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員帽子上幹嘛插根雞毛啊?

在現今的古裝電視劇中,清宮戲所佔的比例尤重。遠的不說,就說最近比較火的兩部《延禧攻略》和《如懿傳》,講的就都是乾隆皇帝和他的大小老婆之間的閨房秘事。既然是清宮戲,當然少不了清朝的官員們。清朝的官員們的一套官服,比起以前各朝,最特別的地方,莫過於後面長長的雞毛了

清代官員帽子上幹嘛插根雞毛啊?

我說是雞毛,很多讀者朋友恐怕早就罵“沒見識”了。其實不錯,的確不是雞毛,畢竟貌似中國的雞都沒有那麼長的雞毛吧?這個東西名叫“花翎”,是清代官員身份、等級的標誌,通常使用的是孔雀翎,採用向後拖垂的插法。清初的時候,花翎十分珍貴,,只有建立功勳或者蒙有特恩的人才會賞賜佩戴。當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大將軍在平定臺灣之後,朝廷要給他加官進爵,封為靖海侯。這位施琅大將軍居然不要,而請求康熙皇帝賞賜他戴花翎。可見,在施琅心中,當然也包括當時的很多人,這根花翎的價值比一個侯爺的爵位還要珍貴。

清代的花翎又分為一眼花翎、二眼花翎、三眼花翎,其中以三眼花翎最為尊貴。然而三眼花翎是皇室宗親中貝子以上爵位的人才有資格佩戴的,非皇室的大臣被賞賜三眼花翎乃是莫大的榮寵。據史書記載,從乾隆至清末,被賞賜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恆、福康安父子,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七人而已。

清代官員帽子上幹嘛插根雞毛啊?

除了以孔雀翎為材質的花翎之外,清廷還有一種藍翎,是以染成藍色的鶡鳥羽毛所做,所以又稱為“染藍翎”,無眼。這種藍翎只是賜予六品以下,在皇宮中和王府當差的侍衛官佩戴的,也可以賞賜給立有軍功的低級軍官。

清代官員帽子上幹嘛插根雞毛啊?

然而自嘉慶朝開始,清王朝就開始走下坡路,國庫日漸空虛。而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由於國庫空虛以及來自外國戰爭的不斷威脅,清廷開始大規模的賣官鬻爵。不僅如此,以前非常尊貴的花翎也成了朝廷買賣的貨物了。據記載,咸豐年間,花翎竟然賣到了7000兩白銀,而藍翎也都賣到了5000兩白銀。此時,買到花翎、藍翎的人,才真正是要“拿著雞毛當令箭”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