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的零賣生意回眸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零賣生意不僅限於買兩根蔥、一塊生薑之類零碎,或是在家門口的煙雜店三分錢買兩根拆零的飛馬香菸、二分錢買兩張草紙那麼狹隘。在那物資不豐富、老百姓生活不富裕的年代,商家將商品按分量零售,顧客自帶容器的購物方式,稱作零賣生意,很多特色小吃、風味小吃也是如此,伴隨著我們的生活有很長時間。隨著超市和網絡銷售的興起,已經小吃連鎖和小吃加盟的發展,這種零賣的銷售模式才逐漸淡出了我們的視野。

舊時的零賣生意回眸

兒時日常生活中零賣的東西很多,“打醬油、買醬菜”是家家必不可少的,也是我們那時孩子的常規家務。每家都有幾隻專用的瓶子,去醬園或上菜場買東西時順便帶著,若要打醬油、打酒、買醋,無論你要買一斤還是五分、一角錢都會折成分量用舀子灌入瓶中,若需做醬類的菜餚就帶只碗零買甜麵醬、豆瓣醬。有個同學拿碗去買甜麵醬,回家的路上一面走一面好玩地舔碗裡的醬,到家後他媽媽發現醬比往常的少,弄不清是醬園少給了還是給孩子吃了。各種醬菜,你若買地方小吃、傳統小吃也是一樣,一角錢五香蘿蔔乾、五分錢乳黃瓜也會按分量稱畢倒入荷葉包好給你,就連豆腐乳也可零賣的,二分錢一塊買幾塊任由你。當然也不用擔心現在的塑料桶醬油、酒類被塑化的汙染,也不會因瓶裝用完後產生的大量瓶子浪費,在此意義上就是做到了勤儉節儉過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