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2-6歲幼兒建立規則感?


其實不一定非要為孩子建立什麼規則感,可以適當的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增加孩子的動手能力,讓孩子塑造自我認知,能做到生活自理,這樣孩子自己就能慢慢分辨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讓孩子自己知道怎麼做,比起讓父母說教孩子更願意接受。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呢?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和認知能力的發展,特別是責任感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孩子在什麼年齡段可以開始參與家務呢?認識孩子各個成長階段的需求(歸屬感和價值感),對於能正確地引導並讓孩子有責任地參與是非常重要的。從孩子的成長階段來看

1、1~2歲的孩子可以幫忙扔垃圾、抹桌子、拿取物品等。這個階段,我們可以多用邀請合作的方式來和小朋友進行互動。比如,孩子開始自己吃飯,但飯粒撒落滿地後,我會對孩子說“寶貝,我們一起來撿起地板上的飯粒吧”,孩子也會特別樂於參與。

2、2~3歲的孩子除了可以完成自己脫鞋、穿鞋、吃飯、收拾玩具、洗手、刷牙、半自助洗澡以外,還可以簡單地整理鞋架、攪拌雞蛋、擺放物品等。這個階段我們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耐心。家長的包辦代替並非是幫助孩子,而是傳遞了一個信號:“孩子,你不行的,你沒能力”,這些都會阻礙孩子對自我認知的發展。

3、3~6歲的孩子除了可以完成自己上廁所、擦屁股、洗澡、穿衣服收拾書包以外,還可以幫忙收拾餐具、清洗碗筷、疊被子、簡單搞搞衛生、準備購物清單、提東西等。我們在廚房裡一直放著一張小板凳,因為孩子不夠高,所以它是孩子清洗碗筷和青菜時必需的工具之一。突然有一天,孩子和我說:“媽媽,我長高了,這個板凳太高了,你可以幫我更換矮一些的嗎?”從這些細節可以看出,孩子對於家務活的樂趣非但沒有減弱,反而更有意識地去思考我要怎麼樣才能做到最好。


小天才養成記


說起規矩,你不妨添加一下“小評果快樂育兒”在置頂文章裡就有如何給孩子制定規矩,裡面的內容很真實,你可以去了解一下,用戶討論量也比較多。過多的建議也是從那裡看到的。

未來孩子離不開早教教育,給你推薦一款早教APP【貓小帥學漢字】是一款以冒險故事閱讀來帶動4~8歲小朋友學習漢字的軟件。冒險故事好多哦,可培養小朋友的初期閱讀能力呢。漢字課程選用的是一年級教材和幼兒常用字,通過“看、認、讀、練”環節,循序漸進學習,強化記憶,快速掌握漢字。

請關注“炙水明末小九哥”給您帶來好玩的各類諮詢,點個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