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外賣一邊漲價一邊加大虧損,原來互聯網公司也逃不出行業週期

截至文章發稿,美團市值364億美元。據數據統計,2018年度美團總共擁有全國旗手270萬,佣金高達300億。然而就在外賣“頭部”平臺的經營下,虧損持續攀升到85億。一邊我們聽到的是美團為了盈利不斷增加佣金比例,一邊看到的卻是虧損額度不斷上升。這中間到底是怎麼了?

今天我就從一位長期從事實體經營行業者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互聯網公司也逃不出商業的週期性。

過去十年,是一個實體零售行業被互聯網公司衝擊得潰不成軍的歷史階段。究其根本無非兩點:

  • 城市化的進程帶來大量實體行業經營者入局,同時要面對越來越少的顧客量被分流至線上消費,最終帶來供大於求的惡性競爭。
  • 電子商務發展至今,通過效率的疊加砍掉了傳統供應鏈的大量中間環節,惠利於民。

八十年代買臺彩電都要憑票排隊不可一世的傳統零售業,就在這個不可抗逆的商業週期內,完成了一輪痛苦的洗牌過程。然而這種供需矛盾的轉化,在如今如火如荼的互聯網公司下已然悄悄地上演。

美團外賣一邊漲價一邊加大虧損,原來互聯網公司也逃不出行業週期

回過頭來,說說美團!

在中國,任何賺錢地事情都將被蜂擁而至的人群所湮滅。作為外賣平臺的領軍企業美團外賣,獲得了成功之後,必將面對來自各方面因做大做強而帶來的潛在危險:

  1. 外賣騎手的不斷加入,攤薄了人均的接單收益,誰也無法在平衡點上立刻剎住車
  2. 餓了麼等競爭對手看見了希望,進而不斷糾纏,抵禦外侵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斷花錢
  3. 連年征戰帶來的壓力,自然轉嫁給本已經營窘迫的餐飲商家,最終逼迫他們另尋它路,自建外賣渠道
美團外賣一邊漲價一邊加大虧損,原來互聯網公司也逃不出行業週期

這種狀態,在實體零售行業早已經存在併發生。如同你開一家店,只要生意好。你就會發現一不小心隔壁開了幾家競爭對手,接著就是價格戰、規模戰,靠血拼刺刀的方式淘汰出局者。可是所有的營銷戰鬥都是要花費“軍餉”的,只好轉嫁到產品的利潤上去實現。

有一天,消費者因超過承受範圍而不買單了,剩下的永遠的是因大量擴張帶來的一地雞毛!

美團外賣一邊漲價一邊加大虧損,原來互聯網公司也逃不出行業週期

這時候,有個聰明的辦法,叫做轉型升級!

說白了,就是靠發掘其它業務去帶動盈利,為主營業務的王者之戰供血。然而有一句電影的臺詞是:“幹一行愛一行”,通過仔細研究發現,美團的虧損更多是建立在延伸業務上的。跨界盈利,描述的永遠是那樣美好,成功的又有幾個呢?

市場契機—>佔領贏利點—>同行對抗—>做大做強—>虛胖經營—>轉型升級—>加劇虧損—>趨向平衡

這個週期從萌芽到成熟,不僅實體行業要經歷,我認為互聯網行業也要面臨。大自然的春夏秋冬不是靠幾個想法和PPT就能夠擅自改變的。不是嗎?

強力閱讀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