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首屆“十大最美退役軍人“公佈,有你戰友嗎

近日,信陽市評選出信陽市首屆“十大最美退役軍人”。他們是全市各行各業、各條戰線上退役軍人的優秀代表,有的在創新創業中成為排頭兵,有的在脫貧攻堅戰線上成為帶頭人,有的是弘揚正能量的楷模,展現了新時代信陽市廣大退役軍人的精神面貌,展示了“轉業不轉志、退伍不褪色”的良好形象。

附“十大最美退役軍人”先進事蹟摘要:


信陽首屆“十大最美退役軍人“公佈,有你戰友嗎


1.謝隨根:發揮自身優勢,維護民族團結。謝隨根,男,回族,1966年出生,1986年入伍,2005年自主擇業,正營職,溮河區人,現任溮河區老城辦事處建設社區支部書記。作為一名從軍營走出的回族社區幹部,他深知維護民族團結的重要性。經常宣傳回民群眾是清真寺主人,增強主人翁意識,保持了安定團結的局面;清真街有19家回民屠宰戶,衛生狀況一直是老大難,創造性完成衛生城市創建工作,小南門區域面貌煥然一新;成立社區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站,以服務外來少數民族群眾為宗旨,被市委宣傳部、市民族宗教局授予“民族之星”榮譽稱號。


信陽首屆“十大最美退役軍人“公佈,有你戰友嗎


2.馬超:發展現代農業,帶領鄉鄰致富。馬超,男,1982年出生,1998年入伍,2006年退伍,平橋區人,現任平昌鎮胡寨村八口塘家庭農場主、平橋區金實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其創建的稻蝦稻藕共養、甜玉米種植等特色產業,被評為省級“稻魚綜合種養示範基地”;成立金實種植專業合作社,形成民俗文化區、旅遊度假區、農耕試驗區、休閒娛樂區、百果園百花園等5個功能區的現代化農場,平橋區中國首屆農民豐收節在農場成功舉辦;通過在家門口打工、提供技術指導、帶貧分紅等辦法,幫扶176戶困難戶脫貧。


信陽首屆“十大最美退役軍人“公佈,有你戰友嗎


3.易明宇:脫貧攻堅路上,樹立青春榜樣。易明宇,男,1985年出生,2003年入伍,2005年退伍,羅山縣人,現任市政協委員、羅山縣靈山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和羅山縣靈山茶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在3000餘畝荒山上披荊斬棘、同吃同住,成立了“靈山茶葉愛心扶貧工作室”,對貧困戶實施“訂單式”幫扶全覆蓋,提出“四全”促增收幫扶模式,讓群眾從多種途徑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通過土地流轉就業幫扶、愛心捐助等方式為周邊群眾提供就業崗位1300餘個,結對幫扶貧困戶1068戶。


信陽首屆“十大最美退役軍人“公佈,有你戰友嗎


4.宋成奎:致富不忘思源,建設美麗家鄉。宋成奎,男,1961年出生,1979年入伍,1984年退伍,潢川縣人,現在仁和建築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工作。籌集項目資金2000餘萬元,硬化道路4500米,修下水道2200多米,安裝路燈150盞;遷並9個村民組,復耕土地800畝,自建、聯建300套聯排別墅;成立種植養殖合作社,養魚、蟹、蝦,帶領鄉親增收致富;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年接待遊客10萬餘人次,增收150多萬元,帶動26戶困難戶脫貧。


信陽首屆“十大最美退役軍人“公佈,有你戰友嗎


5.胡成福:身殘志堅楷模,多行善事義舉。胡成福,男,1954年出生,1972年入伍,1978年退伍,新縣人,在部隊軍事演習中左手被炸掉3根手指,五級傷殘,現任河南金鑫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新縣第四、五、六屆政協委員。公司有員工168名,總資產8000餘萬元。公司吸納10多名殘疾人就業;汶川地震,捐贈款物近150萬元;積極參與“春蕾計劃”、“1+1扶貧”、“陽光工程”等公益項目,改善農村學校、資助貧困生、支援新農村建設;捐款12萬元,成立了“成福愛心基金”;連續22年在建軍節期間慰問武警、消防、通信等駐地部隊;連續24年在中秋節率領公司黨員職工到縣光榮院慰問革命老人,捐款捐物,演出文藝節目。


