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新增111個本科專業 考生應冷靜看待專業冷熱

教育部近日公佈“2018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江蘇46所高校新增111個本科專業,其中新增備案本科專業97個,新增審批本科專業14個。撤銷本科專業11個。

新增專業,“大數據”繼續領跑

新增備案專業和新增審批專業都是新增專業,但不同的是,新增備案專業是教育部現有專業目錄中已有的專業,只是有新的高校增設。

新增備案專業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無疑風頭正勁,江蘇共有南京工業大學、常州大學、淮海工學院、鹽城師範學院、淮陰師範學院、南京曉莊學院、江蘇理工學院、徐州工程學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西交利物浦大學10所院校新增該專業。而僅次於該專業的是機器人工程,江蘇共有江蘇科技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南京曉莊學院等9所高校新增此專業。另有江蘇大學、常州大學等4所高校新增智能科學與技術。

有的新增專業更顯區域和院校個性。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務處副處長杜景林說,該校新增的兩個備案專業,都結合學校所處的江北新區的發展戰略。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是面向江北新區的芯片產業培養人才,而地理空間信息工程專業則面向江北新區的衛星導航產業。

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教育經濟與管理研究所所長操太聖介紹,新增專業背後,各高校的考慮各不相同。“有的是在其原有學科的基礎上,結合社會需求新增專業,吸引更多的生源。有的是對現有學科的‘置換’,停辦發展空間受限的專業,重新申請新的有生命力的專業。還有一些就是‘新瓶裝舊酒’,用相近學科的資源,包裝一個更有吸引力的名字。”

全新專業,人工智能最火

新增審批本科專業是教育部現有的專業目錄裡沒有的。新增審批專業中,人工智能專業和網絡空間安全數量全國分別有35所和25所,分別居第一位和第二位。

在江蘇14個新增審批本科專業中,真正意義上的新專業一共有9個。其中的5個均為當下最火的人工智能專業,分別來自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江蘇科技大學。

高校培養的人工智能專業各有側重。南農大教務處處長張煒介紹說,該校人工智能專業今年開始招生,計劃招20人至30人左右。人工智能專業(農業領域)著眼現代農業和智慧農業發展趨勢,培養學科基礎厚、工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農業人工智能領域專門人才。杜景林介紹,該校人工智能專業依託氣象行業,目前智能天氣預報領域已經是熱點發展方向,南信大與墨跡天氣等氣象公司都有合作,致力於培養未來氣象服務市場的高素質人才。

今年我省還新增5個全新專業,分別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防災減災科學與工程、南京林業大學的家居設計與工程、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的音樂治療、蘇州大學文正學院的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

這些首次開辦的專業,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需求的空白。杜景林表示,設置防災減災科學與工程專業,主要針對國家防災減災的需求,滿足防災減災人才培養的需要。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音樂學院黨總支書記楊荔坦言,音樂治療在國內並不熱,但2007年試開音樂治療方向後,發現畢業生受到特殊教育學校、民辦康復機構的廣泛歡迎,“這也是將學校現有的音樂學學科與學校特殊教育的特色相融合”。

有進有出,冷靜看待專業冷熱

近年來被撤銷的專業,有不少屬於當初被熱捧的專業。比如各大高校撤銷的專業,同樣以信息技術類為主。服裝與服飾設計共有17個,教育技術學共有13個,信息與計算科學共有12個,產品設計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共有11個。

今年江蘇撤銷的本科專業有揚州大學網絡工程專業,南京醫科大學市場營銷專業、生物技術專業、醫學實驗技術專業、編輯出版學專業,南京藝術學院工業設計專業、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江蘇師範大學科文學院應用化學專業、生物技術專業、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以及淮陰師範學院教育學專業。

部分專業撤銷和社會發展有關。不僅僅是淮陰師範學院,多所高校其實已陸續撤銷教育學本科專業。“以教育技術學專業方向為例,該專業主要是培養計算機輔助教學人才,本科就業率不高。招的一大部分學生,是被調劑過來的,學生對專業興趣不大。”一所高校相關人士透露,一些教師對信息化的應用認知僅停留在多媒體上,該專業的教學內容在大數據時代已經落伍。“專業撤銷不代表相關專業知識不再進行傳授,能夠真正應用信息化進行教學,在未來可能是每個教師的必備技能。”

專業裁撤的背後,也是高校重新定位學科佈局、調整專業結構的“洗牌”之舉,有的則是對過去申報專業隨意性所產生遺留問題的修正。“過去有學校拼湊相關資源申報成功,但辦學過程中問題不斷顯現。”操太聖說,如果不顧自己學校的辦學能力,僅僅因為看到一個新興發展方向,跟風上馬新專業,這樣的辦學實際上充滿風險。“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專家評審時候要進行認真篩選,不能因為是新興學科而放水,應更多地考慮學校已有的基礎和實力;另一方面高校也要杜絕趕時髦的心理,有了新專業發展必要的支撐條件後再去確定新專業。”

市場對於專業的反饋有滯後性,純粹奔著熱門領域可能會失望而歸。“社會發展速度急劇加快,在學校裡學習到的知識很快會被新的現實需求所淘汰,期望學生在校就能學夠與他專業對口的知識並不現實。”操太聖建議,考生和家長都應該理性看待專業冷熱,讓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學科領域,廣泛地涉獵,打好基本功,將來在面對不確定的社會環境的時候,擁有持續學習的能力,適應社會的變通能力,這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