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血上市破發第二天,貓眼就急不可耐吹起了春節檔的“牛皮”

“貓眼上市,一個歷史進程中的中國故事”,“貓眼又推火了春節檔!”最近,雖然選擇除夕流血上市開盤即破發、盤中跌幅超過5%,雖然最近正陷於因“二清違規”被舉報至央行的醜聞中焦頭爛額,貓眼依然拼命向外界傳遞“喜事連連”的姿態。

但是,細心的網友發現:已經是上司公司的貓眼,依然改不了厚顏無恥的習慣,再秀騷操作,2019年春節檔剛開始一天,就急不可耐吹起了“牛皮”,儼然一副大滿貫的模樣,惹得電影片方怒火連連。

蹭熱度、刷票房,撒謊已成慣性

流血上市破發第二天,貓眼就急不可耐吹起了春節檔的“牛皮”

(貓眼的自我宣傳)

2月4日,貓眼香港上市即破發,盤中跌破5%,次日就急不可耐吹起了春節檔的牛皮,號稱支撐起了八部影片。其中《流浪地球》可以說是春節檔最火爆的影片了,作為一名科幻迷,小編對影片期待已久,年前就開始關注了。但是,近來小編看到貓眼是《流浪地球》的聯合出品、聯合發行方的消息覺得很是疑惑,於是打開了燈塔專業版查看影片相關信息,並沒有發現貓眼的身影,小編又打開了貓眼專業版,上面卻多出了貓眼作為“聯合出品、聯合發行”的身份。從業內人士瞭解到,貓眼 和《流浪地球》並無直接關係,看著影片在春節檔實現了口碑和票房的雙贏,剛剛流血上市的貓眼就按奈不住愛撒謊的本性,強行與《流浪地球》產生關聯,不少網友表示:“貓眼這是習慣性蹭熱度”。

的確,早在去年國慶檔,貓眼就大蹭了一把《無雙》的熱度,其在票務平臺發表聲明,表示貓眼參與了博納出品的《無雙》的營銷工作,然而在《無雙》電影的第一齣品方博納影業的官方微信上顯示,博納、英皇、阿里影業三家系出品方,華夏電影等六家是聯合出品——這其中並沒有貓眼的身影,打臉來的如此之快,遭到了一眾業內人士和網友的集體聲討。

流血上市破發第二天,貓眼就急不可耐吹起了春節檔的“牛皮”

並且,在去年暑期檔,貓眼剛開始操控《我不是藥神》評分並對電影進行抹黑,而隨著影片引燃口碑票房一路高奏凱歌,貓眼轉身變成了《藥神》的聯合出品方和發行方,如此騷操作令人側目,因而《流浪地球》事件可以說是故技重施了。

此外,數據造假、抬高預售等招數也是貓眼的慣用伎倆,去年其出品的《後來的我們》在上映首日票房就達到近3億元的票房體量,然而卻有大量影院經理實名爆料指出:貓眼涉嫌通過自己的平臺前期大量預購票數,炒熱預售的手段鎖定排片率,擠壓同期電影,又在電影開映之前,利用影院的退票機制大量退票,使影院備受損失,且攫取不正當排片,構成了行業的惡性競爭。不僅如此,春節檔大戰剛開始,貓眼為了爭奪《飛馳人生》的排片率,以鎖密鑰為由威脅影院,使得影院憤怒不已,在網上引起了渲染大波,貓眼的“營銷”還真是花樣百出。

流血上市破發第二天,貓眼就急不可耐吹起了春節檔的“牛皮”

深陷“二清違規”泥沼,影院叫苦不迭集體聲討

除了愛撒謊、近來貓眼還陷入了“二清違規”的泥沼中。據瞭解,就在貓眼上市前幾日,一個名為“李飛專職律師”的微博賬號發佈了一封向央行和支付結算協會提交的舉報信,實名舉報貓眼電影進行違法“二次清算”、“截留中小影院票房收入”。該律師表示,消費者通過票務平臺買票,本來錢應該直接到影院計入電影票房,但是無權以銷售者身份收取第三方賣家貨款的票務平臺貓眼卻通過設置霸王條款,讓影院同意和授權貓眼電影代收影片票款,阻止票款在消費者和影院之間直接結算,構成了違法“二次清算”,這種行為既威脅了消費者的票款安全,也侵害了影院的票款權益。

流血上市破發第二天,貓眼就急不可耐吹起了春節檔的“牛皮”

貓眼截留中小影院票房收入,佔款期間從T+30到T+N結算週期不等,將佔款變成了支撐業務發展的一個重要自留地、資金池,難怪影視圈片票房回款慢,原來是卡在貓眼這裡了。貓眼強行“截胡”影院票房,使的不少影院資金流轉不暢,讓不少小影院在凜風中瑟瑟發抖,員工叫苦不迭。不少影院員工年前哭訴道:“年關將至,年終獎不提,連工資都遭拖欠,不知拿什麼回家過年”

貓眼電影“二次清算”歷史之久、規模之大,令人咋舌側目。其在接受港交所《聆訊後資料集》第2頁披露,在線電影票務服務總交易額在2015~2018年度截至9月30日依次為人民幣12,901,800,000元、14,431,000,000元,21,679,600,000元、25,624,700,000元,違法“二次清算”事實確鑿,遠遠超過非法經營罪關於200萬元的起刑點。

流血上市破發第二天,貓眼就急不可耐吹起了春節檔的“牛皮”

強蹭熱度顛倒黑白、強鎖密鑰威脅影院、數據造假抬高預售……貓眼彷彿從未擺脫負面新聞的圍追堵截。即使剛剛上市破發,貓眼就幹出了強蹭《流浪地球》熱度的“好事”,小編只能說,該拿什麼拯救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