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國學經典《大學》最經典三句話,領略人生智慧,值得收藏!

大學,是大人之學。這一本書中說的都是大人修已治人的大道理。故書名為《大學》。以下是選自其中的三句經典名言進行詳細解讀,帶你領略《大學》智慧,希望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收穫啟迪!

解讀國學經典《大學》最經典三句話,領略人生智慧,值得收藏!

1. 【原文】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譯文】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才能夠有所收穫。

解讀國學經典《大學》最經典三句話,領略人生智慧,值得收藏!

【談句】止,就是止於至善的止字;定,是志有定向。人若能先曉得那所當止的去處,其志便有定向,無所疑惑,所以說知止而後有定。靜,是心不亂動,所向既定,心裡便自有個主張,不亂動了,所以說定而後能靜。定,是安穩的意思,心裡既不亂動,自然隨處皆安,凡物都動搖他不得,所以說靜而後能安。慮,是處事精詳,心裡既是安閒,則遇事之來,便能仔細思量,不忙不錯,所以說安而後能慮。得,是得其所止,既能處事精詳,則事事自然停當,凡明德、新民,都得了所當止的至善,所以說慮而後能得。夫由知止而後至於能得,可見欲止至善者,必當先知所止也。

解讀國學經典《大學》最經典三句話,領略人生智慧,值得收藏!

2. 【原文】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譯文】探究了事物的原理而後才能夠智識提高,通達明理,智識提高,通達明理而後意念才會誠摯,意念誠摯而後心性才能端正,心性端正而後自身才有修養,自身修養而後才能使家族整飭規範,家族整飭規範而後整個國家才能得到治理,國家得到治理而後天下才有太平。

解讀國學經典《大學》最經典三句話,領略人生智慧,值得收藏!

【談句】至,是盡處,人能於天下事物的道理,一一都窮究到極處,然後心裡通明洞達,無少虧蔽,而知於是乎可至。夫物格而後知至,可見致知在於格物也。之後到了至處,然後善惡真妄,見得分明,心上發出來的念慮,都是真實,無些虛假,而意於是乎可誠。夫知至而後意誠,可見欲誠其意者,當先致其知也。意誠,然後能去得私慾,還得天理,而虛靈之本體,可以端正而無偏。夫意誠而後心正,可見欲正其心者,當先誠其意也。

解讀國學經典《大學》最經典三句話,領略人生智慧,值得收藏!

正心,然後能檢束其身,以就規矩,凡所舉動,皆合道理,而後身無不修。夫心正而後身修,可見欲修其身者,當先正其心也。身修,然後能感化那一家的人,都遵我的約束,家可得而齊矣。夫身修而後家齊,可見欲齊其家者,當先修其身也。家齊,然後能感化那一國的人,都聽我的教訓,國可得而治矣。夫家齊而後國治,可見欲治其國者,當先齊其家也。國治,然後能感化那天下的人,都做良民善眾,與國人一般,天下可得而平矣。夫國治而後天下平,可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當先治其國也。物格知至,是知所止了。意誠、心正、身修,是明德得其所止的事;家齊、國治、天下平,是新民得其所止的事;聖經反覆言之,一以見其次第不可紊亂,一以見其功夫不可缺略,此入大學者之所當知也。

解讀國學經典《大學》最經典三句話,領略人生智慧,值得收藏!

3. 【原文】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

【譯文】從天子開始一直到下面的老百姓,人人都要以修養自身為根本。

解讀國學經典《大學》最經典三句話,領略人生智慧,值得收藏!

【談句】一是解做一切。孔子說:“大學的條目雖有八件,其實上自天子,下至庶人,盡天下的人,一切都要把修身做個根本。”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都是修身的功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是從修身上推去。所以人之尊卑,雖有不同,都該以修身為本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