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擁有4億用戶的釘釘,能和微信一爭高下嗎?

飛~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微信已然成為一個擁有10億+用戶的現象級應用,並且微信通過鏈接更多的服務場景已經嵌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實現了微信的當年的美好願景:微信,是一種生活方式。而釘釘用戶雖已達4億,但使用場景侷限在移動辦公,生活中幾乎沒有什麼使用場景。所以,不論從體量上、影響力上釘釘和微信都不在一個級別。不過,我們仍然要認識到,釘釘的定位本就和微信不一樣,從這個角度來看,釘釘還是一款非常成功的移動辦公社交軟件。

釘釘在騰訊社交包圍圈中成功撕開了一個口


阿里在社交領域一直想要有所突破,因為阿里擁有國內最大最完善的電商生態,這時候如果擁有社交關係鏈,則如虎添翼,必能助推阿里更上一層樓。阿里最早發佈了一款名為”來往“的社交產品,這款產品是直面騰訊QQ/微信的。但即便是阿里這樣的巨頭,在面對轉移每個人的關係鏈這個問題的時候,也力不知往哪使,最終失敗;


”來往“之後,阿里臥薪嚐膽最終在職場社交領域找到突破口,2014年12月份推出了”釘釘“,通過給企業用戶提供一站式企業管理方案迅速獲取大量用戶。此時的微信由於沒有及時認識到職場社交的重要性而錯失了這個機會,同時微信在用戶心中的即時通訊屬性已經深入人心,使得微信在職場發展遭遇滑鐵盧。


本質上,釘釘定位社交,微信定位生活,二者既有區別,也有聯繫。釘釘和微信不在同一個競爭維度,也就不存在一爭高下這個命題。


贈人點贊,手留餘香。我是小強Talk,歡迎大家關注我,和我一起共同成長進步!

小強Talk


不在一個競爭層面的產品,所以首先就談不上競爭,釘釘的定位是企業辦公,而微信場景更廣泛一些。

別說釘釘、最接近C端的支付寶都沒戲

阿里沒有社交基因,正如騰訊沒有電商基因一樣,這個是兩個企業的區別,產品文化更重的企業能做好社交,也更適合做大C端產品,運營文化更重的企業適合做電商,也更適合做大B端的產品。

釘釘的負責人陳航,可以說在釘釘之前是一個失敗者,做一淘敗了,再做來往又敗了,而且馬老師一再對其寄予厚望,好在釘釘成功了。攻擊慾望強、成功以後容易大嘴巴,這種人適合和企業打交道,但很難做好真正的C端產品,所以釘釘成功了。

微信掌門人張小龍,做Foxmail已經名揚天下,後來到了騰訊,拯救了三個團隊都沒做起來的QQ郵箱,並且做到了國內郵箱第一,再就是後來的微信。可以說Allen Zhang的事業一直都是開掛的,而且張小龍性格比較低調、內斂,標準的產品、技術流,對於產品要求極其嚴苛,可以說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了。

要求極致的性格,偏執到變態的產品訴求,才能成就微信這種產品。

如果微信要想被顛覆,我認為基本上只有一中可能性,那就是騰訊自己革命自己,就像當初微信取代QQ成為主要的社交軟件一樣。雖然在PC端,QQ還是絕對的社交統治者,但是在移動端微信已經徹底取代了QQ的地位,成為社交霸主。

騰訊已經圍繞微信打造了一個完美的生態系統,這個系統基本上堅不可摧,覆蓋了超過10億的註冊用戶,這在中國互聯網乃至世界互聯網產品領域都是現象級的產品。這麼多年過去了,想要取代微信的產品不少,米聊沒發展起來,微博轉化為了互聯網社會化媒體平臺,陌生人社交陌陌主攻陌生人社交,靠著遊戲、直播打開差異化,而脈脈、釘釘則是更加直接的切入垂直領域。

阿里在社交領域做過很多次的嘗試,從來往、到支付寶圈子,都毫無例外的失敗了,釘釘找到了出路,不是因為產品做得多好,而是找準了定位。我曾經說過很多次,釘釘不算是一個優秀的互聯網產品,但絕對是一款成功的互聯網產品。微信的江湖地位,釘釘很難形成威脅!

不過有趣的是,釘釘CEO表示騰訊員工禁止用企業微信,這當然不是事實。只是騰訊現在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做企業微信,兩者必定有一戰,但是想要互相滲透都是難上加難!


