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的大師名曲

2009年,大衛·馬祖凱利(David Mazzucchelli)編繪的作品《建築師》(Asterios Polyp)由萬神殿(Pantheon)出版社出版。在創作《建築師》前,他已經是很有名氣的漫畫家。

编辑手记 | 纸上的大师名曲

大衛·馬祖凱利

在創作生涯早期他為DC和漫威畫商業連載。他與弗蘭克·米勒(Frank Miller)合作的《夜魔俠:重生》(Daredevil: Born Again,原連載227–233期)和《蝙蝠俠:第一年》(Batman: Year One,原連載404–407期)已經位於超級英雄類型最經典的行列。後來他嘗試做較為獨立的漫畫,如與保羅·卡拉斯克(Paul Karasik)合作、改編自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的《玻璃之城》(City of Glass)。《建築師》是他最為著名的個人作品。

《建築師》展現出大衛·馬祖凱利大師級的漫畫敘事功力。這部作品涵蓋了很多東西,包括對各類藝術的討論,而且這些討論都有敘事上的作用。

輕微劇透

音樂和漫畫才是重點

音樂和漫畫才是重點

音樂和漫畫才是重點

這一章是主角阿斯泰里奧斯、他妻子哈娜、委託哈娜設計舞臺置景的舞劇編導威利,他們三人一同去作曲家凱爾溫家裡。因為威利的新劇《俄耳甫斯》(前衛版本)由凱爾溫配樂,威利邀請哈娜一同拜訪(動機不純)。阿斯泰里奧斯雖然相當不情願但也陪同哈娜。

凱爾溫的家裡(也是他工作的地方)雜亂無章,牆上掛滿了他最喜愛的音樂的譜子。

编辑手记 | 纸上的大师名曲

其中一段樂譜,是美國作曲家查爾斯·艾夫斯(Charles Ives)的《未作回答的問題》(The Unanswered Question),凱爾溫是這樣評論這首樂曲:

编辑手记 | 纸上的大师名曲

這段評論很可能是作者借凱爾溫之口發表的,這讓我不得不讚嘆一下馬祖凱利的音樂品位。他這段對《未作回答的問題》的評論說得十分感性又到位。凱爾溫對這首曲子的看法對後文的敘事有著重要的作用。

先介紹下這首曲子。

查爾斯·艾夫斯

查爾斯·艾夫斯是美國近現代一位重要的作曲家,他的音樂實驗性強,在很多領域的嘗試都可以算作是先驅。但由於音樂思想超前,創作生涯一直受到忽視(直到他養病時期他的名聲才有所起色)。

编辑手记 | 纸上的大师名曲

《未作回答的問題》是艾夫斯於1908年創作的小型管絃樂作品,起初是和《黑暗中的中央公園》(Central Park in the Dark)作為一個整體發表的。但一如艾夫斯的眾多作品,這首傑作被埋沒了很多年,直到1946年才被第一次演出。後來,因為《未作回答的問題》包含的哲理性和音樂構思的巧妙,成為了艾夫斯的名作,被視為音樂敘事的典範。

编辑手记 | 纸上的大师名曲

《未作回答的問題》樂封

對於不少聽眾來說,《未作回答的問題》是相當難理解的。因為樂曲有著強烈的不協和,而這種不協和,恰恰是艾夫斯用來表達“未作回答的問題”這一思想的方法。也是影響漫畫角色凱爾溫的藝術思想的核心。《未作回答的問題》配器分為三部分:一組絃樂、四支木管(通常是四支長笛,其中兩支可替換成單簧管或雙簧管)和一支銅管(通常用小號)。

编辑手记 | 纸上的大师名曲

《未作回答的問題》配器

其中,絃樂從頭到尾都保持以極弱(ppp)的力度演奏同樣的旋律,以艾夫斯原話,絃樂象徵的是“僧侶的沉默”(The Silence of the Druids)。既漫畫裡凱爾溫的描述“看這兒,艾夫斯的《未作回答的問題》,背景整個被這些……”裡的“背景”。

