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樂山”概述

樂山地處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中下游,介於東經102°15′~104°15′、北緯28°28′~29°56′之間,北連眉山市,東鄰自貢市,南接宜賓市,西靠涼山彝族自治州和雅安市。樂山市幅員面積12827k㎡,佔四川省幅員面積的2.64%。

距今5000~10000年前,三江流域沿岸已有先民活動。公元前2000年左右,樂山出現銅製器具。公元前600年前後,以鱉靈為首領的開明氏部族定居青衣江流域,在此生息繁衍,開墾荒地。

戰國公元前309年,秦武王派兵南下,滅掉開明氏原管轄地區統治,秦國在今樂山市市中區建立南安縣,從陝西涇水地區遷來大量人口到青衣江流域定居。

公元前256年,李冰組織樂山人民鑿斷凌雲山崖,開出引水渠道。從此,岷江,大渡河在樂山一帶的水上航運逐步發展起來。

漢朝將南安隸屬於犍為郡。西漢文帝時,南安人鄧通鑄造錢幣,有“鄧氏錢布天下”的說法。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在犍為鐵山冶鐵製造武器、工具等,樂山的冶煉規模和技術已達到先進水平。

魏晉南北朝,東晉末年,南安設置冶官縣,重點對迅速發展起來的冶鐵業實行管理。這一時期,原來居住在廣西、貴州、雲南一帶的十多萬僚人進入四川,樂山犍為鐵山以及三江流域聚居了大批僚人。居住生活延續了二百多年。

南北朝時期,因戰亂不斷,樂山地區的建制屢有變遷。

北周時置嘉州,取“郡土嘉美”之意。在樂山設置平羌縣管理僚人。

隋朝置眉山郡。原南安縣改名龍游縣,傳說是隋朝軍隊從成都乘船向樂山進軍、追擊陳國敗兵時,岷江中有游龍導航,幫助隋朝軍隊統一天下,因此改南安為龍游。中央政府在樂山增設夾江、峨眉兩縣。此時,樂山能造黃龍大船,成為四川江河沿岸的重要造船基地。

四川省“樂山”概述

樂山市城市總體空間功能區劃(2)

唐復嘉州,眉州。種茶業已十分發達。岑參賦詩描述嘉州城外“田半種茶”。唐朝中期開鑿了舉世聞名的樂山大佛。

兩宋宋朝改嘉州為嘉定府;

元代改為嘉定府路;

明代改為嘉定州;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嘉定州為嘉定府,並在府治置樂山縣,取“城西南五里有‘至樂山’”為名,改龍游縣為樂山縣,“樂山”之名沿用至今。

元朝設置馬湖路,明朝設置沐川司,清朝設置馬邊廳、峨邊廳。

中華民國廢州府,1935年,樂山縣城設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新中國成立後,設樂山專員公署。1950年置樂山專區,1953年,管轄眉山地區。

1968年改為樂山地區。

1978年樂山縣與五通橋區合併改為樂山市(縣級),仍隸屬於樂山地區。

1985年,撤銷樂山地區建地級市。

1997年行政區劃調整,眉山等6縣劃出。[1]

2000年6月,樂山正式成為聯合國城市管理中心在中國唯一的合作城市。

2015年11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確立樂山為全省旅遊綜合改革試點市。

2015年12月20日,樂山市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首批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

氣候特徵

樂山在特定地理環境條件下形成了多種氣候類型。因地域處在北緯29°附近,全市屬中亞熱帶氣候帶,具有四季分明的特點,雨量豐沛,水熱同季,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在16.5~18.0度之間,年平均無霜期長達300天以上,年平均霜日4.2~9.4天,年平均降雪日數僅1.0~2.7天,是水稻、小麥、油料、糖料、水果、棉花等農副產品的高產區。西南山區氣候垂直差異明顯,從山麓至山巔依次分佈著中亞熱帶一暖溫帶一溫帶一寒溫帶的完整氣候帶,氣候條件十分複雜,是地域內發展農業綜合經營和立體農業的區域,是木材、茶葉、中藥材等作物的主產區,也是寶貴的旅遊資源。受季風影響和地形的抬升作用,氣候溼潤,雨量豐沛。絕大多數地區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峨眉山市達1500毫米以上,僅峨邊、金口河少於1000毫米以下,降水有季節性變遷,夏秋季雨量佔全年的80%左右,冬春季只佔20%,降水的年際差異較大,年最少降水量多在900毫米以下,部分地區年最多降水量達2000毫米以上。

[3]

地形地貌

四川省“樂山”概述

地形地貌

樂山地處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過渡地帶,總體趨勢西南高,東北低,高差懸殊大。最高處為峨邊彝族自治縣馬鞍山主峰,海拔4288米,最低處是犍為縣新民鎮馬廠壩岷江出口,海拔307米,相對高差3981米,平均海拔500米,樂山城區海拔360米。地貌有山地、丘陵、平壩三種類型,以山地為主。山地面積8530k㎡,佔全市幅員面積的66.5%,主要分佈於市境峨眉山、峨邊、金口河、馬邊、沐川一線的西南部,是涼山高原與四川盆地過渡地帶。丘陵面積2694k㎡,佔樂山市幅員面積的21%,主要分佈於峨眉山、沐川一線的東北部,是受緩慢上升長期剝蝕而形成的紅色丘陵區。河谷平原面積1603k㎡,佔全市幅員面積的12.5%,主要沿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兩岸分佈。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礦產資源34種,尤其非金屬礦產種類多,開發潛力大。其中,探明岩鹽資源總量105億噸,年開採量253萬噸,是全國滷(井)鹽的主產地之一;馬邊磷礦儲量居全國八大磷礦第4位,探明資源量8.03億噸;探明煤資源量2.85億噸,另外經普查犍為、井研一帶新探獲煤炭資源量約3.2億噸。[4]

水能資源

市境江河眾多,擁有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和眾多中小河流,屬豐水地區,年平均產水量113.7億立方米,加上過境水741.4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855億立方米,人均佔有水資源量3366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約800萬千瓦,經濟可開發量約750萬千瓦。截至目前,截至目前,全市發電裝機容量達695.7萬千瓦,其中水電裝機容量527.2萬千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