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任性、不聽話怎麼辦?

夏令營的故事


造成孩子任性的原因是什麼呢?首先,是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獨生子女的增多,而且當前的家庭一般是四二一家庭,或是四二二家庭。祖輩們毫無節制的寵愛與父母的遷就,要星星不給月亮,想幹什麼大人都依著,放任孩子的各種無理要求,家長們就這種濃厚的“愛”的方式,促使孩子被祖輩和父母的錯愛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造成了孩子嚴重的任性霸道的性格,孤僻、不善於接納別人等。所以,當來到幼兒園時,搶小朋友手中的玩具佔為己有,一不順心就躺在地上打滾哭鬧,又蹦又跳,甚至對老師拳打腳踢。其次,是孩子自主意識萌芽的一種表現。這種孩子,他們自以為已經長大,想掙脫大人的管束,想展現自我的一種表現。但是他們理解意識薄弱,根本不能分辨是對是錯,對事物的認知和判斷能力還很缺乏。

不論是哪一種原因造成孩子的任性,我們必須採取端正的教育手段和方法,糾正他們的任性行為,使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勤與孩子溝通,聽聽孩子的心聲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只有通過與孩子的溝通,我們才能真正知道孩子們內心一些真實的想法,這樣我們才能“對症下藥”,對孩子進行一些心理疏導和正確的引導。

二、改正家長的觀點,不是一味地滿足孩子的要求就是愛孩子

面對孩子們的需要,父母應該有原則性的滿足,要做到愛而有度,愛而有則,同時要明白孩子的行為是否正確,孩子提出的要求是不是合理,如果覺得不合理那就不應該去滿足他,家長便要有針對性的加以說服教育,給孩子分析利害關係,講清楚家長不答應他要求的原因,甚至可以“冷處理”,不理睬他的無理取鬧,同時全家人要步調一致,一起把孩子孤立起來,不要心疼他,否則,不但目的達不到,還會造成孩子任性行為越來越嚴重。這樣對待孩子的任性方法,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感覺到:原來靠哭鬧、打人、任性是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的。

三、運用榜樣學習,多讓任性的孩子與有良好習慣的小朋友作比較

我們必須認識到幼兒園早期兒童教育的重要性。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找到孩子的任性行為,針對孩子的任性行為,不能像家長那樣遷就他,也不能一味的批評和責怪他,根據他的任性表現,找到引起孩子的任性原因,然後採取一定的教育方法來進行引導教育。當一個孩子和另一個小朋友相處時非常霸道、任性,老師可以通過對比,讓小朋友意識到要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比如,你看某某小朋友謙和友愛,大家都非常喜歡他,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你願不願意也成為大家都喜歡的小朋友,那麼你也要做一個謙和友愛的小朋友。每個孩子都是有一種喜歡被人稱讚的本能,掌握孩子的這一特性,再加以善導,在潛移默化中幫孩子矯正幼兒任性的行為。

矯正幼兒任性的行為,是需要家園共同努力的,最忌“園否家然”。家庭與園所的教育一定要相一致,要時常相互聯繫溝通,為了避免兒童任性行為的不利發展,減少兒童成長的障礙,我們必須及時把握兒童學習和生活的趨勢,把家庭和幼兒園結合起來。


兒科醫生鮑秀蘭


當孩子發脾氣時,要確保周圍環境的安全,讓孩子不致傷及自己或他人。那麼孩子任性,不聽話怎麼辦?所有的孩子都得學會哪些行為是可接受的,哪些則不可以。而且這一學習過程應該儘早開始。孩子只會被自己的需求所驅使,而對別人的感覺沒有絲毫感知,因此,不要期望他自己能懂得怎樣去行為處事。大人應當給予他明確的指導。通情達理。儘可能少地制定規則,但是當它很重要時,你就要堅決地執行。始終如一。要確保你,你的配偶和其他的照看者堅持同樣的規則。樹立好榜樣。儘量不要對孩子或者配偶大喊大叫,因為孩子可能會模仿你的舉止。鼓勵孩子更過得體的詢問來達到目的。不要氣憤地抱怨或者大喊大叫。


用戶22816978495


無家教,難出好兒女。

家長必須要很清楚的認識到,孩子叛逆,最大的責任首先是家長。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養兒會打洞。

作為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絕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接受自己是老鼠般的父母定位,卻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龍鳳般的未來。然而,人們不知道,這種希望只是一種一廂情願的幻想。

一個孩子的成長,所謂的基因遺傳因素最多佔2成【先天性缺陷除外】,8成是後天的成長環境決定。

自然,成長環境有龍的環境、鳳的環境和“老鼠”的環境,儘管,“老鼠”這個詞大家都不喜歡,但是卻不能擺脫這個事實。在很多家庭中,父母為了生存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孩子去工作,孩子就成了留守兒童,這種情況下,孩子的成長環境侷限性就已經定型,孩子們小時候開始,所涉及的話題和圈子都離不開其生長的環境。