然後是突然加入的小號引出“對存在永恆的問題”(The Perennial Question of Existence,艾夫斯原話)。小號是不協和的,它提出了一個“問題”,迫切等待著“回答”。

在小號“提出問題”之後,木管組引入。木管組帶來的,本應該是“回答”,但旋律卻是混亂的,與另外兩組樂器的旋律難以找到聯繫、形成了強烈衝突。這就是凱爾溫所說的“……這些突如其來的,這些越過表層旋律、寫得幾乎是隨意無序的聲部打斷了……”。

之後,象徵“問題”的小號重複了七次,象徵“回答”(本該是)的木管組則在每次“問題”重複的後面都演奏一段新的旋律(除了最後一次重複)。而每次“回答”都更加混亂無序,正如凱爾溫的描述“……每次都更加隨性,更加、更加瘋狂……就像、就像——就像不顧一切地挽留那些遙遠的,正在消褪的記憶。”樂曲最後,結束於小號的最後一次“問題”的重複,而之後是沉默,這個“存在之問”,無法得到回答。

雖然畫得不準(應該有九行譜的馬祖凱利只畫了八行),但通過凱爾溫的描述,可以猜測出,他牆上掛著的手抄譜,應該是木管組第一次引入的那段:

编辑手记 | 纸上的大师名曲

《未作回答的問題》譜例,木管第一次引入

花這麼大段來介紹這首曲子,一是出於私心(嗯,其實這是主要原因);二是,通過這首曲子,可以對凱爾溫這個角色有著更深入的理解,可以說凱爾溫的藝術思想和價值觀包括他自己的創作都受到了《未作回答的問題》的影響。然後再通過對凱爾溫藝術思想的塑造,讓他和主人公的藝術思想產生衝突推動敘事。再然後,就是馬祖凱利嘗試將音樂的語言融入到漫畫中去。

首先是凱爾溫的音樂思想,從他對《未作回答的問題》的熱愛以及他的一些對白來看,他追求的是一種豐富、多元並存甚至是混亂無序的音樂語言。他追求一種獨特的復調體驗。傳統音樂中的復調是指多個聲部結合在一起的音樂,多個聲部、多段旋律各自是獨立、平等的,又同時被演奏出來。大家常說的“賦格”“卡農”就是最常見的復調技法(第N+1遍,卡農是一種技法不是特指那首帕赫貝爾D大調卡農,那首隻是眾多卡農之一,只不過最有名)。

而凱爾溫的思想中,現代生活的一個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共時性”,一切都相互獨立但又同時發生。這點與復調音樂的特點有相似之處,用來描述《未作回答的問題》也是十分恰當。

因此,凱爾溫為威利的舞劇《俄耳甫斯》(前衛版本)所作的配樂,用他的話描述是這樣的:

编辑手记 | 纸上的大师名曲

他的這個構思是他音樂思想、藝術思想的完美體現。也可以看出《未作回答的問題》對他構思的影響。另外再插入私貨,雖說漫畫家只需要畫就行,不用真的去寫音樂。但凱爾溫的這段構思可能不完全是馬祖凱利憑空產生的。因為這段描述跟一部我超級喜歡的現代交響曲有異曲同工之妙——戈萊茨基《第三交響曲“悲歌”》(Górecki: Symphony NO.3 "Sorrowful Songs"),這首交響曲的第一樂章開頭的卡農部分就是由多個希臘調式並置。但《悲歌》應該不是馬祖凱利作為參考的曲子,因為《悲歌》聽感相當和諧,在這點上與《未作回答的問題》截然不同。

繼續回到凱爾溫為舞劇所作的配樂構思,一定程度上也和威利的藝術思想有相似之處。前文提到,威利的編舞風格就是拼貼,將著名舞蹈重新編排組合成新舞蹈。所以阿斯泰里奧斯給他起了個外號叫“獅頭·威利”,這裡的“獅頭”原文是Chimera,獅頭、羊身、蛇尾神獸(有音譯作奇美拉)。

