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新郵銷燬的歷史和作用

編年郵票一共經歷過5次的銷燬時間:1996年郵票銷燬、2000年郵票銷燬、2002年郵票銷燬、2004年郵票銷燬、2006年郵票銷燬。

盤點新郵銷燬的歷史和作用

郵票大銷燬 part1

蓋銷部郵票庫存1994-10《昭君出塞》郵票150萬套(含小型張),1994-19《長江三峽》郵票200萬套(含小型張);銷燬《熊貓》、《竹子》等小型張加字,17套編年票蓋銷60萬套,並將此蓋銷票分配給各省及中國集郵總公司向青少年集郵者銷售。以及相當數量的不適合當時郵資標準的郵票等等。在全國範圍內共銷燬了1.1億元1992-1994年發行的郵票,蓋銷了0.2元郵票。

(一)對各省庫存的,已不適應現行郵政資費使用的1分、1分半、2分、3分、4分普通郵票全部銷燬。對郵票印製局票庫中1分普通郵票銷燬1692萬枚。個別省如因包裹單貼票需用1分郵票,可向部郵政總局請領。

盤點新郵銷燬的歷史和作用

(二)對不常用面值,即5分、8分、15分、25分、30分、40分、80分、90分、110分、130分、160分普通郵票各省留存兩年使用量(以1995年用量作為參考)後,其餘部分全部銷燬。

盤點新郵銷燬的歷史和作用

(三)對各省局及郵票印製局票庫中1994年以前發行的紀特零枚郵票全部銷燬。

(四)對各省庫存的已不適應現行郵政資費使用的郵資信封、普通郵資明信片全部銷燬。對庫中留存的歷年中國郵政架年(有獎)明信片全部銷燬。

郵票大銷燬 part2

1996年9月15日,我國郵電部新聞處通過新聞媒介向社會各界宣佈:為加強集郵業務管理,制止搭售行為,提高集郵經營服務水平,逐步解決紀特郵票在市場上低於面值銷售的問題,以維護國家郵政信譽,有效啟動集郵市場,郵電部決定,從今天開始,將對1992、1993、1994年部分紀特郵票進行銷燬。

郵票是一種藝術品,並且是體現國家形象的藝術品,故有“郵票是國家名片”的美譽。新中國郵票以其獨有的民族特色,在世界郵壇享有很高的威望。然而,進入 90年代後,隨著我國郵票印量的驟然加大,遠遠超出了市場的需求量,不僅給我國郵政事業的發展帶來諸多弊端,也使集郵者喪失了熱情和寬容。

郵電部銷燬郵票的想法,最早被消息靈通的北京電*視臺“北京特快”披露,隨後,一些報刊也紛紛傳播這一消息。當《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工人日報》和《人民郵電報》等新聞媒介正式報道這一消息時,立刻在社會各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集郵界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時間,銷燬郵票成為集郵者最為關注的事情之一。

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副會長、著名集郵家李鴻遠認為:“郵電部銷燬郵票的舉措,我深信這是—件大好事,是明智之舉。銷燬郵票本來就是郵電部門一項正常的工作,這在許多國家已是經常之舉。如有的國家規定,在郵票發行期兩年的時間內,郵票在郵政窗口銷售,兩年之後將剩餘部分公開銷燬;還有的國家為某個郵展發行的紀念小型張,只在郵展期內公開銷售,隨意購買,郵展結束時,當眾銷燬。”

集郵家趙人龍坦言:“雖然在新中國建國初期,我國曾開展過一次規模較大的銷燬郵票行動,但那是銷燬舊中華郵政的郵票。此次在全國範圍內銷燬郵票,在新中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表明了我國郵電部門正視市場存在,參與市場競爭的決心。”

也有不少集郵者,對銷燬郵票的意義提出了質疑。有人說,我國郵票發行部門為了冷卻1991年郵市爆發的高熱症,自1992年加大了紀特郵票的發行量,從而導致了郵市門前冷落、新郵貶值拋售、集郵者與郵票“勞燕分飛”的一系列後果。郵電部銷燬郵票之舉,雖然可以在短時期內激發郵市,但這隻—個“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也有人呼籲郵電部應“三思而後行”,儘量採用其它措施,不要貿然銷燬郵票,從而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和歷史遺憾。

