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英國想租借香港百年的要求,清政府為何拼死只允99年?

Artinna-Lau


這是一個廣為流傳的謠言,簽訂大小不平等條約近200個,割地300多萬平方公里,賠款十幾億兩白銀……這就是清政府自1840年以來交出的“答卷”,還拼死只允許租借99年?我可一點都沒有看出他們“拼死”的樣子。

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緊閉的大門被西方的堅船利炮打開。面對富饒、落後、愚昧的“肥羊”,西方列強大開殺戒,不是割地,就是賠款,再就是打著所謂“租借”的名義,取得對我國領土的實際管轄權,建立了一個個“國中之國”。

在被西方列強強行割讓和租借的領土中,香港是最著名的,而關於香港的割讓有一個廣為流傳的謠言——英國人想租借香港100年,清政府拼死只允99年。

香港是通過三個步驟被英國強行佔據的:

1、1842年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這是割讓,不是租借,沒有期限。

2、1860年的《北京條約》, 割讓九龍半島南端,這是割讓,不是租借,沒有期限。

3、1898年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龍半島北部以及附近235個大小島嶼(後統稱“新界”),租期99年。這是租借,不是割讓,有期限。

割讓和租借既有相同,也有不同。割讓和租借都以武力為保障,都以條約為形式,都是不平等,都取得對方領土的實際控制權,但割讓發生所有權的轉移,沒有期限;租借不發生所有權的轉移,有期限,到期收回,至於期限長短,由雙方協商確定,沒有定規。

網上謠傳說國際法有慣例,租借領土不能超過100年,超過100年又不能收回的話,領土主權就是別人的了,這種說法沒有任何依據,因為根本沒有這樣的慣例。

1842年的《南京條約》簽訂過程中,滿清代表耆英等人沒敢提出任何異議,道光帝接受全部條約內容,而且是割讓香港島,不是租借,何來拼死只允許99年之說?

1860年的《北京條約》,英法聯軍打到天津,咸豐帝逃到熱河,清政府在談判時毫無抗爭,完全接受了英、法開出的條件,而且是割讓九龍半島,不是租借,何來拼死只允許99年?

沙俄也趁火打劫,強迫清政府簽訂《璦琿條約》,割讓了烏蘇里江以東4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40多萬平方公里都不要了,你會相信清政府拼死護著彈丸之地九龍半島?

1898年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這次確實是租借99年,但這個99年不是什麼清政府拼死抵抗來的,而是洋鬼子可憐懦弱無能的清政府,在租借期限上讓了1年而已。

事實上,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租借地不是英國租借新界,而是德國租借膠州灣。

在1898年以前,列強侵佔中國領土都是強行割讓,就是直接把領土主權發生轉移,但1897年末德國強佔膠州灣,並在次年逼迫清政府租借膠州灣。3月,在簽訂《膠澳租界條約》時,德國獅子大開口,提出了很多要求,總理衙門低聲下氣,懇請對方讓一點。

德國公使海靖有些不耐煩,看著可憐的清政府,他回答說:“那就在租借期限100年裡讓你們1年吧,但其他的款項不能讓,否則我們就立即出兵,佔領東三省。“

清政府被嚇住了,只能點頭同意。

由於“租借”是德國首創的,有了中德《膠澳租界條約》的例子在前,後來的沙俄、英國、法國等也照著葫蘆畫瓢,強迫清政府租借領土時,租借期限都不超過99年,但這只是列強和清政府達成的一個默契,並非什麼國際法慣例,更不是清政府拼死爭取來的。

事實上,對列強而言,割讓還是租借沒有本質區別。只要有實力,即便租借期滿後繼續強行租借,清政府也沒有膽量拒絕,只是他們想不到近現代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949年,中國成為完全獨立主權國家;1997年,中國成為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國家之一,這個時候九龍半島99年的租借期已滿,即便英國想要繼續租借,也不是他們單方面說了算,就連以前割讓而非租借的香港島、九龍半島也只能雙手一併奉還。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仍然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英國人會在1997年履行租借協議,把香港歸乖乖還給我們嗎?恐怕不會是這樣的。

所謂租借期超100年就是對方領土,清政府拼死只租借99年的說法,不僅是不負責任的謠言,更是對清政府美化,希望大家不要相信和傳播。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想象一個很有畫面感的場景:

李鴻章代表清廷和英國公使進行談判。

英國人說:“香港這塊地,我看上了,借用100年怎麼樣?”

