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平:億萬富翁回村“務農” 父子兩代接力振興家鄉

赵建平:亿万富翁回村“务农” 父子两代接力振兴家乡

召開“兩委”班子會

赵建平:亿万富翁回村“务农” 父子两代接力振兴家乡

入戶走訪

赵建平:亿万富翁回村“务农” 父子两代接力振兴家乡

鈕店公園

赵建平:亿万富翁回村“务农” 父子两代接力振兴家乡

鈕店屋頂改造

赵建平:亿万富翁回村“务农” 父子两代接力振兴家乡

鈕店現代養殖

赵建平:亿万富翁回村“务农” 父子两代接力振兴家乡

鈕店綜合文化站

赵建平:亿万富翁回村“务农” 父子两代接力振兴家乡

中國十佳小康村鈕店

病床前,父親緊緊攥住他的手:“我知道你是身家過億的大老闆,但你更是一名老黨員,現在村裡需要你,要是不回去當這個村書記,以後就別再來見我。”

最終,他放棄了赫赫有名的房地產公司,放棄了和家人在省會城市的安逸生活,放棄了現有的一切,接過父輩手中的旗幟,隻身回到闊別了20年的家鄉,一切從頭開始當起了村支書。

9年間,他硬是帶領鄉親把3780餘畝貧瘠的沙荒地變成了聚寶盆,村集體經濟增長整整7倍,年收入從50萬元增長到350萬元,這個昔日遠近聞名的“落後村”先後獲得全國文化生態村、全國文明村鎮、十佳小康村、河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等多項榮譽。兩代共產黨人執著追尋了30年的夢想終於變成了現實。

他就是定州市高蓬鎮鈕店社區黨支部書記趙建平。

“兩代共產黨人苦苦追尋的是啥?就是讓村裡百姓都能過上好日子。”

現今堪稱典範的鈕店社區,之前曾是全縣有名的落後村。全村雖有耕地4407畝,但有3780餘畝是貧瘠的沙荒地,靠傳統農業種植,村民日子過得緊巴巴。村裡大街小巷晴天一身土,雨後一身泥,墳地、破房散亂不堪,村裡小學年久失修,連村委會都沒有一個像樣的辦公場所,方圓十里八村流傳著“寧可姑娘墊豬圈,也不嫁到鈕店村”的俗語。

上世紀90年代初,趙建平的父親趙守坤開始擔任村主任、村黨支部書記。20多年間,趙守坤自己吃第一口苦,讓百姓嘗第一口甜,帶領全村幹部群眾硬是把一個昔日“破、舊、亂”的鈕店打造成了新農村建設的“樣板村”。

可到了2010年,趙守坤因長期勞累過度,突發腦梗塞病倒了。沒了領路人,鈕店社區的黨員群眾一時不知所措。誰來接老書記的班,帶領鈕店繼續向前,成為了全村人最關心的事情。高蓬鎮黨委首先想到了趙守坤的大兒子趙建平。村裡的黨員幹部聽到了消息,都很振奮,“建平有能力,有擔當,一定能把咱們社區帶好”。

這個提議卻遭到了趙建平妻子兒女的反對。趙建平21歲走出家鄉,2002年在石家莊成立了通達房地產開發公司,在定州成立了分公司,隨著這些年的發展,資產早已過億,是當地赫赫有名的企業家。要是回村,放棄自己多年經營的事業不說,而且作為父親的繼任者,只能幹好不能幹孬,不然就愧對父老鄉親,愧對父親一輩子的心血。

正當趙建平猶豫時,病床前,父親緊緊攥住他的手:“我知道你是身家過億的大老闆,但你更是一名老黨員,現在村裡需要你,要是不當這個村書記,以後就別再來見我。”

趙建平說:“作為一名有著23年黨齡的老黨員,我理解父親對理想信念的執著堅持。其實,我們兩代共產黨人苦苦追尋的是啥?就是讓村裡百姓都能過上好日子。”年近50歲的趙建平把生意推給了弟弟,隻身回到了鈕店社區。

2010年3月26日,趙建平開始上任定州市高蓬鎮鈕店社區新一任黨支部書記,一個個難題擺在了他面前。綠化苗木是村集體收入的主要來源。2009年10月,一場大雪突降,導致了全村80%的綠化樹木全部被凍死,給村集體造成了500多萬元損失,村內流轉土地成立的苗木合作社也面臨著損失600餘萬元的風險。當時在任的老書記趙守坤讓在外經商的兒子趙建平主動承擔了苗木合作社的損失,接手苗木合作社,並將當初社區居民投入合作社的錢發還到村民手中。

可村集體的賬上只剩下了50萬元,村內小學年久失修、幼兒園急需擴建,村內的道路需要修繕……如何才能增加村集體收入,成為趙建平上任後急需解決的問題。只有生產力發展了,經濟基礎厚實了,才能為群眾辦更大的事,謀更多的福。

“一是學,二是摸索,同樣的錯誤絕對不能犯第二次。”在經過充分的市場調研後,趙建平在種植髮展方向上決定放棄原來的雪松等樹種,開始栽種景觀樹種。

回村的趙建平第一件事就是買了一輛自行車,“村民們誰有個大事小情,樹木有啥情況,停下車子就能說,方便。”在村裡的大街小巷總能看到他騎車子走家入戶的身影。經常為了學技術,聯絡市場,趙建平一天都顧不上吃飯,實在餓了就吃一口隨身帶的方便麵。

由於要照顧年邁的父母,趙建平住在市區。但每天早晨7點半,鈕店社區“兩委”幹部來到社區黨支部辦公室開會時,趙建平早已等候在會議室裡。當上村書記後,趙建平常常一天只睡4個小時,而一年365天,只有過年的幾天,趙建平才會稍稍歇一下。

