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春|中國小提琴作品百年,第一首小提琴曲竟來自李四光

一百多年前,作為西方管絃樂器中的一員,小提琴開始了它在中國的音樂之旅。經過幾代音樂人的努力,中華大地上湧現出眾多小提琴作曲家和演奏家,創作出大量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小提琴作品。

為了全面梳理20世紀中國小提琴藝術創作的發展脈絡,上海音樂出版社決定出版《中國小提琴作品百年經典(1919-2019)》,並委託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丁芷諾擔任主編,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楊寶智擔任顧問。

上海之春|中国小提琴作品百年,第一首小提琴曲竟来自李四光

丁芷諾在圖書首發式上

4月9日,七卷本系列圖書《中國小提琴作品百年經典(1919-2019)》選擇在“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首發,獻禮新中國成立70週年。

上海之春|中国小提琴作品百年,第一首小提琴曲竟来自李四光

《中國小提琴作品百年經典(1919-2019)》

四年來,丁芷諾、楊寶智等編委會“老中青”三代六位成員,遍訪全國專家學者,從500餘首作品中甄選出79位作曲家的101首小提琴作品,採用編年體編撰的方式,為每一首入選作品標註創作年代、時代背景,並附以作曲家生平考證、簡介評述。另外,所有作品均附音響,音頻內容涵蓋54位小提琴演奏家、45位鋼琴演奏家、13個樂團,伴奏樂譜則基本採用鋼琴版。

如書所示,第一首中國小提琴曲是地質學家李四光1919年創作的《行路難》,這也是目前所見最早的由中國人創作的小提琴作品。新中國成立初期,作曲家們採用民歌素材寫下不少作品,如茅沅的《新春樂》、黎國荃根據古曲改編的《漁舟唱晚》。在“民族化”思潮的影響下,上海音樂學院師生又創作了《山區公路通車了》《沂蒙山之歌》《慶豐收》《二泉映月》等作品,問世於1959年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亦是其中之一。

現年81歲的丁芷諾說,從1919年李四光的《行路難》到如今的小提琴作品,這套圖書記載著百年來中國音樂人的艱難歷程,浸透著中國作曲家、中國小提琴演奏家們的努力,馬思聰等前輩開創了中國人寫中國小提琴作品的先河,並從中國文化、中國音樂裡吸取養料,書寫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小提琴作品。

“以往,中國小提琴作品的出版往往比較分散,網上的音響不是高了半個音, 就是少了一段,和樂譜對不上,有些優秀作品沒能得到保存。《中國小提琴作品百年經典》的出版將記錄下小提琴在中國的發展歷史和這件西方樂器在中國留下的印記,為世界音樂寶庫增添中國的色彩。”丁芷諾說。

4月9日-10日晚在賀綠汀音樂廳,書中的部分曲目在“小提琴中國作品百年經典音樂會”上奏響,包括《飛飛歌》《鹿回頭傳奇》《川江》等,其中一場小提琴協奏音樂會由作曲家、指揮家盛宗亮執棒蘇州交響樂團。

上海之春|中国小提琴作品百年,第一首小提琴曲竟来自李四光

王微致演奏小提琴奏協奏曲《川江》第一、二樂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