李鴻章臉紅脖子粗,義正辭嚴道“不行!領土神聖不可侵犯!”

英國人說:“那就繼續打仗吧。”

李鴻章離開軟了“都是朋友,何必傷了和氣。這樣,減一年,99年怎麼樣?”

於是,英國和清廷簽訂條約,割讓期限99年。到期後怎麼樣?不知道!


100年搞價到99年,哪裡有外交技巧?這不叫做“抵死不認”,只能說是“piapia打臉”!

“面對英國租借香港100年的要求,清政府抵死只認99年,因為一旦對某地實際佔領100年,這地方就成了他國土地。”

這件事我上中學時歷史老師就是這樣講的,現在我成了一名教師,也在網上給別人講歷史故事,發現這其實是一個流傳很廣的謠言。

某國對某地佔領100年以上,就成為該國固有領土,這種說法只適用於無主土地,像這種租借地絕對不能算的。

說的好像那些喪權辱國的晚清外交官很懂國際規則一樣的。


其實,設立租借地,租借期限只有99年,這其實來自於一次中德不平等條約簽訂。這個條約的名字也很有特色《膠澳租界條約》,說白了這個條約就是來租地方的。1895年,德國和俄羅斯、法國一起組織了“三國干涉還遼”,不要以為德國是慈善家,德國的真實想法是割讓膠州灣的青島港,作為自己在遠東的軍事基地。

慈禧一開始是拒絕的,可是當1898年德國軍艦開過來時,也只好同意了。談判代表是甲午戰爭中身敗名裂的李鴻章和風頭正盛的翁同龢,在談判中,德國駐華公使海靜提出租借100年,經過反覆磋商,最終搞到了99年,不能說翁同龢和李鴻章沒有外交才能,形勢使然,弱國無外交。

早在中英《南京條約》、中法《望廈條約》中美《黃埔條約》中,就已經規定,英國、法國、德國、都是日本的最惠國,享受“利益均沾”原則。於是在德國的示範效應下,英、美、法、日、俄等國都在中國找地方租借。也正是因為是租借地和劃分勢力範圍,所以不用打仗就能作出。

相比中德的《膠澳租界條約》,清末其他不平等條約都是戰敗求和,不存在和平磋商的租借,直接就是割讓。具體來說:

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割讓!永久性割讓!

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南端給英國。割讓!永久性割讓!

璦琿條約,割讓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凡公里土地給俄國。割讓!永久性割讓!

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遼東半島給日本。割讓。永久性割讓!<strong>

從中德《膠澳租界條約》後,大多數條約開始強調:租借而非割讓了。這時期的各個租借條約,幾乎都只是武力威脅,並沒有發生戰爭。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援引《膠澳租界條約》慣例,九龍半島大部租借99年,這次是租借了。

《旅大租地條約》《旅大租地續約》旅順和大連租給了俄羅斯,俄羅斯甚至把租借地改為“關東省”。

《廣州灣租界條約》,將廣州灣劃為法國租界,租期99年。

最搞笑的是意大利,1899年想要租借浙江的三門灣,軍艦來了看到福建海軍嚴陣以待,頓時嚇尿,放棄了租借要求,灰溜溜的走了。




那麼有同學要問了,設立在各大城市的租界,和這些租借地有什麼不同呢?

其實基本一樣,但是要注意一點,與“瓜分狂潮”中的大塊租借地不同,沿海沿江個城市的租界,實際上很多是地方官稀裡糊塗讓出去的。因為他們根本不懂國際法!

甚至,1842年割讓香港島時,清政府從皇帝到欽差大臣再到外交隨員,幾乎一致驚呼“英國人好厚道,這樣的條件對我們大清很有利!”的確,僅僅海關一項,就挽救了嘉慶以來的財政危機,賠款簡直毛毛雨,割地,香港島窮鄉僻壤本來也不想要!

新中國成立後,力量今非昔比,抗美援朝中能夠怒懟17國聯合軍隊,列強再也不敢主張什麼在華特權。所以,建國初期遺留的香港澳門問題,就順理成章的解決了。

九龍北1898年割讓,1997迴歸,這是一個巧合,也正是鋼鐵公司的外交技巧和鐵娘子的無奈。


歷史知事


可能很多人都忘了上世紀80年代,鄧公與撒切爾夫人在北京的幾次較量了。

香港之所以能夠安安穩穩地回到祖國懷抱,絕不是因為99年的租期到了,而是因為中國強大了!英國如果不交出香港,中國寧肯魚死網破,也要收復失地!


