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小男孩在幼兒園坐不住,總是跑來跑去,怎麼和孩子溝通?

豆寶媽咪2


我家就是,每天我都要哭。不僅自己每天滿頭包,因為每天亂串亂跑,到處磕碰,而且還影響別的小朋友,因為之前爺爺奶奶帶,基本沒有什麼規則感和紀律感。現在自己帶,好了很多,關鍵是要建立規則。每天我就和他說寶寶在學校上課要坐自己位置,要自己吃飯飯。但是我兒子特別愛電視,一看電視可以一天不動,有時候自己愛的玩具,也可以玩很久很久。但是他的記憶力是極強的,並且他特別愛問,比如他已經知道什麼天狗吃月,什麼恐龍滅絕,什麼地球,二氧化碳氧氣科普類的東西,三歲半,我覺得他接受能力強。看了文章,應該多引導引導,但長大了,會好很多吧。


Sherry168788735


對於題主的這種困惑,非常理解你的心情,我的一位朋友的兒子,從小就像永動機一樣,只要醒著的時候就到處跑、跳,根本停不下來,不是這摸一摸,就是那裡碰一下,有幾次到我們家來做客,不停的從沙發跳到地上又跳回沙發,來回的跑,在幼兒園的時候總是被老師、家長投訴,現在上了小學,據說好了很多了。

但是,這個孩子的天賦也同樣很突出,剛滿2歲,就能夠背誦200多首古詩詞,記憶力、觸覺、聽覺等感官能力特別敏銳,5歲開始學鋼琴,4、5個月的時間修完別的孩子至少需要3、4年才能學完的課程,6歲參加洲際性的兒童鋼琴比賽獲獎,7歲改學小提琴,現在師從一位大師級的教授,被這位教授說撿到寶貝了,一些非常複雜的指法,很多人要練很多年才能掌握的技巧,這個孩子一學就會😂。

當然,很重要的一點是我的這位朋友,是一個對養育孩子非常用心的媽媽。

其實,每一個活力十足的孩子,都有他的優點,就看你怎麼發掘他的特長了。

通常來說,孩子好動坐不住,主要可能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動的,尤其是年齡較小的2-4歲的孩子,正處於運動能力快速發展期,坐不住才是正常的,如果一個年幼的孩子,很乖巧的坐著一動不動,反而需要觀察孩子的性情會不會存在孤僻、膽小的情況了。

二、年幼的孩子,注意力相對很弱,容易走神,也容易被一些新奇、突發的事物所吸引。

三、年幼的孩子,對於規則、紀律還缺乏意識和足夠的訓練,不明白服從指令的必要性,難以忍受較長時間坐著不動的狀態。

四、男孩往往會比女孩更好動一些,根本原因就是男孩體內刺激神經活躍的多巴胺分泌的比女孩要多得多,如果你看到男孩比女孩頑皮、好動,千萬別覺得這個孩子不聽話,完全是身體機能的原因。

五、孩子對於老師的敬畏、依賴之情不夠,這裡面可能跟老師自身的權威感、親和感不足有關係,也可能跟家庭教育不到位有關。

六、老師的授課內容沒有吸引力,對孩子的誘惑不大。

給家長的建議

一、陪伴孩子多讀繪本、講故事,繪本的強大能量能夠有效的幫助孩子安靜下來,沉浸在故事中,安定心神。

二、給孩子播放一些涉及上學、遵守紀律有關的兒歌或動畫片,通過歌曲、視頻的示範作用,讓孩子建立遵守紀律、服從指揮的意識。
三、跟孩子做互動遊戲,扮演老師和學生上課,也可以互換角色,讓孩子體驗老師的感受。

四、帶孩子玩一些需要多動手的玩具,比如拼圖、積木等,稍大一點的孩子,還可以練習多米諾骨牌、七巧板、魔方等,這類玩具,都有益於訓練孩子的專注力,提高孩子的定力。

五、不要隨意的寵溺孩子,在家裡也一定要建立各種規則和禮儀,比如回家脫下來的鞋子一定要放在鞋架上,飯前要洗手,飯後要刷牙,要多說謝謝等等,通過各種生活行為規則和儀式感來增強孩子對規則意識的依賴感。

六、保持足夠的耐心,千萬不要隨意的呵斥、打罵、貶低孩子,以免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過大的傷害,甚至激起牴觸情緒。

七、在孩子專注的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比如看書、玩玩具、跟玩偶說悄悄話、看著陽臺外的景色發呆的時候,千萬不要隨意的喊叫孩子、打亂孩子的思緒,這樣很容易對孩子的專注力帶來負面影響。


我是元寶爸爸,家庭教育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家庭教育知識和經驗!歡迎關注我,留言討論和交流溝通。一起關注孩子成長和家庭環境建設的話題!