面對社會各界人士的紛紛議論,郵電部認為,已經過了多次論證的銷燬郵票行動,是可行的。從長遠看,這部分銷燬的郵票不是浪費,而是為避免浪費採取的措施。如果沒有今天銷燬郵票的舉措,市場的啟動時間必然來得更晚,由此而產生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的損失,將遠大於部分銷燬的損失。

1996郵票大銷燬 part3

1996年9月5日,郵電部就銷燬郵票事宜頒佈了“郵部[1996] 850號”和“郵部[1996] 851號”文件,對銷燬郵票的品種及數量、銷燬郵票工作的組織、銷燬郵票的有關帳務及財務問題、銷燬郵票的時間安排和獎勵及懲罰辦法等作了嚴格的規定。郵電部要求:銷燬郵票是一項嚴肅的工作,各單位要認真對待,嚴格管理,細緻安排,避免任何問題的發生。

1996年10月初,由郵電部郵政司、財務司、安保司、郵政總局組成的郵票銷燬監督小組在京成立。與此同時,各省郵票銷燬監督小組也紛紛成立。郵電部郵票銷燬監督小組的工作程序是:1.聽取省郵票銷燬監督小組的準備情況彙報;2.核查清點待銷燬郵票的品種及數量;3.將郵票安全運到銷燬現場銷燬;4.省部兩級監銷小組成員簽字。

1996年10月24日,這一天雖然在共和國的日曆上只是極為普通的一天,但在新中國郵政史和集郵史上,卻是不平凡的一天。數噸由中國集郵總公司、北京市郵票公司上交的1992年至1994年待銷燬郵票,此前已經北京郵票廠職工連日突擊,用裁dao將拆包處理後的郵票切成了條狀。上午8時,北京郵票廠安保處處長白德海、副處長李文憲和票證管理科科長秦金春來到廠裡,指揮十幾名工人,將待銷燬郵票在郵電部監銷小組的監督下,從票庫運出,裝上了一輛密封郵政車。 10時許,郵政車來到北京市大興縣光明造紙廠。郵電部監銷小組首先對待銷燬郵票的品種及數量進行了驗證,之後光明造紙廠的工人將一袋袋的郵票倒進化漿機裡。隨著化漿機不停地轉動,幾分鐘後,白色的紙漿緩緩地從化漿機一旁的管道里流淌了出來。此時,聞訊趕來的中央電*視臺、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經濟臺等新聞單位的記者們,或打開錄像機,或按下快門,紛紛記錄這一歷史時刻。

就在北京開始大規模地銷燬郵票的同時,郵電部郵票銷燬監督小組的成員,分成7個監銷小組,奔赴東北、華東、華北、西北、西南、華南等地,全國範圍的銷燬郵票行動隨之開始。

位於我國西北邊陲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為繼北京之後,最先開始銷燬郵票的地區。新疆地域廣闊,郵票從各地州市郵局集中到區郵電管理局,行程時間長,不易集中,加之新疆冬季來臨時間較早,給銷燬工作的具體操作增加了難度。為了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郵票的銷燬任務,區郵電管理局決定在集中各地州市郵票的同時,先對區郵電管理局票庫的郵票進行清點造冊,劃出此次銷燬的品種與數量,從而大大節約了郵票銷燬的前期準備時間。為了避免在銷燬工作中出現任何紕漏,區郵電管理局郵政處從銷燬場地的安排與檢查,押運車輛的配置,行進路線的時間安排,到邀請當地新聞媒介參與報道,把各個環節安排得銜接緊湊,有條不紊。10月31 日下午2時,數百公斤郵票經裁切粉碎後,運往銷燬現場——烏魯木齊市第二造紙廠,在郵電部郵票銷燬監督小組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郵票銷燬監督小組的共同監督下開始銷燬,只見數百公斤郵票被造紙廠工人一次又一次地投進寬2米、深3米的化漿池中,巨大的攪拌機在池中吃力地攪拌著,幾十分鐘後,數百公斤郵票全部化為了紙漿。緊接著,所有參與銷燬工作的人士集中起來,參加簽字儀式。為了明確銷燬工作的事後責任,將銷燬清單的簽字方劃分為三方:地方銷燬工作小組負責人、地方直接參與銷燬工作人員和郵電部監銷小組成員。下午3時30分,新疆銷燬郵票工作結束。