1982年9月24日,這是一個非常普通的日子,卻註定要被載入史冊。因為這一天,鄧公與撒切爾夫人第一次見面。他們要討論的問題,卻牽動世界人民敏感的心。

這個問題,就是香港主權歸屬。

撒切爾夫人的立場很簡單:英國在香港依然有主權,百年前與清政府簽訂的條約依然有效。撒切爾夫人的言外之意,便是英國根本就沒打算把香港歸還中國。

鄧公早知撒切爾會來這一套。於是,針鋒相對寸步不讓地對她說:“我們今天要解決的問題,不是香港的主權歸屬。而是到了1997年的時候,如何收回香港。”

鄧公此言雖平淡無奇,卻暗藏殺機。因為在鄧公的眼裡,香港主權問題還有什麼可談的?必須是中國的!而他所說的如何收回香港,言外之意:必要時候,我們會動用武力解決香港問題。

此番話,幾乎類似於“勿謂言之不預也”!除此之外,鄧公還警告撒切爾夫人以及英國政府。

“如果不收回,就意味著中國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國領導人是李鴻章!”

英國人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恥辱,中國從未忘記,也不敢忘記!當年中國積貧積弱,任由帝國主義列強踐踏主權。如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再無李鴻章了!

在雙方第一次較量裡,鄧公不忘國恥,果斷拒絕了英國的無理要求。

當然了,鄧公的這一次談判,不僅僅是中國自己的問題,而是全世界被英國壓迫的殖民地人民的問題。香港如果能夠和平收回,固然能夠給世界人民以激勵。

因此,不論是英國還是中國,對此次會議都格外重視。鄧公在這次會議裡,無疑維護了國人的根本利益。


此舉,無疑狠狠地抽了英政府一個巴掌。在會議談判結束之後,撒切爾夫人估計是因為心神不定,在走臺階的時候,差一點摔倒。這個小插曲,也是給英國的囧狀,增添了幾分。


1983年6月,撒切爾夫人帶著香港問題,再度來到中國。

這一次,撒切爾帶來了新方案:以主權換治權。什麼意思呢?英國政府在1997年,按時交還香港,但是香港必須由英國人參與治理。換言之,雞是給你了,但是下的蛋得給我。

介尼瑪,撒切爾真特麼歹毒!主權換治權,沒有治權,主權還算完整嘛?

這次會議從7月,一直持續到9月。英國人在治權問題上,寸步不讓。最終,解決問題還需要鄧公出面,他只說了一番話:

中國1997年收回香港的政策不會受任何干擾、有任何改變,否則我們就交不了賬。我不解決這個問題,我就是李鴻章。誰不解決這個問題,都是李鴻章。

除此之外,鄧公還單方面表示,如果英國還在香港主權問題上糾纏,難道,中國政府將會在1984年單方面提出解決香港問題的方案。

話說到這個份上,那還有什麼談判的餘地?

當時,英國剛剛打贏馬島戰爭,勝利似乎讓這幫英國佬以為,自己真的夢迴日不落帝國的輝煌了!於是,他們想以同樣的方式,解決香港問題,那就是武力。

為了保住香港,英國竟然以武力威脅!

然而,100年過去了,中國真不是清政府那個軟慫貨了!只要英國想打,中國政府一定會奉陪到底。


兩強相爭,唯有勇者獲勝。中國人民連死都不怕,還怕打仗?和平固然重要,可是主權一再任人踐踏,決不能忍。倘若香港歸屬權不能妥善解決,那麼中國還當什麼五常?

終於,經過兩年的艱苦談判,英國人終於承認香港主權歸屬中國所有了。並且,在香港的治權問題上,雙方一致認為應該“港人治港”。事實上,從1997年香港迴歸,港人治港作為一項基本國策,也從未發生改變。

在香港的問題上,從來都不是99年和100年的問題。香港島在1842年可是永久割讓給英國的,按照國際公約,香港島就是英國的領土了。然而,英國保住香港島了嗎?