元寶爸爸聊育兒


這個很正常。我兒子在幼兒園的時候中班也是每天神遊,經常上課上著上著就離開座位了,甚至有時候逛出去了。剛開始我很憂慮,老師也經常反應情況,很不滿意。剛開始我嚴厲的禁止他這樣做,但是還是我行我素,後來我想是不是其中有原因,我開始了跟兒子的一次溝通。

用的方法不是責問式,而是自問自答讓孩子選擇。我事先想好幾個可能的答案,這樣孩子比較好回答,因為4歲的男孩表達並不一定清楚,但是他已經能聽懂你的話,並做出選擇了。

我問我兒子:“你為什麼會上課離開座位呢?是你覺得老師上課沒意思嗎?(選這個說明老師上課無聊)還是你自己想幹別的事?(選這個說明他沒有上課要聽講的概念,紀律性有待加強)或者已經聽懂了?(選這個說明知識已掌握不想浪費時間,但是不懂得尊重老師的勞動和不懂遵守課堂紀律)

結果他選擇他聽懂了。那我就不太糾結了,但是著重的跟他講了要尊重老師勞動,也不應該影響其他同學學習。他似乎明白了,到了大班情況有很大好轉。到了小學他成為最守紀律的孩子,學習也很好。

所以其實不要心急,4歲的男孩多半是還沒有組織紀律的概念,也不太懂得互相尊重不影響他人是集體生活必須的。慢慢來,不要嚴厲訓斥他,因為他其實只是沒有概念而已。


Yuxi媽咪愛分享


典型的頑皮小男生一枚,聰明伶俐 調皮搗蛋 樣樣都行

我家大寶上幼兒園時也有一個這樣的同學,上課從來不會好好坐著,也從來不和同學做一樣的事情,大多時候都是別人在看書他就要去玩玩具,別人在聽故事他卻要去外面玩,甚至別的同學都在吃點心他卻在一邊看書


老師都拿他沒辦法,如果去強迫他,他就睡在地上哭 打滾不起來

他們老師還是比較負責的,剛開始我還以為會勸退這孩子,沒想到老師卻很有耐心的特殊照顧他

上音樂課他不願意在下面坐著,就讓他站在老師的背後看老師彈鋼琴。聽故事的時候,他不願意坐著聽,就讓他去操場跑步 玩耍。吃點心的時候他不想吃也由著他,反正只要不違背幼兒園規定的事情都由著他去

剛開始我也不看好這同學,甚至擔心有他在班裡會影響我孩子,因為那時我正懷著小寶,有很多的空閒時間,經常去他們幼兒園幫忙搞活動,經過幾次接觸之後

我發現,這小男生太有個性了,我甚至都有一點希望我家的孩子也能像他一樣,時刻擁有自己的想法,我覺得現在的孩子最欠缺的就是主見了

其實這樣的孩子非常聰明,覺得他麻煩的人只是不夠了解他而已,我經過幾次接觸之後,我從小男生的眼神裡彷彿能看到滿天星辰,真的讓人震撼(不是我誇大,我見過這麼多孩子,還沒有幾個孩子能給我這樣的感覺),當時心中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一句話“這孩子不簡單,如果能好好培養,將來必成大器”



所以不要因為擁有這樣一個孩子而煩惱,好好的與老師溝通溝通,在不影響學校正常運行的情況之下儘量的尊重孩子的意願,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要儘量保持孩子的特點

在家裡父母要與孩子多談心,不是責備,而是快樂的、心平氣和的談心,你可以跟孩子說說你今天上班的有趣的事情,然後讓孩子說說學校的事情,營造一個開心的家庭氛圍


剛開始讓孩子說學校的事情,他可能說不上來,因為他大多時候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沒有去觀察別人,不要責罵,要引導他多去關注別人,去觀察,不要老是自己做自己的,自己想自己的,要多和同學們在一起,這樣回家就有有趣的事情跟我們分享了

