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訓“千金買屋,萬金買鄰”,反之就是:風水再好抵不住惡鄰居

古訓“千金買屋,萬金買鄰”,重視風水,更要遠離兩種惡鄰

安居才能樂業,所以自古以來人們就非常重視住所的配備和選擇。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留下了一門叫做風水學的學問,就是根據空間、方位、佈局、景象、物品等元素,綜合評估環境優劣的智慧,古人選擇居住地首先要考量的因素的就是風水。

風水學對中國文化乃至中國人的思維和生活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至今天也有很多人相信風水學,將風水學的一些規律和要旨作為自己購買房屋甚至佈設辦公、經營場所的圭臬。

古訓“千金買屋,萬金買鄰”,反之就是:風水再好抵不住惡鄰居

但風水學又不是人們心目中最高的和唯一的法則,自古以來的人們相信人是萬物之靈,是自然界裡最具靈氣的物種,是社會中最具活力的元素。即便是今天的哲學思想,也認為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元素。

所以,本來是以外部環境評估為主的風水學,也非常重視居住者與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例如就有“福人自居福地”的說法;以風水學法則判斷環境優劣的基礎上,從古至今的人們在環境選擇特別是居住地選擇的時候,非常注重左鄰右舍的選擇。

“千金買屋,萬金買鄰”,強調的就是好鄰居的價值遠大於一所好房子、鄰里關係比風水法則重要;“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鄰里關係在某些情況下甚至超過了普通的親緣關係,成為一種綜合價值最高的地緣關係。

古訓“千金買屋,萬金買鄰”,反之就是:風水再好抵不住惡鄰居

流傳千古的“孟母擇鄰”典故中,孟軻的母親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積極向上,三次搬家移居,根本原因就是孟母敏銳地意識到了周邊人際環境對家庭成員的影響力,所以在不斷地遷居中尋求最符合自己價值訴求或期望的居住環境。

一個好的鄰居,至少有兩種積極的效應。首先就是能夠和睦相處,有利於營造一種和平、安定、祥和的居住地氛圍。中國人講究“和為貴”,睦鄰友好就是一種非常好的人際狀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相互的,在兩個以上的人之間的關係中,需要雙方共同的尊重、剋制、付出和努力,任何一個方面的“單相思”都難以形成和諧共處的關係。要達到這個目的,雙方需要大體一致的價值觀,大體相當的道德素質和人格修養水平。

其次,有助於形成互幫互助的積極關係,便於工作和生活。鄰居之間由於居住距離近,“雞犬之聲相聞”,所以很難做到“老死不相往來”,互相之間發生一些狀況是難以避免的。這些狀況可能是積極有利的,也可能是消極有害的,至於如何在和諧相處,並在此基礎上避免消極與害處,放大積極與有利,進而互相幫助,結成利益共同體,這也是有一個好鄰居的重要意義。

古訓“千金買屋,萬金買鄰”,反之就是:風水再好抵不住惡鄰居

反之,壞鄰居一般情況不會實現和睦相處;連和睦相處這個基礎都不具備了,那麼互幫互助的積極關係就更難奢求了。更糟糕的情形是,遭遇一個壞鄰居之後,還會干擾到自己的正常,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甚至會給自己的生產生活造成不良影響,給財產安全、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損失。

人們經過長時間的經驗積累和客觀總結,對於壞鄰居也就是“惡鄰”是深惡痛絕的,由於“惡鄰”存在而降低居住質量、招致財產損失和健康損害,乃至惹禍上身的事例比比皆是。於是就有人得出了一個結論:好風水抵不住惡鄰居。這句話可以說是“千金買屋,萬金買鄰”這句古訓的“反向版”。

“惡鄰居”大體有兩種,位居榜首的“惡鄰居”就是品行不端的人。品德低下、行為不端的人,其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種社會負能量。品行不端的人,自然經常會有一些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行為,由於空間關係緊密,這些妨害他人的行為就很容易“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將這種危害性延伸到鄰居身上。

古訓“千金買屋,萬金買鄰”,反之就是:風水再好抵不住惡鄰居

倘若這樣的“惡鄰居”進而鋌而走險,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近水樓臺”的鄰居最有可能的不是“先得月”,而是先受害。即便是不會成為受害者,某些經常發生的犯罪行為身為鄰居不可能毫不察覺,你檢舉吧會給自身帶來安全風險,你隱瞞吧又會讓自己揹負包庇和縱容的法律責任。

更可怕的是,這些品行不端甚至已經淪為犯罪活動實施者的“惡鄰居”,極有可能會教唆或慫恿自己的家庭成員特別是未成年人走歪路,敗壞一個家庭的風氣,影響一個家庭的正常生活乃至未來發展。即便“惡鄰居”沒有故意教唆或引導的企圖,但種種不良或不法行為發生並且被家庭成員感知後,也或多或少會影響其價值取向和習慣養成。

第二種“惡鄰居”就是生活習慣差異過大的人。以前的社會是以農業農村農民為主的社會特徵,“三農”佔據社會比重的大部分。農民的居住方式是在廣闊農村,鄰里之間是一種前後左右的平面關係。城鎮化步伐加快以後,樓房居住逐漸成為主流,鄰里關係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平面結構,而是在“前後左右”之外,加上了“上下”關係。加上樓房居住的密度大、住戶之間的物理距離更加緊密,所以鄰里關係就變得更為密切和複雜。