EmacserVimer


浙江省政府辦公廳部署全省政務上釘釘,11月份全省驗收

人民網:http://zj.people.com.cn/n2/2017/0511/c186806-30169486.html

浙江部署全省政務上“釘釘” 打造“24小時”移動辦公

  • 中國政府網:http://www.gov.cn/xinwen/2017-05/11/content_5192957.htm

  • 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2017-05/11/c_1120957853.htm

浙江省教育廳辦公室關於加快推進應用政務釘釘移動辦公平臺的通知

  • 今日頭條:https://www.toutiao.com/i6572114950838288904

溫州大學關於應用政務釘釘移動APP的通知

  • 溫州大學:http://cmet.wzu.edu.cn/info/1035/1933.htm

2017年底,釘釘註冊用戶超過1個億。2020年前後,釘釘註冊用戶可能會達到4個億。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8年1月):截至 2017 年 12 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 7.53 億,較 2016 年底增加 5734 萬人。

數據來源: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


學記


對於釘釘和微信,可能在社交方便有那麼一點交集,但釘釘更多是側重企業辦公交流,微信的話是全覆蓋的,沒有那麼多的限制,不然怎麼能稱國民級的app應用呢?

現在很多人把釘釘拿來跟微信比,似乎是因為這些年釘釘從企業數字化移動辦公逐漸發展壯大,從2018年3月份截止的數據來看,釘釘的企業用戶已經達到700萬,終端註冊用戶也突破1億,這樣的規模和速度自然讓人看到了釘釘進軍社交的潛力。但透過現象來看本質,釘釘的應用場景更多是基於企業辦公的,就好像旺旺是基於電商購物一樣,因此釘釘的用戶場景主要圍繞工作交流展開,可能下了班,估計很少人會打開這個APP。

而微信就不同,騰訊的骨子裡就擅長做社交,這種社交是基於真正的日常溝通交流,沒有用戶群之分,更沒有試用場景的限制,如今的微信用戶已經逼近10億,是真正國民級別的超級app,微信幾乎已經可以成為社會化形態應用。

這麼看來,釘釘更微信幾乎不在一個層面上,更不用說做什麼對比。只能說,隨著釘釘的對企業的大規模應用,在未來企業辦公場景下,釘釘的應用率或許會比微信要高,呈現的商務屬性會增強。而在工作之外,微信在廣泛的社交層面依舊是不可撼動的霸主。


互聯網首席CIO


釘釘的用戶大多都是因為公司考勤需要,用戶都是被逼註冊的,活躍人數並不多,公司管理部門可能用來查員工聯繫電話方便才會用。

為什麼這麼說呢?釘釘考勤打卡機錄入員工信息的時候就必須要註冊一個釘釘號,填寫個人手機號,微信號等等一系列資料,填寫公司識別代碼,公司管理者審核,然後才能打卡。

當用戶註冊完後,一般都選擇直接卸載了,就拿我們公司來說,3萬多人,很少有同事手機裡有釘釘這個軟件,

所以,釘釘考勤機,逼迫公司職員註冊信息,我覺得有很大嫌疑,不是是為了社交,而是為了獲取用戶資料信息的。

我之前沒有借唄這個功能,自從今年5月公司換了釘釘考勤機,過了不久,我的借唄就開了,而且額度後來居然還漲了。

因此,我覺得,釘釘考勤機總不安全,懷疑它可能是馬雲免費給公司提供的,公司根本就沒出錢,要是全國都普及下去,這個用戶量增長速度會很快,馬雲也會獲得更多用戶的資料數據,包括職工在公司的職位,因為釘釘系統裡把職業,部門,電話,微信,錄取的很清晰,公開性也非常大,可以互相查看。


初心家族小雪


個人覺得,本身釘釘和微信的定位就是不同的,沒有描述中所說的一爭高下一說。

釘釘(DingTalk)是阿里巴巴集團專為中國企業打造的免費溝通和協同的多端平臺,因中國企業而生,幫助中國企業通過系統化的解決方案,全方位提升中國企業溝通和協同效率

微信(WeCha)超過十億人使用的手機應用,支持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

可以群聊,僅耗少量流量,適合大部分智能手機

釘釘主要服務對象為企業,為企業提供智能移動辦公,簡單理解為幫助企業HR做更好的管理,幫助企業員工更好的進行無紙化辦公。

微信主要服務和釘釘就有很大差別,當然有一定的包含關係,但是微信也獨立開發了企業微信,其功能和釘釘類似,兩種服務方式有區別各有優勢。

但是對於描述所說的一家獨大的局面,個人覺得不會發生,就目前釘釘的發展方向來說,短時間內是不會出現這種局面。加大擴張,是為了更好地取得企業辦公市場的佔有率,因為釘釘旗下另一個主營項目是智能辦公設備,其包含了線下數據收集等眾多內容。


電商易壬


很多人可能連釘釘都沒有聽過,覺得釘釘非常陌生,也沒有辦法了微信抗衡,事實上確實和微信差距比較大,畢竟從知名度上就可以看出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釘釘的失敗,或者說非常成功,釘釘主要是服務於企業,很多國內知名企業都選擇釘釘,不僅可以上下班打卡,寫日誌,財務審核,還可以發信息,企業微信裡有所有員工的電話號和個人信息,領導有事沒事釘一下讓你渾身發毛,而且你可以看到對方是否閱讀,如果長時間沒有就應該打電話了,還是非常好用的!