在新疆開始銷燬郵票的當天,郵電部郵票銷燬監督小組華東分組組長楊傑一行,飛往華東銷燬郵票的第一站——江蘇省南京市。由於南京機場下雨,能見度低,飛機只好改飛上海,一小時後,飛機重飛南京。當楊傑一行趕到南京市裡的時候,已是傍晚時分了。而第二天一早兒,根據已商妥的工作日程,就要開始銷燬郵票了。於是,楊傑和江蘇省郵電管理局郵票銷燬監督小組的有關人士商議,立刻趕往票庫清點待銷燬郵票的品種與數量。11月1日,江蘇省南京市依然是大雨滂沱。但這絲毫沒有影響江蘇省和南京市新聞單位的採訪興致。《揚子晚報》、《金陵晚報》、《南京日報》、《江蘇郵電報》以及江蘇電*視臺、江蘇有線電*視臺、南京電*視臺的記者冒雨湧進江蘇省郵電管理局,一位騎摩托車趕來的記者,渾身上下已是沒有一點兒乾的地方了。8時30分,30袋待銷燬郵票開始裝上密封郵政車。9時,密封郵政車和數輛新聞採訪車駛往江蘇省保密局定點銷燬文件單位——江寧造紙廠。一小時後,車隊來到江寧造紙廠。裝滿待銷燬郵票的密封郵政車徐徐開上地秤,在量出所載重量後,郵政車直接開到化漿機前,30袋郵票在郵電部郵票銷燬監督小組、江蘇省郵票銷燬監督小組人士的注目下,在新聞記者不停的快門聲中全部銷燬。清理完銷燬現場後,楊傑旋即成為新聞記者的採訪“主攻”目標。

11月4日,青海省、安徽省開始銷燬郵票。11月5日,黑龍江省開始銷燬郵票。11月6日,河南省、甘肅省、江西省開始銷燬郵票。11月7日,吉林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湖北省開始銷燬郵票。11月8日,江西省、湖南省開始銷燬郵票。11月9日,遼寧省開始銷燬郵票。11月11日,廣東省、陝西省開始銷燬郵票。11月12日,福建省開始銷燬郵票。11月1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開始銷燬郵票……11月15日,面值數百萬元的紀特郵票,在浙江省杭州市華豐造紙廠的化漿池中銷燬。同一天,北京再一次銷燬郵票。上午11時,1013.1萬枚郵票在北京市郵政管理局領導及北京郵政管理局郵政處、財務處、審計處、行管處、保衛處、北京郵票公司、北京電*視臺的現場監督下,被拆包、斷繩後投入到巨大的蒸球中。 40分鐘後,摻雜著稻草的火鹼水注入蒸球,隨著隆隆的轉動聲,從蒸球裡升騰出劇烈而刺鼻的蒸汽,不多時,花花綠綠的郵票被淹沒在沸騰的蒸球內,消失得無影無蹤。

11月18日,上海市開始銷燬郵票。由於上海市街道擁擠,為了確保銷燬郵票工作的萬無一失,上海市郵政管理局專門調來了—輛警車。警車開道,警笛長鳴,裝有待銷燬郵票的郵政車、監督車、新聞採訪車等緊隨其後,浩浩蕩蕩的車隊在人們的注目下呼嘯而過。30多分鐘後,車隊來到了郵票銷燬現場——上海市寶山造紙廠。“開始”,隨著上海市郵政管理局副局長吳如森一聲令下,上海市集郵總公司工作人員當場將13袋(9個品種)的郵票拆開鉛封,由監銷人員驗明正身後,通過傳送帶將郵票傳送到兩層樓高的化漿機投料口旁。吳如森副局長和上海市集郵總公司經理沈世瑞等,冒著四處飛濺的紙漿,親手將整包的郵票和小型張投入到運轉著的化漿機裡。剎那間,郵票化作了乳白色的紙漿。當最後一張郵票被投入化漿機裡,監銷小組經過仔細檢查後,當場簽字驗收合格。當晚,上海電*視臺播放了銷燬郵票現場的實況錄像。