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就有人提議順便收復香港。然而,毛主席卻做出英明的決策:

在一定時期保留香港自由港的地位,由英國人暫時管轄,這就等於把美國對中國的封鎖線撕開一個缺口。

而當時,在中國大陸上的其他租界,已經完全都被收復了。新中國成立時,毛主席就鄭重地向世界人民宣告,過去清政府及國民政府同帝國主義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全部作廢。



什麼99年,什麼100年,即便是永久割讓,只要國家強大了,統統都可以拿回來!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自古以來香港都是中國的固有領土,豈能任由英國佬在此放肆?

不服,那就放學後操場,單挑!

有人說連續租借100年,這塊兒領土就歸別人了,完全是無稽之談!國際公約裡沒有這一條,所以還是不要以訛傳訛了。


祗樹


英國租借香港的新界,租期為99年,而不是整個香港。香港在歷史上分為三次割讓給英國,第一次簽訂《南京條約》,將香港島永久割讓給英國;第二次簽訂《北京條約》,將香港的九龍半島割讓給英國;第三次簽訂《新條約》,將香港的新界租借給英國,租期為99年。

既然前兩次都是永久割讓給英國,英國也不傻,為何只是租借99年呢?其實他們的居心更加的可怕。

1、安撫中國

在多次割據中國的領土當中,他們已經賺取了很大的利益,也是引起了很多中國民眾的反感。清政府多次割讓領土,讓很多的愛國人士紛紛奮起反抗,衍生出的太平天國運動可是讓列強的利益受到很大的觸動。

說白了這些列強就是當了婊子還要給自己立牌坊,為了中國人的憤怒,防止中國人反抗,他們在條約上只寫了租借二字。其實他們的目的很明顯,那就是中國太過懦弱,就算事先寫的租借,到最後也能不認賬,整個香港都是屬於英國的。


2、國際上的慣例——100年即永久

看似100年和99年差不多,其實兩者相差甚遠。99年代表的是租借,但是100年則不是。在國際慣例上有一個規定,那就是租借出去的領土如果達到了100年及以上,那麼本國就會默認這塊領土不屬於自己,而殖民國將擁有永久使用這塊土地的權力。

雖然當時的清政府腐敗無能,但是為了維護更大的利益,堅持進行反抗,英國不得已才租借了99年,而事實上在他們眼中99年已經是永久,畢竟中國太過懦弱,他們也不相信中國以後有反抗的權力。


但是他們永遠沒有想到,一百多年前那個主權都沒有的東亞病夫,咋個短短百年已經遠遠的的超過了他們,甚至讓他們望塵莫及。

在香港迴歸前夕,即1982年9月,英國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訪華,和當時的鄧小平同志商議香港的歸屬問題,撒切爾夫人態度強硬,想要爭取香港的歸屬問題,但是鄧小平同志更加的強硬。要知道從民國開始就已經不同意英國同清政府簽訂的各種協議,奈何那個時候的中國國力衰敗,根本沒有權力要回香港。但是今時不同往日,中國強大了,有權力了。


最後經過商議,中英簽訂了《中英聯合聲明》,不光是新界,整個香港都應當屬於中國。

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迴歸,失去了數百年的香港終於迴歸了母親的懷抱。在這百年當中,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喜悅,更是欣慰祖國母親的強大,中國站起來了,整個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一頭屹立在東方的雄獅傲然挺立。

打字不易,感謝您的觀看。如果感覺本人寫的還不錯的話,輕輕點一下關注。如果有什麼意見,大家可以多多評論,我們一起來討論問題。謝謝!


歷史清單




看到“租借”、“拼死”、“99年”時,我腦中出現一個談判的畫面:

英國人:把香港的“新界”租借給我們大英帝國怎麼樣?

李鴻章:這個嘛,是可以的,不知道貴國打算借多少年?

英國人:先借一百年吧!

李鴻章懇求著說道:太多了,請問能不能少借幾年?

英國人斜著眼睛說道:少借幾年?哼,跑來跟我們談判了。算了,給你個面子,就少借一年吧!99年。

李鴻章很無奈地說:好吧!謝謝!代我向女王問候……

英國欺凌大清軟弱,先後讓大清割讓了香港島、九龍半島,租借了新界




英國絕對是十九世紀欺負中國最多的一個國家,這也難怪,誰叫大清國當時羸弱不堪呢?