“龍、鳳”的家庭,其孩子從小就開始接受不同的思維和問題,他們從小涉及的話題和圈子都是商界和政界。

在這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孩子的價值觀慢慢開始形成,對他們未來的人生方向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我們不可能每個家長都是龍或鳳,但用正確的方法來教育孩子不要叛逆,還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家庭教育變革者


孩子任性不聽話,我認為必須得適當管。

作為父母都很愛自己的孩子,也想把最好的都給孩子,甚至都捨不得打罵孩子,但這不是就可以放任孩子胡作非為,或是沒禮貌,沒素養,隨意任性。

任性,指的是聽憑秉性行事,率真不做作或者恣意放縱。這是這個詞組的前半句解釋,如此這樣其實看來放縱孩子任性還是可以的,做最真的自己,真實的自己,不被世俗所牽絆,活出自己的色彩,但這個詞還有後半句解釋,以求滿足自己的慾望或達到自己某種不正當的目標或執拗使性,無所顧忌,必須按自己的願望或想法行事,那麼這樣看來就不是那麼好了,問題就出來了。

見過太多這樣的例子,把孩子捧在手心,含在口裡,就算孩子搶奪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也不管教,還說人家孩子小氣,還有些孩子無理取鬧,打罵別的小孩,甚至長輩,作為家長的都不制止,反而任其無禮,甚至還幫著自家小孩來討厭對方,等等。試想這樣的小孩長大那得會如何,難道還期待這樣的孩子會報答養育恩,或是對自己有禮貌。

適當管管總是好的。


幼稚或語病


孩子的性格來自家庭教育,父母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起到關鍵作用,很多家庭溺愛孩子,讓孩子養成任性不聽話的性格,父母對此也很頭疼,如何教育和引導不聽話的孩子呢?

父母多與孩子保持溝通,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把孩子當作朋友,取得孩子的信任,從而走進孩子的內心,找出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從而對症下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樣,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在家裡與孩子制定好規則,讓孩子知道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減少孩子不聽話的機會.

父母要尊重孩子,不打擊孩子的自尊心,不在外人面前教育孩子,教育孩子起衝突時,父母要轉移話題,等孩子平靜下來再教育孩子.

父母要多學習教育知識,做到科學育兒,從而培養優秀的孩子.我是侯媽,從事教育十幾年,大家可以關注我,每天給你們分享教育知識,有問題可以給我私信,我們一起討論.


侯媽家庭教育


孩子如果能對他的任性負責任,就讓他任性去吧!

我很少要求我的孩子聽話,事實上我覺得聽話不如有主見,如果我的兩個兒子任性,不聽話,但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兜底的話,他可以任性,我不可能管他們一輩子,他們的生活得自己負責。

但如果是胡攪蠻纏的任性,對不起我一定會懲罰,從有這個苗頭開始就要嚴加管教。比如要東西一定要買,不買在地上打滾,這種事情不僅不能買,還要嚴加懲罰,不能遷就。

孩子小的時候要培養習慣,大了人才能輕鬆一些,或許因為我有兩個孩子,沒有太多的耐心一味遷就,孩子還蠻好商量。


丁丁的育兒小本本


任性必須管!

放任自流等於害孩子,小編認為孩子自從懂事起,就要引導教育,告訴他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做什麼事,或者什麼行為是不對的,自己都有一個正確認知,也就是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價值觀。

千萬不要等孩子大了再管教,那就難了,小的時候沒有正確引導,大了肯定是不聽話了,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時間的,孩子不懂事,大人有責任,小孩子捨不得管,大了捨得了,他也不聽你的了。

管不是傳統意義說教,家長要身體力行,做好榜樣,跟孩子耐心溝通,互換角色,比如說換成你這樣是不是不好了,循循善誘,把孩子引導到他自己覺得這樣做不好,方式方法很重要,管好孩子,不是壓制孩子天性,這一點要清楚了。


百人百色


進入初中,多半孩子會迎來叛逆期,這時候父母能做些什麼呢?第一:溝通依然很重要,但前提是有效的溝通,每一次分析問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孩子會覺得父母並不是針對我,就降低防備心理,反而更容易聽進長輩的意見了;第二,確定目標,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其實是在各樣的經歷中尋找自己的人生目標,這時候身為過來人的長輩如果能為其設立目標,孩子就不會感到迷惘,而是會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有目標,問題自然減少。


夏令營的故事


曉之以情,動之以理,還是任性,蠻不講理就打他,都是慣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所說的道理,如果能夠以身作則,有助於教育孩子,如果不能,那就還是揍吧,莫名尷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