古訓“千金買屋,萬金買鄰”,反之就是:風水再好抵不住惡鄰居

在住宅樓裡,雖說戶與戶之間是空間相對獨立的居住者,但畢竟暖氣、自來水、天然氣、電源是互通的,互相干擾和影響的,上下、左右之間是緊靠的,採光、排水、噪聲、空氣就會成為鄰里互相干擾的重點因素,所以鄰居的生活方式就在很多程度上決定著你的居住質量。

舉一些非常常見的例子來說明這種互動和影響。小王夫妻是一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必須早睡早起,但他的樓頂居住著一個依靠賣早餐維生的下崗工人,每天凌晨5點從樓頂傳來的“咚咚咚”的剁包子餡和鍋碗瓢盆交響曲,讓小王無法入睡,苦不堪言;小張圖便宜,購買了一套農村搬遷戶集中安置小區的房子,上下左右的鄰居老鄉們陸陸續續搬進來以後,小張赫然發現自己住進了一個高度密集的農業生產區:杈把、鐵鍬、車軲轆等各種各樣落地有聲的農具上了樓;有的鄰居在陽臺上養雞鴨鵝,有的鄰居把家裡沒有幹完的農活搬到了樓房地板上繼續幹,敲砸核桃皮、碾剝黃豆……各種各樣的色香味聲,讓小張幾乎崩潰。

古訓“千金買屋,萬金買鄰”,反之就是:風水再好抵不住惡鄰居

在這些以進城農民、下崗工人、街頭小販等為居民主體的住宅小區裡,最讓人頭疼的莫過於公共空間的任意佔用了:樓梯間被“精打細算”地裝上鞋櫃、鞋架,堆著臭烘烘的鞋子,但凡能賣點錢或有用的酒瓶、廢紙、包裝箱、木柴,被“寸土寸金”地堆在樓道里,倘若還有空間,那也會被儘可能“最大化利用”,放置著自行車、電動車、可移動爐灶等。環境不良、交通不暢,也留下了很多消防安全隱患。

這些年很多地方提倡並且強力推進農民上樓,從大局的角度看這是好事,一方面可以節約住房用地,有利於公共設施配套,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改善農民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水平。但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可以一“搬”就靈的。

古訓“千金買屋,萬金買鄰”,反之就是:風水再好抵不住惡鄰居

這絕沒有歧視農民、下崗工人、街頭小販的意思。作為這些人來說,他們的行為有時候是生活所迫,例如那些必須半夜起來加工食物的早餐攤點;有的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什麼。更何況在日常生活裡,這些人依靠誠實勞動獲得收入,養家餬口,是值得尊敬的勞動者。他們多數為人和善、淳樸、單純、真誠,很容易與人相處。

但俗話說“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特別是那些剛剛結束天寬地闊的農村生活,進入樓房之後,他們的思維習慣、生活方式很難一下子像搬家一樣“挪窩”。在他們看來,各種農具是他們的“農本”,是家底、資產、衣食保障,走到哪裡就要帶到哪裡,至於會不會因此而製造噪音,那是他們意識不到的,畢竟長久以來包括他們的祖先就從未告誡過他們這些;

古訓“千金買屋,萬金買鄰”,反之就是:風水再好抵不住惡鄰居

至於在地板上打碾、敲擊、砸打、不分時段地拖動重物等,其實這也沒有什麼錯,他們在老家的時候就是這樣的,從來沒有人說這樣做不對。更何況在自己的房子裡,愛怎麼就怎麼,樓房是自己買的,自己的樓房自然包括地板,他們根本不會在乎自己家的地板也同時是樓下鄰居的天花板這件事。

擠佔樓梯間、樓道堆放各種東西的,更是農民們珍惜土地、保護空間、頭腦精細的表現啊。在農村的時候,耕地的時候儘可能靠隔壁的疆界近一些,就可以讓自己家的土地多那麼一點點;修房子的時候,努力地往外挪一兩寸,佔用一點房子周圍的農田或者道路,自己家的院落就可以更寬敞一些;至於那些土堆、糞堆、垃圾,自然是能堆哪裡堆哪裡,想堆哪裡堆哪裡,誰也管不著,誰也不敢管。到了樓房上,這些“傳統美德”豈是說放就能放下的?

古訓“千金買屋,萬金買鄰”,反之就是:風水再好抵不住惡鄰居

這並不是在調侃農民或者歧視一些社會底層的人,因為“物以群分,人以類聚”,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維習慣、生活方式的人生活到一塊,就不可避免的加大了矛盾衝突發生的概率。這樣的“惡鄰居”也並非品行不好,更不是有意如此。遇到這樣的情況,你不能總陷於鄰里交涉之中吧,更不能採取過激手段吧,畢竟“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即便有強制手段制止了這些行為,你舒坦了,你的鄰居卻可能會因此而無法正常生活和謀生,相信你也會於心不忍。

選一城終老,擇一屋安居。購置房產是一個家庭的重大事項,抉擇的時候尋一處風水寶地很可能是很多人心目中的頭等大事,但這事卻可以委託專業人士,最起碼也有一些基本的規律可以“照貓畫虎”。但也絲毫不要小覷同住人群特別是鄰居的選擇,雖說人心隔肚皮,很難看得穿,但大體而言,職業、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差不多的人,其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就較為相近,遇到問題也更容易溝通和解決。另外,在一些物業管理優質的小區,由於管理嚴格,居民的一些不當生活方式和不良行為會受到物業的調控和干涉,不容易發生一些破壞居住氛圍的事。

居住也是一種文化,對於鄰里關係的評估似乎也該納入傳統的風水學範疇。但願這些類似風水學的建議,對您的安居選擇會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