幾年間,趙建平帶領社區幹部如同照顧孩子般悉心照顧樹木,澆水、剪枝、除草,反覆鑽研種植技術,本是建築出身的趙建平和社區幹部也逐漸成長為了苗木種植的行家裡手。

2012年,鈕店社區終於賣出了部分白蠟等樹種,當年就為社區帶來了80萬元的收入。同時,鈕店社區的道路綠化不斷升級。10條南北主街1條中心街一條商業街20條小街逐漸形成櫻花、玉蘭、法桐等相間的“一街一景一樹種”景觀體系。社區1200餘畝的佔地,綠化面積達到了35%,社區內環境越來越好的同時,鈕店社區每年換3條街的樹,一茬一茬地賣,社區經濟發展形成了良性循環。目前,社區裡的綠植已倒換過8茬,為集體創收達1600餘萬元。

“只有真正的可持續發展,才能讓沙荒地變成聚寶盆。”

種植景觀樹種的收入很可觀,但是遠不能滿足村內發展的需要。趙建平決定積極盤活資源資產,“多條腿走路”,多元化發展。而鈕店社區3780餘畝貧瘠的沙地曾是桎梏其發展傳統農業的主要因素。“種不活莊稼?咱就種企業!”趙建平把目光轉向了招商引資上。

“雖然可以像搞活企業那樣帶動村裡的經濟,但整個村子的發展是涉及到子孫後代的大事,要講求平穩。只有真正的可持續發展,才能讓沙荒地變成聚寶盆。”不要汙染,不能賣沙土破壞村裡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趙建平對於沙荒地招商最基本的要求。期間,雖然也有一些企業找到了趙建平開出了較為優惠的條件,但都因不符合這個要求被趙建平一一拒絕了。

2010年7月,趙建平多方考察和探尋後,在定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協調支持下,鈕店社區與北京首都農業集團達成了項目建設協議。2011年,首農集團投資15億元的現代循環農業科技示範區項目落戶鈕店。隨著首農集團、保定英利集團、國香養殖有限公司、採摘園、有機肥廠的入駐,原來荒涼貧瘠的沙荒地得到了持續環保利用,3000餘畝的沙荒地僅租金收入每年就高達200餘萬元,也給村裡帶來了許多附加效益。首農每年需要大量的青貯玉米,而種植青貯玉米完全符合社區居民的種植習慣。趙建平瞅準商機後,帶領村民成立了定州市新明農業農產品合作社,發展訂單農業,合作社80%的利潤歸村集體所有,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時,也增加了集體收入。

新建中心幼兒園,改建高標準小學,為全村免費安裝有線電視,免費安裝採暖爐和天然氣取暖設備,村裡小學的成績由原來全縣倒數到名列前茅,校足球隊更是經常全縣第一名……談起這些年村裡種種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們自豪之情總是溢於言表。而鈕店村無論辦大事小事,從沒向群眾集資攤派過一分錢。

“在鈕店,無吃喝、無浪費,社區委員會一年的花費不超3000元。”

解難事、辦實事、做好事,趙建平帶領著廣大黨員、幹部從每一個細節出發,從社區居民的基本需求出發,切實履行著為人民服務的莊嚴承諾。街道綠化、道路硬化……只要是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都能看到鈕店社區黨員幹部的身影。

作為一個村集體年收入350餘萬元的“有錢村”,村級財務管理問題是村民關注的焦點。村裡一點一滴積攢下來的家底,該怎麼花才能讓老百姓放心?

“在鈕店社區,無吃喝、無浪費,社區委員會一年的花費不超過3000元。”趙建平自信地說。

在鈕店社區,賬單上得有村黨支部書記的簽字、會計的簽字以及理財小組的公章才可進行報賬。哪怕是5角錢的收入,也要一筆一筆地記清楚。哪怕是買一根筆,村裡的理財小組也會看他買得值不值,是不是多報了。

“公章只是放在我這裡保管,我個人沒有使用權。”趙建平說,每個月,理財小組的5名成員都會共同審核原始憑證、查閱有關財務賬目,確定是合規開支並在賬單上籤了字以後,才能蓋章。蓋章之後才能報銷。

不但要詳細、規範地記好賬,趙建平還堅持定期向群眾公開,把每一筆都寫在了村委會大院的院牆上。賬務公開了,明瞭了,村民們心服口服、一呼百應。

社區黨支部還完善了相關制度,定期召開黨員大會,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凡是涉及村裡的大事,都要經過社區黨支部提議、社區“兩委”會議商議、黨員大會審議、居民代表大會決議,最大限度地凝心聚力。每當有外村人問:“你們鈕店咋啥事都能幹成?”趙建平總是笑著說:“黨員群眾一條心,就啥事都能幹成!”

如今,走在鈕店社區,一座座嶄新的民居鱗次櫛比,一條條平坦乾淨的水泥路直通農家小院,一輛輛灑水車每天在村裡灑水清掃。青石鋪地的公園廣場內,孩子們在嬉戲玩耍,老人們或鍛鍊身體、或下棋聊天……處處是幸福安詳的景象。

“首農集團已經在鈕店開設了智能化牛場,同時我們也想把鈕店發展成北方最大的苗木基地,鈕店的生活在未來會有更加顯著的變化和提升。為百姓謀福利是我們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十九大報告對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而我們一定會帶領全社區的居民真正走出一條彰顯村居特色、突出生態魅力、形成美麗品牌的發展新路。”趙建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