信陽首屆“十大最美退役軍人“公佈,有你戰友嗎


6.劉 淮:永葆軍人本色,築夢鄉村振興。劉淮,男,1969年出生,1987年入伍,1991退伍,淮濱縣人,現任淮濱縣濱湖街道辦事處前樓社區黨總支書記。他組織建設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的新型農村社區,70%以上的居民新宅集中到一起;引導居民發展建築建材、飲食服務、物流運輸等產業,居民年人均純收入1.5萬元;修建“老年公寓”,面積2.4萬平方米,總投資5000萬元,可解決300多名老人入住;籌集資金300多萬元,建成了文化廣場、圖書室、健身小區等一體的全縣農村第一文化大院;成立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和婦女禁賭會等群眾自治組織,移風易俗、倡導文明新風尚。前樓社區獲得了河南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河南省十佳魅力村鎮等榮譽。


信陽首屆“十大最美退役軍人“公佈,有你戰友嗎


7.周忠誠:堅守平凡崗位,續寫軍人風采。周忠誠,男,1955年出生,1975年入伍,1982年退伍,固始縣人,現任固始縣草廟集鄉仟佛村農業技術員。他不是村裡主要負責人,沒有轟轟烈烈的大事,只是一位退伍回鄉的老軍人、老黨員,但他始終不忘初心,默默奉獻著。帶頭種植雜交水稻,購置旋耕機、插秧機等設備,進行規模化機械化種植,幫扶農民增收;自學稻蝦混養技術,全程免費技術指導,成蝦全部代購,全村總計近千畝稻蝦混養田,幫助28戶貧困戶脫貧;引進高品質蔬菜種植企業,成立青青河畔蔬菜種植基地,帶動50多名群眾常年在基地就業,幫助41戶貧困戶走上致富路;成立薈豐隆種植合作社,立體種養殖,水面種藕條,水下養魚,幫助53戶貧困戶擺脫了困境。


信陽首屆“十大最美退役軍人“公佈,有你戰友嗎


8.焦海生:抓黨建促發展,改變家鄉面貌。焦海生,男,1969年出生,1984年入伍,1989年退伍,商城縣人,現任上石橋鎮信陽金橋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他組織成立“龍窩村開發工作領導小組”,按照鎮統一規劃全面實施開發項目,全村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先後建成上石橋鎮蓮花社區、金橋小區、狀元學府等,總面積達23萬平方米,為帶動群眾脫貧致富做出了貢獻;出資400多萬元硬化鎮3公里主道,投資50多萬元硬化村道1公里;無償投資100萬元建設上石橋高中部分區域、投資30多萬元建設上石橋鎮初中門口道路、為上石橋鎮小學徵地並墊資工程款700多萬元;發起成立上石橋商會,設立商會發展基金50萬元,用於全鎮的公益事業幫助鄉鄰解決實際困難;成立了公司黨支部,投入10多萬元建成了硬件配套、內容豐富的“黨建活動室”。村黨支部先後被省、市、縣評為“優秀黨支部”。


信陽首屆“十大最美退役軍人“公佈,有你戰友嗎


9.鄒道勝:發揚核試精神,做正能量傳遞者。鄒道勝,男,1954年出生,1970年入伍,1976年退伍,光山縣人,曾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服役,涉核人員,現任孫鐵鋪鎮光明街社區支部書記。經常與老戰友交流、溝通,對困難戰友給予許多關愛、幫助,確保光山縣參試涉核戰友思想穩定,不參與信訪;扶貧工作中,堅持因戶而宜,因人而異,在精準識別上下功夫,確保貧困戶進入零差錯;在精準幫扶實效上,注重扶志與扶智相結合,做到真脫貧、脫真貧。


信陽首屆“十大最美退役軍人“公佈,有你戰友嗎


10.郝中魁:保持軍人作風,群眾利益至上。郝中魁,男,1964年出生,1981年入伍,1986年退伍,息縣人,現任楊店鄉永紅村支部書記。多方爭取項目資金1000餘萬元,完善本村基礎設施。硬化4米寬水泥路7公里,修渠3600米,修橋14座,打深水井35眼,整理耕地100餘畝,新建標準化村小學一座,佔地5000多平方米,方便村民子女及留守兒童接受教育,建成標準化公廁、文化廣場、文化活動室;因地制宜制定本村脫貧計劃,實施“四三二一”工程,全村面貌煥然一新;當好領頭羊,抓好基層組織建設。2017年,永紅村被評為省級無邪教示範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