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園要大變身 !改成啥樣,先睹為快!

植物園要大變身 !改成啥樣,先睹為快!

植物园要大变身 !改成啥样,先睹为快!

近日,市植物園開始建園以來最大一次改造工程,改造完成後將由原來單一性苗圃型公園,搖身一變為以植物為主題的綜合型公園。

植物园要大变身 !改成啥样,先睹为快!植物园要大变身 !改成啥样,先睹为快!

記者在市植物園改造項目現場看到,工人們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改造項目的前期工作。植物園綠化量足,但經過多年生長,綠植“密”“厚”,景觀通透性差、層次性不夠,工人們通過修枝、剪枝、移栽、綠地整理等工作,讓綠植層次更加分明、錯落有致。

植物園怎麼改,來看看效果圖吧!

植物园要大变身 !改成啥样,先睹为快!

植物園規劃圖

植物园要大变身 !改成啥样,先睹为快!

植物園松林綠道主軸效果圖

“我們現在站的這個位置是整個植物園的核心地區,也是植物園的南門廣場。這個區域的鹽鹼化比較嚴重,我們將通過改變種植的植物,種植一些適合鹽鹼地生長的植物,如胡楊、紅柳等,再做一個微地形的處理,把植物園南門變成一個鬱鬱蔥蔥的廣場。”市植物園主任張永軍說,“我們將增加喬木、灌木、花卉等專類園,增強植物園的科普性。同時,建設林下廣場、健身場、體育場、文化長廊,以及奇石、書法、書畫等專類展館,進一步增強植物園的觀賞、健身、休閒功能。”

植物园要大变身 !改成啥样,先睹为快!

植物園西入口效果圖

植物园要大变身 !改成啥样,先睹为快!

植物園南入口效果圖

按照設計規劃,市植物園改造項目將依據現有交通框架及水域形態,保留原有林帶風貌特徵,重新架構道路結構,組成並整合現有的優勢水域資源,連線成片。同時,將園內多個水域串聯互通,豐富其水岸形態組成,將原單一性苗圃型公園向以植物為主題的綜合型公園轉型。

植物园要大变身 !改成啥样,先睹为快!

植物園廊橋效果圖

植物园要大变身 !改成啥样,先睹为快!

植物園棧道效果圖

改造項目設計將堅持生態修補、景觀兼顧的思路,在構建綠意自然、生態和諧的城市綠色公園的基礎上,從群眾需要出發,將外環交通打通,形成自行車綠道體系,沿線合理增設運動場地、休閒場地、健身場地、兒童遊樂場地、慢行系統等多個功能性板塊,多點激活、增強公園活力和親和力,滿足各個年齡層次市民遊園、觀賞、休憩、活動、健身等需要。設計還著重體現地方文化特徵,梳理並改造園區內多個文化景點,展現我市厚重的文化底蘊及蓬勃向上的精神文明風貌。

植物园要大变身 !改成啥样,先睹为快!植物园要大变身 !改成啥样,先睹为快!
植物园要大变身 !改成啥样,先睹为快!

佔地140公頃的烏海市植物園,是一處集育林、觀賞、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開放式城市園林。其前身是烏海市園林處育林苗圃,2004年9月建成對遊人開放。園林規劃面積2100畝,現有綠地1650畝,種植了常綠樹、落葉樹、花灌木以及一些沙生植物,種類達120種、30餘萬株。原有植物園在發揮現有育林、科研功能的基礎上,按照以植物景觀為主,融入多種自然式園林景觀的建設思路,建成針葉林觀賞區、闊葉林觀賞區、花卉觀賞區、沙生植物區、小龍湖遊樂區、沙柳島景區、凝園等多個景區,成為市民晨練、休閒的好去處。多年來,植物園成為阻擋風沙的綠色屏障和提升市區空氣質量的淨化器。

春景醉撩人!兩場春雨叩醒烏海大地

【朗讀號】讀一樹桃花,約一城春色

“強四力”▪記者生態行 | 昔日鹽鹼地,今日稻花香

記者:顏 慧

審核:李 剛

出品:烏海日報社新媒體部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植物园要大变身 !改成啥样,先睹为快!植物园要大变身 !改成啥样,先睹为快!
植物园要大变身 !改成啥样,先睹为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