守護著這片土地。

小鏈接

酸棗樹,鼠李科棗屬,灌木植物或小喬木,很難成大樹,長到杯口粗細便自然乾枯,由根部再生嫩芽,我市鄉土樹種,具有較高的經濟、藥用價值。本株酸棗神奇之處就是居然長成了大喬木。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目前文獻記載中,大小沒有超過此樹的。其果實形狀不一,口味也不盡相同,實屬罕見,其樹齡在2000年之上,是我市古樹中的瑰寶。

【晉城古樹】高平石末“酸棗王”


【晉城古樹】高平石末“酸棗王”


晉城市林業局

晉城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

出品

晉城市新聞傳媒集團·紅果影視

承製

播出時間

3月11日起

每週一至每週五

播出時段

晉城新聞綜合頻道《第一民生》

晉城新聞頻率FM107.2

《太行日報·晚報版》圖文

【晉城古樹】高平石末“酸棗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