四川省是採用當眾焚燒的方式來銷燬郵票的。銷燬郵票的當天,省郵電管理局通過新聞媒介公告於民,並邀請了多名集郵者和郵電部監銷小組共同監銷。只見在成都市郵運中心的空場上,用紅磚砌了一個長方形的爐子,爐子的中間是一排排的鋼筋,待銷燬的郵票就架在上面。由於事先在郵票上潑了汽油,當火把一遇到郵票,郵票便“轟”地一聲燃燒起來了,頃刻之間,郵票就葬身於火海之中。海南省也採用了露天焚燒的方式,焚燒現場就設在海口市垃圾場。11月21日上午,山東省在濟南市樂山小區供暖鍋爐中焚燒銷燬了郵票。至此,我國除臺灣省、西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庫存郵票不多,郵電部特許不銷)外,有29個省、市、自治區根據郵電部的統一部署,完成了銷燬郵票的任務。

全國範圍內大規模地銷燬郵票的行動,歷時兩個多月,已圓滿結束了。長期沉澱於我國各級郵政部門票庫中,不適用於現行資費的郵票和發行量過大的紀特郵票,或化漿銷燬,或焚之一炬了。此舉不僅維護了中國郵政的信譽,同時又有效地啟動了集郵市場。據郵政總局有關部門提供的資料表明,目前紀特郵票在市場上低於面值銷售的問題已初步得到解決,長期無人問津的1992年至1994年郵票,郵市價格正在逐步回升。

發生在1996年的新中國郵票大銷燬,將隨著1996年的過去,而成為歷史。但圍繞在郵票銷燬之間的爭論,或許還要繼續下去。

2000年郵票銷燬

國家郵政局銷燬不適用面值通信用郵票和超庫存標準的1992-1999年紀特郵票,銷燬了92-99年30億面值的編年郵票(含票張片封)

2002年郵票銷燬

1992-2001年郵票型張面值合計11億

2003年郵票銷燬

銷燬採用的方式是化漿、焚燒、粉碎機粉碎、熔化等多種手段齊上,其中有關“港澳迴歸”題材的郵品作為銷燬重點。銷燬的總量將超過10億元

2004年郵票銷燬

國家郵政局銷燬全國庫存1992年至2001年紀特郵票工作,到9月26日全部結束。本次共銷燬31個省(區、市)及中國集郵總公司、國家郵政局庫存的紀特郵票32.21億枚,面值金額達34.41億元,銷燬數量佔全國1992年至2001年紀特郵票庫存總量的94%。

2006年郵票銷燬

2006年銷燬以04年之前[含04年]庫存郵封、片、折、冊、卡書和少量04年應銷燬未銷燬的套票張、年冊,銷燬金額達120億元左右。

另外,國家郵政在市場回購有超過20億面值的郵票型張等用於開發郵資票品備用,具體回購的時間不祥。

從歷次銷燬進行推算,1992年-2003年間的郵資票品合計銷燬面值超過208億元以上,加上回購的合計在230億元左右。

郵政快件停辦

郵政快件:從1989年1月1日起直到1998年6月30日停辦,即改為粘貼郵票的納資方式,歷經九年半時間,期間有7年時間消耗的是編年郵票,郵政快件最高是年發4.5億件,按照年均消耗2億件,需要消耗編年郵票面值14-20億以上的編年郵票。

在開辦國內郵政快件的近十一年中,我國郵政資費進行了三次全面調整,因而快件資費也隨之作了調整。

1、1987年11月10日至1990年7月30日,快件資費起價20克為0.50元;

