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香拜佛捐香油,佛真的就保佑你嗎?

(一)

曾經在一家電器公司工作過,老闆、老闆娘都信佛,每月初一十五要去廟裡拜了菩薩捐了香油才回到公司,不僅如此,這兩天公司員工也得敬敬佛,因為這兩天食堂禁葷,吃素,員工也打不了牙祭的。

老闆、老闆娘的辦公室裡都設有小佛堂,地上還擺有蒲團,時辰到了,就要在辦公室拜拜佛,還會盤腿靜坐。佛像下方的桌子上擺著最新鮮的供果,兩旁的燭燈是常年不息,當然,香爐裡的香也是一樣。老闆老闆娘出差的時候,就會叫我去上香點蠟燭,而且告誡我做這些之前一定要洗手。

除了辦公室,公司展覽廳後面也供著一尊關公,除了地方小點,其他待遇也跟辦公室裡面的佛菩薩差不多。

燒香拜佛捐香油,佛真的就保佑你嗎?

曾經有一段時間,老闆娘請人看過風水後,在公司大廳的進門左邊也設了一個佛龕,供著一尊彌勒佛,當然也是早晚一炷香。後來由於省委領導要來公司參觀考察,這才把彌勒佛請進了老闆娘的辦公室。領導考察結束,也沒有再請出來。

老闆老闆娘敬佛很大方,供佛捐香油都很大方。但對於公司的員工,就不一樣了,能少給的就少給,能不給的就不給。公司的銷售,到年終往往就拿不到年前講好的提成。對合作的人也是如此。給公司送盒飯的餐館老闆,總是結不到飯錢;給公司提供禮品的商家,也是如此,有一次老闆要給領導送禮,商家說你不付錢,我就不給禮品了,最後因此耽誤時間,讓老闆在北京多出差了兩天;還有一次,省委領導要來公司考察,公司買了一些小花盆擺在門口裝飾,一週之後,花都謝了,這才給花老闆結賬,結賬的時候愣說花不好,非要花老闆讓了一千塊錢才肯結賬,當然最後也如願了。

按說老闆老闆娘對其他人雖然摳門,但敬佛還算虔誠,那麼佛保佑他了嗎?我離職之後,聽以前的同事說,我走後沒多久,三五個月的樣子吧,公司就倒閉了,老闆還不起錢,逃到了國外。後來有一次路過公司,看到公司的圍牆已經被拆了,十幾個建築工人正在改建,旁邊新建的兩棟樓還是我走的時候那樣爛尾。

(二)

觀音恐怕是佛家最受信仰的一位菩薩了,拜佛的人,肯定沒有不拜觀音的。觀音原來叫觀世音,可為什麼後來改叫觀音了呢?我查了一下,才知道跟唐太宗有關係。我國古代有一種“避諱”的習慣,就是要“為尊者諱”。《人民的名義》裡面趙東來和侯亮平會師後第一次討論案情,趙東來說,現在來看,以前懷疑某位領導包庇老婆,現在看來是錯的了。陸亦可就說,你直接說李達康不就行了嗎?趙東來說,“為尊者諱”嘛。雍正皇帝登基以後,他的兄弟們全都改了名字,以前都叫“胤”什麼,全部改成了“允”什麼。這都是“避諱”的例子。說到這裡,想必大家也都知道,觀世音為什麼不叫觀世音,而改叫觀音了?就是因為唐太宗叫李世民,觀世音菩薩也得避諱!也得改名字!

燒香拜佛捐香油,佛真的就保佑你嗎?

《封神榜》裡面說,紂王在女媧廟裡寫了不當詩文,得罪了女媧,因此女媧要滅了商朝;《西遊記》裡面說,烏雞國國王把文殊普賢浸在水裡三天,如來就把烏雞國國王浸在水裡三年。如果神佛按這樣的脾性,李世民讓觀世音改了名字,狠狠地打了觀世音的臉,觀音還不得報復李世民啊?可李世民依舊做了二十三年的皇帝,成了數一數二的千古一帝。

(三)

皇帝當中,最信佛的只怕要數梁武帝了。梁武帝信佛到了痴迷的地步,在他的支持下,佛教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香火鼎盛,郭祖深形容:“都下佛寺五百餘所,窮極宏麗。僧尼十餘萬,資產豐沃。”不僅如此,梁武帝甚至連皇帝都不想當了,前後四次跑到寺廟去要當和尚。滿朝的文武大臣全都傻眼了,只好花錢把梁武帝買出來。

雖然梁武帝被大臣買出來做不了和尚,可是依舊本著玄慈方丈教導虛竹的話,只要肯修行,在家出家都一樣的理念,在皇宮裡深入研究佛教理論。這樣一來,就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治理政務,造成奸佞當道、朝政昏暗,最終在侯景之亂中失敗,落得個餓死的結局。一代皇帝就這樣餓死,想想都是笑話。

燒香拜佛捐香油,佛真的就保佑你嗎?

梁武帝在前期,也就是還沒信佛的時候,勵精圖治,造就了整個南朝數百年曆史裡,持續時間最長、經濟文化最繁盛的時期,被稱為“文物之盛,獨美於茲”的“天監之治”。

(四)

有一個流浪漢覺得自己過得太難了,於是想要去觀音廟拜拜觀音,希望能得到菩薩的保佑。等他拜完觀音起身時,卻發現旁邊有一個跟觀音長得一模一樣的人也在拜觀音,就很納悶。

他問對方:“你是觀音嗎?”

對方回答到:“我正是觀音。”

他又問:“既然你是觀音,為什麼還要拜求自己呢?”

觀音笑道:“因為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