最後當父母的要把心態放平,多給孩子一些時間,相信孩子會越來越好


雙寶老媽


孩子好動一般是兩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即生理原因和性格原因。

生理原因主要是多動症,自閉症以及感統失調。而性格原因主要是孩子的天性使然。根據你的描述,覺得生理原因不是很明顯,所以,更傾向於後者。

孩子逃避課堂或者老師

有的課程設置難度過大,孩子也會產生逃避的行為。所以你需要重點分析孩子是所有的課程都不配合還是隻在某一個課堂上不配合。

如果所有課堂都不配合,就需要家長和老師一起輔助干預了。有逃避行為的孩子一般注意力也不會很集中,所以,循序漸進的開始,先從訓練孩子的注意力開始。可以剛開始設置時間短一些。比如剛開始二十分鐘,然後半小時,最後四十分鐘。

如果孩子是某一個課堂不太配合,那麼你就需要和孩子溝通,找出孩子逃避的原因,是否是課堂設置的困難性太高?是否是某一位老師太過嚴厲?是否是這節課堂上環境不好等等。找到原因,提前未雨綢繆。

孩子天性使然

有的孩子非常好動,但是也要警惕一些疾病,從你的描述看,孩子只是存在著好動的情況,但是卻沒有其他方面的表現,所以,問題應該不大。

如果孩子除了多動之外,還要其他方面的症狀,那就要警惕多動症,自閉症以及感統失調等方面的狀況了。

所以,循序漸進的提高和引導吧!加油!


育兒伐木累


我們家女兒今年剛3歲,9月剛上幼兒園,根據她們班老師反饋,和視頻來看,她的配合程度很高,基本能聽從指令,紀律觀念也不錯,很少看到在上課的時候到處亂跑的情況。如果是4歲,那基本不存在聽不懂指令的情況,老師要求說,小朋友們坐在椅子上這種簡單紀律要求,應該完全可以做的到。

 

出現這種情況,我想有可能是孩子剛入園那階段,就是小班階段,紀律意識沒有培養好,小孩還是處於家裡散養的狀態,不明白上學和在家裡玩是兩回事。我在孩子上學前,就有意識地和孩子玩那種指令遊戲,順便做了英文啟蒙。Touch your head,brush your teeth,wash your face,run,stop等等。對於小孩子而言,這種遊戲,既有趣,又鍛鍊了孩子的聽指令能力,順便還能讓孩子更專注。

 

我覺得直接與孩子溝通,要求他聽從指令,遵守紀律,不如在家裡玩哈類似遊戲,無形中讓孩子形成了紀律觀念。我還玩了很多類似遊戲,還有閱讀相關繪本等各種形式,我覺得到處跑和專注力也有關,多做培養專注力的遊戲、書籍、運動,都會有利於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喲。

 


2019newlife


4歲男孩上課坐不住,可以通過一些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遊戲,使孩子上課的時候能專心聽講。

1.夾豆豆

準備兩個杯子,讓孩子把豆豆從一個杯子夾到另外一個杯子,中途不能掉,掉了的話需要重新夾。因為豆豆圓圓的,很容易掉,所以整個過程需要孩子時刻關注著豆豆,掌握好力道與技巧。



這個遊戲可以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利於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通過堅持鍛鍊,孩子會越來越熟練,專注力會大大提高。

2.鼻子眼

這是我們小時候經常玩的一個小遊戲,一個人握著另一個人的手,在手心裡拍一下,說“鼻子”,然後另一個人快速的把手放在自己鼻子上,晚一會就輸了。贏者可以刮輸者鼻子。


這個遊戲一方面鍛鍊孩子的反應能力,另一方面鍛鍊孩子的專注力,使孩子可以長時間集中精力在遊戲上。

3.頂乒乓球

把乒乓球放在球拍上,頂在頭上走一圈,以不掉下來為勝。家長可以故意在旁邊干擾,在孩子身旁大吼一聲或是故意說球快掉了、掉了。

這樣孩子必須全身心的投入才能確保球不掉下來,極大培養了孩子的抗干擾能力和專注力。

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玩遊戲,增進親子關係。通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孩子專注力提高,就能和小朋友一起坐下來專心聽老師講課了!


倆寶娜媽mn


家有男寶寶,看到您說的4歲男孩坐不住,愛在幼兒園跑來跑去,簡直深有同感啊!

有活力的男寶寶就像是一個永動機,當媽媽的不僅怕他磕著自己,還得擔心他撞到其他小朋友,更怕接到老師的電話,十個有八個都是投訴的......