相對應微信本身基礎就好,也順勢開通了企業微信這個項目,但是效果真的非常差,畢竟微信已經可以建群了,目前釘釘每年的用戶數量都在增加,小編在公司也更願意選擇釘釘發消息,畢竟微信還是比較私人,不喜歡和公事混在一起,朋友圈也不想被監視!近幾年微信的限制越來越多,抖音,微博,頭條各種封殺,也許我們確實需要另一種方式不要讓微信這麼狂妄!


用心生活的小Q


釘釘和微信的競爭其實是處於兩個不同的層次上,本質上它們並不能算是競爭對手。微信是一款殺手級社交產品,而釘釘一開始就試圖成為一個移動辦公平臺。

每個企業的產品,以及企業之間的競爭其實都會圍繞自己的戰略定位。騰訊的核心是“社交+內容”,微信聚集了超過10億的社交用戶可以為騰訊生態中其它產品引流;而釘釘的定位是一個“數字化移動辦公平臺”,釘釘的用戶本質上不是社交用戶,而是移動辦公用戶。也就是說一個人既可以是微信用戶,也可以同時成為釘釘的用戶,兩者定位有很大的差異。

正是因為釘釘選擇了這樣一條新賽道,才使得它能夠突出重圍,顯然這是吸取了「來往」的失敗經驗,畢竟和微信處在同一賽道中競爭幾乎沒有生存的可能。

目前的釘釘還在成長期,但已經開始打造硬件和軟件生態,無論是新發布的智能硬件(例如:人臉識別門禁機)還是推廣它的開放平臺,釘釘的野心絕不至於一款產品,而是一個平臺,這顯然很有阿里的特色。

除了構建平臺以外,釘釘還進入了阿里的新零售生態,最近和手機淘寶打通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雖然現在釘釘是否真的有4億用戶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命題,但未來可能借助阿里新零售在全世界的佈局開拓微信難以觸及的海外市場用戶。

所以如果說微信是國內社交當之無愧的老大的話,釘釘則有可能成為移動辦公平臺的霸主 + 新零售的數字化先鋒。



高挺觀點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阿里系和騰訊系歷來都是打的不可開交,還是那句話他們血液裡定位的屬性不同,決定他們的思維定式和走的商業模不一樣。

1、阿里一直都很想進入社交領域,先後投資設計了幾款軟件,來往、校園筆記、釘釘等,但做的都一般,雖然釘釘有了一定體量的用戶,主要還是針對企業用戶;

2、先入為主,微信不但有龐大用戶而且用戶體驗做的非常好,個人和企業微信都能無縫鏈接,包括企業郵箱;

3、企業微信號平臺能幫企業解決各種比較棘手的問題,比如遠程考勤,遠程會議等,而且成本幾乎為零。

總之:釘釘想要和微信一爭高低,估計要走的路還很遠,個人拙見,如果你有好的見解歡迎吐槽哦!






自媒體張強


微信屬於一款社交軟件,而釘釘屬於一款辦公軟件,兩個有區別。

就目前而言社會同時患上社會恐懼症和工作恐懼症,現在誰做社會軟件都無法超越微信。因為大家都懶的去社交。加了好友也沒有什麼話說,不像以前那麼有新鮮感的熱情。

而釘釘更不用說,大家工作壓力那麼大,回到家拿起手機就是為了放鬆的,一看到釘釘就感覺自己在工作,工作上的壓力隨之而來,簡直是一刻都不能放鬆,人很容易有壓抑症的。

以前我工作壓力大的時候,回家後從不想工作上的事情,因為一想就會睡不著,每晚都失眠,床頭都放著清涼油,睡不著的時候就往兩邊太陽穴擦一點,讓神經放鬆轉移注意力才能睡著,後來每次回到家要麼看小說,要麼玩遊戲,轉移工作,讓自己從工作狀態脫離。

釘釘這款軟件相當於讓人把工作往家裡帶,我想除了老闆之外,沒有多少人人真的樂意用,在這個方面上它就受到了發展上的限制。

現在受歡迎的APP無疑是那種既可以自由的賺點小錢,又不被社交打擾的情況下,可以更好展示自己的軟件。

社會已經進去了一個為個人而活的時代,現在衝著社交去砸錢開發類似的軟件,不能說沒需要,只是需求變的更隱私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