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組建北洋軍的時候為何不用滿人?漢人才是當時的民族脊樑

關於滿清的滅亡問題上,各有各的說法,但是無論什麼樣的理由,都避不開滿清是在袁世凱的北洋六鎮倒戈之下,才不得不選擇退出政治舞臺的。指揮不動最有戰鬥力的一隻軍隊,而且還落到了袁世凱這個野心家手裡,如果不下來,那很可能就會被人家用武力給趕下來的。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新軍的戰鬥力,並不是當時的八旗也好綠營也罷這些舊式軍隊能夠比擬的。那麼,這裡就有一個疑問出來了,既然新軍那麼重要,為何滿清不用滿人綠營來組建新軍呢?

清朝組建北洋軍的時候為何不用滿人?漢人才是當時的民族脊樑

畢竟如果都是滿人的話,作為新式陸軍,那他們肯定會選擇效忠清朝的。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小編要先說一個發生在滿清末年的一個真實的故事:清末有一個某部尚書在查驗自己手下身份的時候,竟然驚奇的發現給自己站崗的一個小頭目竟然是跟自己一個旗的老姓,於是乎他作為一個長官就跑去認這個親戚。結果被小頭目問了兩句說:您這個姓雖然跟我一樣,然而並不是一個姓,言下之意這個尚書跟他說同姓是高攀了,尚書摸摸鼻子知道自己自討沒趣於是自己閃人了,這點大家可以去玩清朝為背景的遊戲一品官老爺就可以體會一二了。

清朝組建北洋軍的時候為何不用滿人?漢人才是當時的民族脊樑

之所以要挑出這個故事來,那是因為要說明的事是當時的滿人已經爛到了骨子裡頭,屬於爛泥扶不上的類型,就算新式陸軍都用滿八旗來組建,那也是行成不了任何的戰鬥力,人爛了,放到哪裡都會爛一片的。關於這一點,慈禧太后看得比誰都清楚不過了。因此新式陸軍採用的是招募式,來的人多少還是有點抱負,有文化有思想的人物,和之前的那些個滿八旗,綠營都有本質的區別,加上新式武器的應用,這幫人要不強不聽指揮就沒有天理了。

清朝組建北洋軍的時候為何不用滿人?漢人才是當時的民族脊樑

而且,還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連滿人自己本身都對滿清政府抱有很大意見。事實上當時的清政府有感於自太平天國後權利下放,政令不出北京城的不利局面,於是慈禧太后出於加強中央集權的考慮,就開始組建新軍。但在新軍成員構成問題上,慈禧還是留了一手的。當時的北洋第一鎮就是有兩個標的純滿人組成的,基本佔了這個鎮的人數的一大半以上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怎麼沒有純滿人的多達萬人的新軍部隊,這個就是鐵良組建的禁衛軍。

清朝組建北洋軍的時候為何不用滿人?漢人才是當時的民族脊樑

禁衛軍的編練倡議於光緒三十三(1907)年三月,始於光緒三十四(19О8)年十二月。成軍於宣統三(1911)年七月。清廷編練禁衛軍的主要目的是:仿照日本近衛師團,建立一支完全被滿餒洲貴餒族掌握的皇室親軍,擔任滿清的最後一道護身符和撒手鐧。因此,禁衛軍的選拔是非常嚴格的,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第一、二、三期兵丁均來自八旗的精壯。但這裡好玩的是,就是這隻隊伍的教官,老師甚至骨幹大都來源北洋第一鎮。所以結果這個軍隊還是被北洋掌控的。

清朝組建北洋軍的時候為何不用滿人?漢人才是當時的民族脊樑

而禁衛軍也好北洋第一鎮的滿人也罷,要他們對滿清效忠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主要原因是皇室因為沒錢多次出旗和欠餉可以說傷透了這幫滿人的心,關外諸旗因為皇室不作為也離心離德,外加俄羅斯利用滿洲人本身就有的僱傭軍傳統,結果導致清皇室徹底失去了低層滿人新軍最基本的支持,因此袁世凱逼迫清庭退位的時候,北洋第一鎮也選擇支持袁世凱,大勢所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