我的經驗有兩個:

1.別跟孩子說“你別跑”。這種勸他別做什麼的否定句式基本說了跟沒說一樣。您可以試試多用正面的語言。

同樣是讓他不跑,您可以說:“停下來!”

或者告訴他:“屁股留在板凳上!”

注意,一定是告訴他要怎麼做,而且一定要簡單,字數少。語氣要乾脆、有力。平常多用這種方式,比起否定句和長篇大論,4歲的男孩更容易聽得進去。

2.可以跟老師商量,能不能讓孩子當個小小的幹部?比如,紀律監督員?

精力旺盛,很活躍的孩子一般有比較高的關注需求。給他個“官”做做,就能滿足他的這個需求。這一點,西遊記裡就用到了,還記得“弼馬溫”這個官職嗎?

而且,一旦他要去要求和監督別人了,他就會主動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往往表現會更好!

這兩個建議,您可以試試看!

也歡迎您關注我,謝謝!


小公主變形計


我最近也有這樣的困擾,前段時間和朋友聊起孩子的教育問題,因為她家孩子比我家的大幾歲,今年夏天剛上小學。她告訴我:她家孩子因為上課坐不住,小動作多,不僅孩子被老師點名批評家長也被在群裡點名提醒,還每天上黑板的批評榜,就短短開學這兩三個月她都已經去過學校好幾次了,還和孩子一起被罰站,聽完她的敘述我立馬聯想到自己家這個同樣一秒也坐不住的小傢伙該怎麼辦啊?

之前也想過要鍛鍊一下孩子的專注力,但卻並沒有放在行程上執行,而這次和朋友聊過以後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於是開始把這個計劃執行起來。我在網上查了一些關於訓練孩子專注力的方法和遊戲什麼的,主要選了有“舒爾特方格”、“撲克牌龍”、”踩尾巴”、“分豆子”和 ”靜坐”這幾個來作為訓練孩子的專注力。選了好幾個方式的原因主要是考慮到,孩子可能在接觸了幾天或一段時間後會厭煩而恢復原態,所以打算把這幾個方式換著使用來訓練孩子的專注力。



昨晚是開始的第一天,做了舒爾特方格給孩子玩,為了引起孩子足夠的興趣和他能很好的接受這個遊戲,我特意讓孩子參與一起製作了這個方格。第一天孩子倒是玩得很開心也很有興趣,大概玩了有三十分鐘吧,(因為是睡覺前玩的,所以我想這個時間應該夠了,並且後面看孩子也漸漸玩得沒那麼有興致了)。但是在玩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問題, 孩子並不會像我跟他示範的那樣特別認真和專注地一次性唸完數字,並不是他不能而是他似乎不太願意那麼做,覺得不好玩一樣。

在第一天使用舒爾特方格念數字的過程中:發現孩子會故意變著花樣地去指出數字,或增加手指的小動作,或者轉過頭來問我你知道下個數字在哪裡嗎?再或者是用手指著方格的線條這樣慢慢地去找到下一個數字,看到孩子表現出的這些行為,說實話我真有點不知道該如何去引導他用非常專注的狀態一次性唸完數字。但接下來的日子我還是會一直堅持陪孩子訓練專注力,希望能有所收穫吧。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Nicer個人成長


家裡有一個好動的小朋友的確是件讓人頭疼的事情,幼兒園也是個小社會,因此對紀律有一定要求。因此媽媽有這樣的煩惱我是非常理解的,我表弟家的孩子也是這樣,一度讓家裡人很崩潰。

但其實這樣的孩子通常擅長點也很明顯,例如思維敏捷,還有的身體協調能力非常好等等。其實我們作為父母需要做的有三點:

第一,重點關注孩子的閃光點,加以合理引導,例如給精力旺盛的孩子安排多一點小任務做(任務時間不宜過長,這個年紀的孩子普遍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但力求讓孩子對所做任務感興趣,這樣將會大幅減少看管所使用的精力。

第二,給孩子講規矩、立規矩還是必要的,不要因為困難而放棄,合理的規矩對於孩子練習自控能力、對孩子瞭解社會的運行規則,對於融入集體都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多與老師溝通,爭取在班級內給孩子一些需要承擔的責任,孩子在集體中,一旦需要承擔比他人重的責任時,就會對自己要求嚴格,對孩子的自控能力也是有好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