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文化名人故居”乱象

青岛的“文化名人故居”乱象

青岛的“文化名人故居”乱象

青岛小鱼山的“文化名人故居”示意图局部

青岛的“文化名人故居”乱象

青岛的福山路,成了“文化名人故居”一条街

青岛的“文化名人故居”乱象

青岛的“文化名人故居”出版过多种书籍,并且进入了学生游学的系列

青岛的“文化名人故居”乱象

一个院子里,竟然有三处“文化名人故居”

青岛的“文化名人故居”乱象

1934年,作家舒群、萧军和萧红,曾经一度居住在这座二层小楼上。

青岛的“文化名人故居”乱象

观象一路1号的小楼下面的墙上,也挂上了三个人的“故居”

青岛的“文化名人故居”乱象

没有装修改造前的“老舍故居”

青岛的“文化名人故居”乱象

整修一新的“老舍故居”

青岛的“文化名人故居”乱象

“梁实秋故居”

青岛的“文化名人故居”乱象

青岛的“文化名人故居”乱象

沈从文旧居

青岛的“文化名人故居”乱象

“康有为故居”

青岛的“文化名人故居”乱象

为青岛民国时期的市长沈鸿烈“注释”的老房子

青岛的“文化名人故居”乱象

探讨“名人故居”的文章

青岛的“文化名人故居”乱象

王铎

诸位,在我们青岛,近二十年来,有关方面打造了一大堆“文化名人故居”。且年年吸引着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观光客,令人们津津乐道。

青岛有关部门,还时不时地将它们包装成了“文化品牌”,成了什么“文化名人故居一条街”,增加着青岛名人文化的“软实力”。一句话,青岛是在向世界展示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于是,各种书籍、电视片和广告也随之纷纷出笼,着实形势一派大好!

可是,问题便随之而来了。许多来青岛的文人雅士,对于“故居”一词,也提出了自己的不满和困惑。有人认为,所谓“故居”,一般说来只能是故乡的“出生地”,而不应该到处都是。青岛的这种做法,是在混淆“故居”和“旧居”的概念,是一种无知的表现。在这方面,青岛应该多向北京、上海和重庆等城市学习,将“故居”改用“旧居”比较合适。可是,这种声音尽管回响了十几年,竟没人理会,乱象仍然丛生。

一块悬挂于2008年10月,由青岛市文物局、青岛市旅游局共同制作的牌子上,就明明白白地这样写着:“正阳关路7号 欧式别墅,约建于1936年。初为民国时期曾任青岛市市长的沈鸿烈所有。”

咱们先不说世界上究竟有没有“欧式别墅”或“欧式别墅”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也不说“约建于”是什么指代,咱就说说这处老房子为谁谁谁“所有”?什么叫“所有”,这种描述让人一头雾水。是沈鸿烈住过,叫做“所有”?还是这房子原来就是沈鸿烈买下的?等等。

比如说鱼山路36号那处大院的门前吧,好家伙,一下子就挂了三个“名人故居”的牌子。据说当年住在这里的“文化名人”是童第周、束星北、冯沅君和陆侃如四位,这里就是他们的“故居”。

我要问的是,世界上竟然还有“夫妻二人同属一个‘故居’”的?这也真亏了青岛人的“发明”!我想,如果冯沅君和陆侃如两位教授今天还健在的话,一定会怒斥这种“文化丑态”。说句到家的话,这不像是在给我们青岛“增光添彩”!其实,鱼山路36号这处大院,原本就是青岛海洋学院的教师宿舍,许多教师都是走马灯式地在这里居住。如果按照这种思路“故居”下去,那北京、上海、南京和重庆等城市的“文化名人故居”,也会一下子冒出成百上千。

更有甚者。青岛观象一路1号,有一处屋山上带有“太极图”的二层小楼,这本是青岛“倪家的房产”。可上世纪三十年代,东北的青年作家舒群来到青岛后,即与倪家的小妹倪青华相爱,结为夫妻,他们便与倪家的人一起生活在这里。

到了1934年初夏,从东北逃到青岛的萧军、萧红,也扑着好朋友舒群来了。于是,舒群夫妇与“二萧”均暂居于此。时隔不久,也就几个月吧,随着舒群的突然被捕,“二萧”便匆忙离青,亡命上海,投奔了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种来去匆匆的居住,又怎么能够成为“舒群、萧军和萧红”的“故居”了呢?人家“倪家的故居”哪去了?我看青岛人是得了“故居病”了。

还有,青岛人都知道,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老舍先生曾经在青岛“租住”了好几处房屋。其中一处就是现在的黄县路12号的“老舍故居”。我想问的是,你老舍先生当年“租住”了人家房东的房子,这房子就成你的“故居”了?那么,人家房东的“故居”上哪里去了?人家可“故居”不了了吧?呵呵。

所以说,青岛人要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文化行为”,“文化名人故居”不能再这样“继续打造”下去了。顺便提一下,全国的其他城市有没有这种现象?我不敢多说。我想告诫的是,挖掘一个城市的“名人文化”,一定要慎重,实事求是,不能当儿戏,其他城市应当引以为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