编辑手记 | 纸上的大师名曲

凱爾溫的藝術思想還可以反映到他的經歷中(要說的話還可以解釋了他家為什麼這麼亂),後文提到,他之所以拄著柺杖,是因為他曾參加過1965年塞爾瑪遊行——一場爭取種族權益的遊行,一定程度上可理解為追求多元並存。另外,《未作回答的問題》的作曲者艾夫斯也是個積極的政治活動參與者。

但這種思想與阿斯泰里奧斯——二元性(duality)的忠實支持者——產生了衝突。

阿斯泰里奧斯的二元性傾向直接或間接反映在多段情節之中,是過去的他藝術思想和價值觀的核心。他的傲慢與刻薄一定程度也來自於這種非對即錯的二元性傾向。

编辑手记 | 纸上的大师名曲

阿斯泰里奧斯與朋友爭論二元性

於是,就有了下面這個情節,阿斯泰里奧斯與凱爾溫展開一段關於音樂的討論。

编辑手记 | 纸上的大师名曲

阿斯泰里奧斯典型的二元性思維:

“我認為……不是……就是……”

這段討論明面上是阿斯泰里奧斯與凱爾溫的對立,但實際上對於敘事推進的最重要作用是——他和妻子哈娜的關係。從哈娜的言行來看,她很欣賞凱爾溫。她對凱爾溫的欣賞來源於對自己的創作團隊的認可,這也是一種自我認可——哈娜一直渴望被認同。但傲慢的阿斯泰里奧斯從來都忽視哈娜。這一章節也是他們關係的轉折。

馬祖凱利更是將凱爾溫的音樂思想融入到漫畫的敘事中。展現了一段“復調式”的漫畫語言。

编辑手记 | 纸上的大师名曲

當凱爾溫提到“共時性”時,漫畫開始出現這種重疊、不規則的分鏡。每個角色都“佔有”自己的一個畫格。在凱爾溫解釋著自己的理論的同時,阿斯泰里奧斯在想著怎麼反駁他,威利在找點心,哈娜則在一旁靜靜地聽著。

這章節從進入凱爾溫家中開始,就同時存在多個“動作”。四個角色都有自己的“動作”並且隨時和其它角色產生互動。如凱爾溫的對白,“每位聽眾各自聽著其中的一部分音色和樂句……因此成了創造這種獨特的復調體驗的積極參與者”,每個讀者也可以各自關注著不同的角色。漫畫不像音樂那麼稍縱即逝,因此,我們可以同時觀察多個動作的進行。

编辑手记 | 纸上的大师名曲

下一頁,角色間產生互動,阿斯泰里奧斯與凱爾溫爭論,威利語言騷擾哈娜(威利對哈娜說的話很多都是性暗示雙關語)。而阿斯泰里奧斯正值槓精狀態,完全忽略了自己的妻子。

“有些事只有當你用心觀察的時候才能發現。”

“有些事啊,還是別發現比較好。”

這兩句對白是多麼有意思。文字上看這是關於藝術觀念的爭論,畫面告訴了我們真正應該“用心觀察”的東西,可惜阿斯泰里奧斯根本不在意。他本該發現他與妻子關係的裂痕,但他沒有。

编辑手记 | 纸上的大师名曲

漫畫的一開始,我們就知道了現在的阿斯泰里奧斯孤身一人。之後的章節“過去”“現在”交替出現。直到這一章,我們才看到在“過去”,阿斯泰里奧斯是怎樣因為冷漠而毀掉了自己的愛情。所以才有“現在”,他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過上了完全不同的生活,不斷反思自己的過去。

這一章是故事的一個轉折點,這章的敘事方式也可以看出整部作品的特點:角色的藝術觀反映到他們的價值觀,他們的價值觀也體現到行為上,然後同時也融入到漫畫語言中。

END

瞭解漫畫與音樂的微妙關係

编辑手记 | 纸上的大师名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