2、1990年7月31日至1992年6月30日,快件資費起價調整為20克0.8元;

3、1992年7月1日至1996年11月30日,快件資費起價調整為20克1.00元;

4、1996年12月1日至1998年6月30日停辦,快件資費起價每件調整為20克2.00元。

從92年--2001年是信件和包裹等使用高峰的時間段,中專生、大學生全國各地學校遍地開花,各個學校都在逐年擴大招生規模,主要是70 80年齡段,而70 80年齡段在我們國家所佔的比例是相當大;從信件、掛號、包裹以及各類郵品使用郵票消耗來分析,1992年-2003年間按照每年消耗郵票的有5億件,每件都按照1元計算,每年也要消耗5億元面值的郵票,12年間就至少需要消耗掉60億元以上的編年郵票。

綜合分析

1.銷燬編年郵資票品合計在210億元以上;

2.消耗編年郵資票品合計在75億-100億元,或者更多的編年郵資票品;

3.回購超過20億元的編年郵資票品;

4.集郵愛好者手中沉澱的編年郵資票品;

5.集郵愛好者保存不當導致的編年郵資票品損壞的;

以上幾項合計320億左右的1992年-2003年間的遍年郵資票品已經等於消耗了。

12年來,編年郵票的發行總價值(發行面值及國家郵政規定的部分溢價發行品種的售價)為330.3億元人民幣。按年度統計,分別為:

1992年發行價值12.16億元,全年發行了20套郵票,平均發行量為3485萬套,單套發行價為34.90元;

1993年發行價值20.59億元,全年發行了17套郵票,平均發行量為4956萬套,單套發行價為41.55元;

1994年發行價值27.37億元,全年發行了21套郵票,平均發行量為4700 萬套,單套發行價為58.25元;

1995年發行價值15.57億元,全年發行了27套郵票,平均發行量2432萬套,單套發行價為64元;

1996年發行價值16.53億元,全年發行了31套郵票,平均發行量1998萬套,單套發行價為82.75元;

1997年發行價值45.41億元,全年發行了24套郵票,平均發行量2700萬套,單套發行價為170.1元;

1998年發行價值47.49億元,全年發行了31套郵票,平均發行量3240萬套,單套發行價為146.6元;

1999年發行價值44.68億元,全年發行了20套郵票,平均發行量2560萬套,單套發行價174.8 元;

2000年發行價值33.60億元,全年發行了26套郵票,平均發行量2120萬套,單套發行價為158.7元(含小本票);

2001年發行價值31.7 億元,全年發行了29套郵票,平均發行量1850萬套,單套發行價為171.4元(含小本票);

2002年發行價值20 億元,全年發行了27套郵票,平均發行量1395萬套,單套發行價為143.4元(含小本票);

2003年發行價值15.2億元,全年發行了28套郵票,平均發行量1058萬套,單套發行價為143.7元(含小本票)。

還有一個值得既有愛好者注意的是1997年-2001年5年就發行合計202.66億元的郵票,其餘的7年合計發行的郵票合計為127.64億元。

通過以上的粗略估算,大致是1992年-2003年間發行的編年郵資票品,其中有96%以上已經消失了,有的個別品種可能存量還要小的多,將近20年間被廣大郵人所唾棄的編年郵票是否值得珍惜和珍藏時間一定會給出答案,曾經打折很多編年郵票從無人敢收集,個個如燙手山芋一樣躲避編年郵票,假如有一天當人們覺醒,編年郵票張張如珍寶一樣,一天一個價格,分分秒秒都在漲,從漲1倍到漲5倍、漲10倍、漲20倍、漲50倍、漲100倍、漲200倍、漲500倍、漲1000倍、漲10000倍,那將是一個什麼樣的場面呢!?是否那時那些覺得很聰明的人民一定認為天量的編年郵票不值得擁有和投資,是人們在投機、在炒作,以至於最後自己手裡一張沒有了!

盤點新郵銷燬的歷史和作用

不知道您持何種態度,

不妨在評論區多多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