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葉總關情——桃源縣人民法院扶貧工作紀實

晉人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為無數人塑造了寧靜田園夢,蜿蜒的大山,隔離出一個遠離禍亂、雞犬相聞的桃花源,而到了現代社會,大山隔絕了田園,同時也滋生了貧窮。桃源縣理公港鎮楊公橋村武陵山脈深處,有著不輸於桃花源的美麗風景,但祖輩流傳的貧窮傷疤卻揮之不去。2014年,該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18戶,共1194人,佔到全村總人口的30%左右。

2016年,受縣委委派,桃源縣人民法院扶貧工作隊進駐楊公橋村,率領後盾單位全面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法院駐村幹部們充分發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上門入戶瞭解村情民情,參與發展規劃,在外爭取資金和項目,對內充分調動楊公橋村支兩委主動性、積極性,統籌推進精準脫貧、產業扶貧和民生基礎設施建設,三年來共落實享受國家政策幫扶類資金約260萬元,爭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資金約860萬元,油茶、草本咖啡等產業發展初見成效,村級日常事務開展有序。截至2018年,僅有15戶、44人未脫貧。

助力居有定所,村民表示滿滿歸屬感

自古以來,居有定所是印刻在所有中國人骨子裡定義幸福的最低剛性指標。在現代社會,這樣粗線條的歸類卻也將很多人拒於幸福門外。楊公橋村近年來有不少外地村民遷入,為了讓這些外鄉人儘快融入當地,認同新的家園,三年來扶貧工作隊以分散安置與集中安置的方式安置了異地搬遷戶58戶,近200人。2018年,法院扶貧工作隊協同各後盾單位,為村裡爭取到集中安置項目,可容納150人居住的3棟集中安置房正在修建當中,預計今年上半年可以入住。

除了給外來戶生活照顧,近年來,工作隊聯合村裡共為41戶住戶進行了危房改造。貧困戶張胡茸所居住的房屋,很早就被認定為危房,雖有危房改造補貼,但對於生產力不足的張家來說,沒有啟動資金,危房改造補貼毫無用處。工作隊瞭解情況後,主動為張家爭取、聯絡了3萬多元社會資金作為啟動建設資金,並結合危房改造資金,順利為張家建起新房子。張胡茸一說起工作隊就讚不絕口,說自己遇到了最好的時候。

助力學有所教,村民表示滿滿獲得感

“貧困戶學生資助,小學1000元每年、初中1250元每年、高中2000元每年”,桃源法院駐村幹部李冰對這個標準爛熟於心,他自己都記不清2018年來將這個標準說了多少次。

教育扶貧是國家精準扶貧的政策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為了讓每一名符合條件的貧困學生減少求學負擔,享受到政策,扶貧工作隊聯合村幹部不厭其煩地為村民們宣講政策,力爭讓該村貧困學生享受到良好教育。2018年,通過入戶走訪,仔細核查,該村符合條件的貧困學生均享受到了助學政策。

同時,為了鼓勵鄉間求學氛圍,工作組廣泛蒐集信息,與“泛海行動”、“微善風”活動、“雨露行動”等助學活動方取得聯繫,先後為9名大學新生爭取到助學金,小燕就是其中一員。早年小燕父親因病去世,母親在外務工,家中還有一名上了年紀、行動不便的祖母,雖家中貧困,但她自強自立,從不放鬆自己的學業,為減輕家中負擔,她高中就學選擇了職校,2018年高考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湘南學院。高考後,小燕便跟隨母親到廣州打暑假工,賺取大學所需學費和生活費,尚不知有貧困助學政策,工作組得知情況後,立即聯繫上小燕的母親,並協助小燕完成統戰部“泛海助學行動”的申報工作,獲得助學金5000元,解了小燕的燃眉之急。

助力病有所醫,村民表示滿滿安全感

在中國,很多家庭的貧窮來自於疾病,往往一場重病會使得一個家庭從此貧窮。扶貧工作隊著眼於該村貧困戶就醫問題,為實現貧困戶病有所醫積極奔忙。

2017年底,駐村幫扶幹部通過積極政策宣講,入戶解答疑問等形式,讓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都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和大病保險,當地貧困戶通過“紅本本”(即扶貧手冊)實現“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結算”,貧困人口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90%,還享受到了家庭醫生簽約、健康體檢等服務。目前,享受住院補助的村民達150餘人次。“以前貧困戶感覺身體不舒服都不敢去醫院,到了醫院處處都要用錢,現在終於不用擔心住院治病問題了。”村主任楊西彪如是說。

助力鄉村振興,村民表示滿滿幸福感

2016年至2018年,桃源縣人民法院協各後盾單位先後為該村修建了楊公橋片和馬進洞片的電力網改工程,修建了黎家坪大橋、黎家坪滾水壩、修建五關山旅遊公路、白巖堉主幹渠、郭家堉等5口骨幹堰整修工程,對農村公路硬化4000米,21組渠溝硬化400米,16組渡槽維修,鄉村舊貌換了新顏。針對村產業基礎差、底子簿、產業結構不優,農戶積極性不高等現狀,工作隊因地制宜,利用本地資源和區位優勢,發展油茶、白芷、草本咖啡等產業,村集體經濟與村民收入實現穩步增長,鄉親們臉上堆滿了笑容。

脫貧攻堅是我國當前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實現貧困人口如期脫貧,是我們黨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桃源縣人民法院自覺踐行職責,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濃濃關愛之情,與幫扶點村的村民緊緊團結在一起,積極打贏這場消除貧困的戰爭,相信不久將來,貧困終將成為過去式,大山深處,隨處可見桃花源。(通訊員 餘傑 李瑤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