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雙面人生

導語:你不必像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那樣去經營婚姻。事實上,你甚至不應該這麼做。艾爾莎·愛因斯坦(Elsa Einstein)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妻子,也是他的堂妹。他們的婚姻並不完美。

愛因斯坦的雙面人生

圖:艾爾莎·愛因斯坦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艾爾莎經常被認為是阿爾伯特值得信賴的伴侶,她知道如何與這位天才物理學家相處。1917年,當阿爾伯特身患重病時,艾爾莎在一旁悉心照料他,直到他恢復了健康。然而,艾爾莎和阿爾伯特的婚姻描繪了一幅比表面上看起來更“黑暗”、更奇怪的畫面。

艾爾莎出生於1876年1月18日,她的父親是魯道夫·愛因斯坦(Rudolf Einstein)——阿爾伯特父親的堂兄。不過,這並不奇怪。她的母親和阿爾伯特的母親也是姐妹,所以艾爾莎和阿爾伯特實際上是堂兄妹。

1896年,艾爾莎嫁給了她的第一任丈夫馬克斯·洛溫瑟爾(Max Lowenthal),當時她時改了名字。1908年,兩人離婚,育有三個孩子,艾爾莎在嫁給阿爾伯特後恢復了孃家姓。

愛因斯坦的雙面人生

圖:1912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和米列娃·瑪利亞

阿爾伯特在和艾爾莎結婚之前也有過一段婚姻。他的第一任妻子米列娃·瑪利亞(Mileva Maria)是塞爾維亞數學家,兩人於1903年結婚。剛開始時,阿爾伯特被瑪利亞深深吸引,但一份由他寫的近1400封信組成的檔案證明,他對自己的第一任妻子逐漸變得冷漠甚至殘忍。

這些信件是上世紀80年代初艾爾莎的女兒瑪戈特(Margot)捐贈的。瑪戈特於1986年去世,她在捐贈信件時曾明確表示,這些信件要到她去世20年後才會公開。

愛因斯坦的雙面人生

圖: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和艾爾莎·愛因斯坦出席查爾斯·卓別林的首映禮

在這近1400封信件中,不僅包含了關於阿爾伯特的卓越科學發現,比如1915年他寫給兒子的信,“我剛剛完成了我一生中最輝煌的工作”——很可能是證明他的廣義相對論的最後計算,同時還展現他鮮為人知的另一面。在他寫給瑪利亞的一封信中,他詳細地列出了她應該為他做些什麼,以及他們的婚姻應該如何運作:

”A.你要注意:

(1)我的衣服用品需要擺放整齊;

(2)我每天在房間裡需要有規律地吃三餐。

B .你將斷絕與我的一切私人關係,除非這些關係是為了應酬。”

此外,他還寫道:“你別指望我對你有什麼感情。我要求你離開我的臥室或書房時,你必須立刻離開,不要表示抗議。”

愛因斯坦的雙面人生

圖:1922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和艾爾莎·愛因斯坦在日本旅遊

與此同時,在大約1912年,阿爾伯特開始接近艾爾莎,而他當時還和瑪麗亞處於婚姻中。雖然這兩個人在一起長大,但直到這個時候他們才建立起了男女之間的“浪漫”關係。

當阿爾伯特生病時,艾爾莎通過照顧他證明了她對他的愛。1919年,阿爾伯特和瑪麗亞離婚。1919年6月2日,阿爾伯特與艾爾莎結婚,而這就在他和瑪利亞離婚不久。但一封信顯示他其實並不想這麼快和艾爾莎結婚。他寫道:

“強迫我結婚的想法來自我表哥的父母,他們主要是出於虛榮心”。

然而,就像對待他的第一任妻子一樣,阿爾伯特對艾爾莎的迷戀逐漸變成了過往雲煙。在和艾爾莎婚姻過程中,他和許多年輕女子有過風流韻事。

愛因斯坦的雙面人生

圖:1923年,艾爾莎·愛因斯坦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有一次,艾爾莎發現了阿爾伯特和她的一個朋友埃塞爾·米恰諾夫斯基(Ethel Michanowski)有過一段短暫的風流韻事。阿爾伯特就此事寫信給艾爾莎,就只說了簡單的一句話:

“一個人應該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要傷害其他任何人。”

此外,艾爾莎和前夫生的孩子們只是把阿爾伯特看作是一個“父親形象”而已,但阿爾伯特卻對她的大女兒伊爾莎(Ilsa)產生了迷戀。最令人震驚的爆料之一是,阿爾伯特曾考慮與艾爾莎解除婚約,轉而向20歲的伊爾莎求婚。

到20世紀30年代初,反猶太主義的氣焰有些抬頭趨勢,阿爾伯特成為各種右翼團體的目標。1933年,阿爾伯特和艾爾莎決定從德國搬到美國,並在新澤西州普林斯頓(Princeton)定居。

愛因斯坦的雙面人生

圖:艾爾莎·愛因斯坦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搬家後不久,艾爾莎得知伊爾莎得了癌症。當時伊爾莎住在巴黎,在她生命的最後幾天,艾爾莎前往法國與她共度時光。1935年回到美國後,艾爾莎自己也有了健康問題。她患上了心臟病和肝病,而且病情越來越嚴重。然而,在這段時間裡,阿爾伯特卻越來越專注於他的工作。

《愛因斯坦:他的生命和宇宙》(Einstein: His Life and Universe)的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闡述了這位偉大物理學家的雙面性。“當面對他人的情感需求時,愛因斯坦更傾向於退回到科學的客觀性當中,”艾薩克森說。

艾爾莎與阿爾伯特結婚後的大部分時間裡,她都是一位旁觀者,而阿爾伯特的超級大腦在處理錯綜複雜的深層情感關係時似乎並不具備這種能力。

愛因斯坦的雙面人生

圖:1912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和艾爾莎·愛因斯坦

1936年12月20日,艾爾莎在她和阿爾伯特位於普林斯頓的家中去世。據報道,阿爾伯特為失去妻子而心碎。他的朋友彼得·巴基(Peter Bucky)說,這是他第一次看到阿爾伯特哭。

艾爾莎和阿爾伯特的婚姻顯然並不完美,這位物理學家最終意識到了自己在情感上的無能。他在寫給朋友米歇爾·貝索(Michele Besso)的兒子的一封信中寫到:“我欣賞你父親的一點是,他一生只和一個女人在一起。而我在這個‘項目’上失敗了兩次。”

參考資料:《愛因斯坦:他的生命和宇宙》、維基百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