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永遠的包公

開封有一塊府尹題記碑,上面鐫刻著北宋歷任開封長官的名字。然而在今天的石碑上,卻找不到包拯這個名字。為何呢?原來,千百年來,無數的遊人都忍不住去摸那一個親切的名字,日久天長,竟被抹去。留下的,只是一個帶著深深情意的光滑小坑,給人以無邊的遐想、無際得追望!

——題記

追尋——永遠的包公

踏上千年的足跡,我不停的追尋。展現在眼前的,竟是皎潔的月光籠罩下的一間鄉野小店。在萬物都沉沉睡去的寧靜時候,小店樓裡卻還閃爍著一盞油燈。在漆黑的夜裡,它顯得那樣的孤獨、那樣的寂寞、那樣的渺小,然而,它又是那樣的光明、那樣的溫暖和那樣的偉大!燈光下,隱約看得見一張嚴肅的臉。此時此刻,他正手握硃筆,筆走龍蛇,一氣而呵,不多時,潔白的牆面,竟生的出一首詩來: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木終成幹,精鋼不做鉤,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史冊有遺訓,毋遺來者羞。好,好深遠的立意,好逼人的氣勢,樸實無華的篇章,卻是字字驚人膽魄、句句動人心魂!

追尋——永遠的包公

毫不給我細細感慨的時間,場景卻就已切換。羚羊峽岸,青山翠樹,百鳥爭鳴,極耳目之享受,而毫不做作;江水滾滾東逝,盤旋彎延。只見那一葉扁舟,緩緩駛來。船頭上,巋然屹立著一副偉岸的身軀。他右手彎曲背後,左手捋著鬍子,正在觀賞著美麗的江水山色。突然,天地變色,電閃雷鳴,波濤洶湧……在小船上的人們驚慌失定之時,他輕聲喝問:“是誰拿了端硯?”聲音雖輕,卻不輸雷鳴波濤,面容雖黑,卻依舊氣勢雄壯。接過那一件紅緞包裹的物什,他緩緩掀開,赫然是一方美麗的硯臺。這就是古今著名的端硯,是上至皇親國戚,下至文人墨客都夢寐以求的端硯。微微一轉,硯壁上出現一行小字:敬奉包拯大人,端州百姓跪送。眼角閃過一絲淚花,他竟順手擲出,只聽得一聲悶響,那方端硯就沒了蹤跡。然而也正是這個時候,天開雲散,風平浪靜……

追尋——永遠的包公

又是一盞油燈,又是一個不眠之夜。桌案上,放著的是一堆證據,證明一個貪官貪瀆枉法的證據。這樣的證據,他見得很多,因此他也決絕的判了很多人。但這次不同,這次這個人,是一個管自己叫三叔的人,一個管養育自己長大的嫂娘叫做孃的人;這個人,是和自己一起讀書、一起寫字、一起放牛、一起打架的人!然而也是這個人,置大宋王法於不顧,置黎民百姓生死於不顧;在燈紅酒綠的生活面前,一步步墮落,在白花花的銀子面前,一步步深陷……他感到痛心啊,無比的痛心啊!時光在嘆息中溜走,一盆冷水,趕走了他心的疲倦。整整衣裳、正正官帽,他大踏步邁出房間。出去之後,便永遠流傳了一個鐵面無私、執法如山的不朽傳奇!

追尋——永遠的包公

繁華的汴京城,摩肩接踵、車水馬龍,人聲樂曲鼎沸。然而,卻有那麼一個聲音,穿過人聲,穿過樂曲,穿過千年的時空,在天地之間永恆迴盪: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