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一響,黃金萬兩,七八十年代煙臺老照片,三八婦女戰鬥團


大家好,這裡是“歷史圖影館”。1973年,棲霞牙山留念照。在當年交通不便人人都要勞動大生產的時代,能抽出時間趕個大集,逛個景並拍個留念照絕對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1975年,棲霞縣觀裡公社“三八婦女戰鬥團“李泮明/攝。曾經擁有青春年華,敢戰天鬥地的美麗姑娘們現如今都在那裡?從時間上推算都已經是六十開外的人了。

1977年7月,棲霞縣,喜迎十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慶祝遊行。李泮明/攝。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篇章從此拉開,包產到戶脫離大集體,你追我趕走向致富路!

你能想象現在車水馬龍找個停車位都費勁的煙臺毓璜頂醫院昔日是這般模樣嗎?

1980年,煙臺三中校門拍照情景,如今的煙臺三中早已是今非昔比了!

萊陽農學院在煙臺那可是響噹噹的,看現在,想當初能從這樣的學府走出來的人想必都是前途光明。

南來的北往的,當年坐車到萊陽汽車站換乘火車的人不是做買賣的就是出差的,在過去車站絕對是一個小城的經濟中心。

稅務局那可是直接為政府財政做貢獻的,稅收的多少直接反應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特別是地稅直接隸屬於本地府的管轄範圍,稅務局的成立標誌著地方經濟發展進入新臺階!

圖書館,文化人集散地,在當時教育重視程度不高的情況下沒有點“墨水“的人都不好意去。

“發動一響,黃金萬兩”,是當年很多老姓達成的共識。由於生產力水平不高,很多活都靠人扛車推,一個村一個大隊部能有一輛“鐵牛”絕對是一件很牛比的事情!就連當時當拖拉機手真得是過五關,斬六將經過慎重考慮重點培養後才能上崗。用現代的話說過去的“拖拉機手”絕對比現在的白領厲害!

大萊州縣城過去的樣子可無法與今天的繁華程度比。注意哈照片中出現了一輛豪車!在過去出遠門大多靠它,而且一般人都座不起!

1980年,黃縣羊毛衫廠。走在改革開放的前沿,開工廠搞經濟是很多人摸著石頭過河干的事情。就是在那樣的條件下很多本地企業乾的也是紅紅火火,為改革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