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法國硬塞給中國一塊地,如今各國眼紅

百年前,法國硬塞給中國一塊地,如今各國眼紅,法國腸子要悔青了

法國人在一戰時期硬塞給中國一塊荒蕪之地。出乎意料,當年的荒地在百年之後搖身一變變成了一顆有豐富資源的“搖錢樹”。法國佬肯定腸子要悔青了。可是為時已晚。當時世界大戰在全球爆發。以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為首的同盟國已經到了苟延殘喘的地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氣數已盡。國內也是各路軍閥各領風騷,相當混亂。北洋政府的首領段祺瑞很敏銳地察覺到了同盟國是靠不住了,協約國比較靠譜,他很果斷地放棄同盟國,選擇加入了協約國,為戰後的中國可以在世界上發言,謀點福利。當時國內形勢嚴峻,所以主要是給歐洲戰場送大量勞動力的方式,參與了戰爭。

百年前,法國硬塞給中國一塊地,如今各國眼紅

當時國內派出三十萬人去給歐洲協約國的軍隊修築工事,搭建臨時住所,做後期工作。主要是我們國家實力不強,武器裝備不給力,國內一片戰亂。想直接給裝備怕人家嫌棄,論戰術實力歐洲國家似乎更勝一籌。國內戰事也需要用心好好的來處理,後來戰爭結束的時候只剩了不到二十五萬人,超過五萬的中國同胞在戰事緊急中被逼上戰場犧牲了。中國代表在戰爭結束後去參加巴黎和會,卻被眾列強排擠,表現最突出的就是法國。法國試圖強迫中國代表在合約上簽字,還好中國代表很有骨氣,因為他們不想揹負國家罪人的罵名。

百年前,法國硬塞給中國一塊地,如今各國眼紅

最後中國代表沒有妥協,拒絕在合約上簽字。但是法國人仍然不死心,繼續威逼段祺瑞,讓其簽署了《斯瓦爾巴群島行政狀態條約》,法國在這條約中強塞給中國一塊地。這塊地當時在法國人眼裡就是一個甩不掉的垃圾場一無是處,當時段祺瑞也是忙於國內事務沒有仔細看條約內容,沒想到這塊地在百年之後能變成世人矚目的風水寶地。1596年著名的探險家發現了這個不足6.2萬平方公里的斯瓦爾群島,並發現了這個神奇的不毛之地,因為常年冰封,在這裡僅生活了一些極地動物。

百年前,法國硬塞給中國一塊地,如今各國眼紅

《斯瓦爾巴群島行政狀態條約》有明文規定,中國人可以隨意在這個島進出,中國人可以隨意在這個島居住,中國人可以隨時對這個島進行科學考察。很慶幸的是高登義發現了這個被束之高閣的合約上有中國名字的,而且這個斯瓦爾巴群島的歸屬權屬於中國,他立即報告了組織。他深知這將對中國在北極的考察有深遠的影響。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對北極進行科考,也收穫頗豐,這個島上有令人羨慕的礦產資源和瀕臨絕種的北極生物,全世界都為這個寶藏側目。法國人做夢也不會想到,他曾經丟棄的廢品會搖身一變成為中國的一塊稀有寶藏,可是世上沒有後悔藥吃,他們也只有在家捶胸頓足的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