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嘉皇貴妃的確來自朝鮮,為什麼今天的韓國人幾乎隻字不提,是不知道嗎?

澹奕



淑嘉皇貴妃的出身寒微,提她的話,韓國人不會覺得有面子

索羅豁滿洲,亦稱高麗佐領,是內三旗包衣佐領的一種,由後金或清朝初期自朝鮮而來的歸附人丁組成,隸屬於清朝內務府。

包衣源於滿族早期的包衣阿哈制度(包衣意為家,阿哈意為奴,即家奴),最初包衣作為八旗成員的一部分被編入包衣牛錄,後來皇屬包衣牛錄規範成為服務於宮廷的機構,也就是內務府。


對比其他進入元明宮廷的朝鮮美女們,幾乎都是貴族出身

元順帝的奇皇后,是高麗王朝總部散郎奇子敖之女。

明成祖的恭獻賢妃,永樂七年朝鮮王朝進貢美女之首,本籍是新羅王室後裔安東權氏;韓麗妃,她的侄女是朝鮮昭惠王后;任順妃是朝鮮仁寧府左尹任添年之女;呂婕妤是朝鮮護軍呂貴真之女;另外還有李昭儀、崔美人等,雖不可考,但想來出身必然不差。


你覺得韓國人會怎樣選擇?

一邊是貴族家的千金,被大國皇室迎娶為妻妾(朝鮮貢女的行為,很自然地會作為集體出嫁)。

一邊是被擄掠到中國,或是因生計而投奔中華的奴隸家的篷門姑娘,自幼侍奉未來的君主,後來扶搖而上。

反差實在很大。

其實如果韓國人能夠正視歷史,認真挖掘一下淑嘉妃的故事,還是可以拍出一部好劇的。

當然,不提淑嘉妃,還有一層意思。

因為韓國人從內心對清朝統治的不認同。

(關於此點可以關注我之前的回答:韓國洪水衝出一塊漢文石碑,為何卻讓韓國人感到恥辱?)


附:淑嘉妃生平

原姓金氏,在皇四子弘曆成婚前很可能已隨侍其身邊。雍正十三年九月,弘曆登極,是為乾隆帝,封金氏為金貴人。長蘆巡鹽御史三保曾奏請進京,並且叩謁梓宮。乾隆帝則在三保奏摺上墨批,告誡金貴人的戚屬要為國盡忠,不要因金貴人在宮中而有任何恃恩之念。

乾隆二年(1737年)五月十一日,詔封金貴人為嬪。內閣典籍廳為金氏晉封為嬪所擬的字樣有“令、婉、嘉、粹”四字,乾隆帝從中選擇了嘉字,金貴人由是成為嘉嬪。同年十二月初四日正式冊封。

乾隆四年(1739年)正月十四日卯時,生皇四子永珹。乾隆六年(1741年)二月十三日,奉皇太后懿旨,冊封為嘉妃。同年二月十六日,長蘆鹽政、武備院卿金三保為嘉嬪奉旨冊立為妃而上了一道謝恩折,內容中提到嘉妃是為其長女。

乾隆十一年(1746年)七月十五日午時,生皇八子永璇。

乾隆十三年(1748年) 七月初一日,乾隆帝因嘉妃將要臨盤而詔封其為貴妃;七月初九日亥時,生皇九子。乾隆十四年(1749年)四月初五日,正式冊封為嘉貴妃。

乾隆十七年(1752年)二月初七日辰時,生皇十一子永瑆,七月二十五日,舉行了嘉貴妃四十千秋慶典,按例恩賜物品八十一件。

乾隆二十年 (1755年) 十一月十五日,嘉貴妃金氏薨逝*,享年四十三歲。翌日,乾隆帝追封其為皇貴妃,十一月十七日,賜諡為淑嘉皇貴妃,棺槨暫安於東直門外靜安莊殯宮。

(注:據祭文所述,金氏是死於疢疾,即因高溫或體溫不正常地上升而引起的疾病,有可能為中暑、熱衰竭等。)

嘉慶四年三月,淑嘉皇貴妃之家族抬入正黃旗滿洲旗分,姓氏亦滿化,是為金佳氏。




萬里長空夜未央


知道這段歷史還是在前幾年韓國電視劇奇皇后裡看到的,當時特別喜歡河智苑扮演的阿孃,所以就好奇查了那段歷史。在歷史上奇皇后並不是如電視劇說的那樣,相反擔得起紅顏禍水這個詞,元順帝的皇后也並不是如電視劇演的那般心腸歹毒,相反得到了不少人的讚譽。奇皇后得到元順帝寵幸之後特別仇恨當初把她送來當宮女的高麗大王,所以就挑唆皇帝,攻打高麗,高麗王朝為此遭受重創。不僅如此,奇皇后還和宦官樸不花勾結,樸不花好像並不是真正的太監,兩人早有私情。生下順帝的兒子愛猷實理達臘之後,元朝退往蒙古,北元建立,元朝滅亡。這樣就能理解為什麼韓國人對這位皇后隻字不提吧。


千尋15490142


淑嘉皇貴妃不是來自朝鮮。她是朝鮮族的中國人,在旗的。

朝鮮族不是朝鮮人,這就像回族人不是阿拉伯人一樣清楚。清朝連漢人都不能做皇妃,別說外國人了。滿清和朝鮮從未通婚,清宮裡沒有朝鮮皇妃,明朝皇宮裡才有。

淑嘉皇貴妃金佳氏,出自內務府漢軍旗包衣,原姓金氏。她的祖先是朝鮮的將領,清太宗皇太極天聰元年丁卯之役,因戰敗被俘被充入包衣,也就是滿族人的奴隸。這是淑嘉皇貴妃出生近一百年前的事情了。在漢軍旗,朝鮮族包衣很少,他們和漢族漢軍旗是可以通婚的。幾代人下來,和朝鮮就沒有什麼關係了。

《如意傳》說淑嘉皇貴妃是“朝鮮貢女”,這是那明朝的制度講清朝的事情。這片子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就屬於瞎胡編,你可以把它和《甄嬛傳》一樣看成是架空歷史的故事,硬套上清朝的人物而已。

它第一集一上來,皇子選秀,在這邊落選了上那邊選,我就沒再看下去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沒有?皇子的老婆自己選?那還有王法沒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