十七、十八世紀的中國還算強大,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治理下,大清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也就在這個時候,因為閉關鎖國,中國停滯不前,而歐洲的工業時代卻來臨了,生產率極大提高,武器等裝備發展迅速,於是,歐洲各國加強了對外侵略的腳步。

對於當時的大清,各國早期採取的是商業滲透,特別是鴉片等貨物不斷輸入大清,大批金銀被歐洲各國帶回,這些國家中,英國絕對算是一個大佬。

十九世紀初,英國大量的鴉片充斥著中國市場。眼看中國被“溫水煮青蛙”,這時道光帝看出了威脅,林則徐也在“睜著眼睛”看世界,君臣二人的共識就是鴉片誤國。於是,轟轟烈烈的禁菸行動在林則徐的手下展開了。



說實話,“禁菸行動”效果不錯,但是也惹惱了英國人。1840年,爆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人沒有打贏這場戰役,因此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不說賠償的金錢,也不說給予大英帝國的優惠通商政策,在這裡,只說割出去的香港島,這是無條件、永久割讓,白紙黑字。

英國人是嚐到甜頭了,他們終於知道,大清原來是一頭“黔之驢”。不久後,英國帶著法國捲土重來,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這次是1856年,看來英國人缺錢了。

大清一樣還是打不過,1860年,清帝咸豐都跑熱河去了,那就再籤不平等條約,於是《北京條約》就這樣簽完了。還是一樣賠錢、割地,割哪裡?永久割讓九龍半島。

永久割讓,意味著地方歸人家所有了。

1898年6月,英國又向大清租借了新界,這樣省事,不用打仗就能獲得土地。從那一刻起,香港三大地方,悉數進入了英國人的控制之中。

為什麼是租借99年



俗話說得好,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此話不假,各國列強隔三差五來中國侵略一番,英國、法國、俄國、德國、日本,先後來到了中國搞侵略,賺“外快”。大清是一個也打不過。

1898年3月6日,德國向大清租借膠州灣,能不答應嗎?人家已經佔了膠州灣了。大清國當然答應了,關鍵是惹不起。德國要求租期100年,大清提出“少一點”,於是德國就減了一年,成了99年

這下,英國人眼紅了,怎麼能這樣?這中國土地得來也太容易了吧!太划算了。於是,英國也厚顏無恥地要求租借,慈禧當然不敢得罪大英帝國了。於是,英國在1898年6月9日開始起,租借了香港新界,租期也是99年。



法國一看,還是租借好,不需要打仗,就能忽悠一塊土地,於是在1899年租借了廣州灣,期限照葫蘆畫瓢,也是99年。

對於香港新界,英國採取的是租借,主要是因為省事,沒有其它。如果要繼續割地的話,必須再打一仗才能達到。因此,英國學了德國這一招:租借。到期後,如果中國繼續軟弱,那就繼續租借。

為什麼是99年?沒有其它,和德國人學的,並沒有非常複雜的原因。

大清為了將租期降到99年,到底有沒有死拼?



有一個特別像真事的傳說,說大清為了把租期降到100以下,據理力爭,奮力死拼,為什麼要死拼呢?傳說租期真要到100年了,對方可以把土地據為己有。

這是一個假得不能再假的消息,大清李鴻章他們死拼?靠什麼死拼?人家那頭提出租借,這頭沒多久就答應了,沒有打仗,沒有激烈的交鋒。租借的國家又不是英國一個,德國、法國、日本統統都有租借,清政府害怕人家的堅船利炮,在惶惶不安中,在極度無奈中,答應了英國的請求。

也許,簽完協議出了門,李鴻章等人會啐口唾沫,大聲問候人家的女王及其祖宗,但這些是毫無用處的。可以肯定,沒有死拼,也沒實力死拼。

至於租期到100年就成為了人家的國土,這是無稽之談。人家實力強了,租借個三五十年都可能轉成別人的國土。但如果自己方實力強了,不要說租出去99年的,租出去上百年的,甚至割讓出去的土地都能拿得回來。

二戰後,廣州灣、膠州灣回來了,旅大等地也回來了。



新中國建立後,鄧公和撒切爾夫人談判,發表強勢語言,九七年之前,要把英國租借的新界還回來,就連割讓出去的香港島、九龍半島也統統要還回來,因為那是逼迫簽訂的條約,新中國不認。如果不還,那就開戰。

面對鄧公的堅決,鐵娘子撒切爾夫人不鐵了,出門因腿軟摔倒在地。她被小個子鄧公迸發出的能量折服。

1997年,香港三地回來了,被葡萄牙佔了幾百年的澳門也在1999回來了。一切,都是實力說話。



面對英國提出租借香港百年的要求,清政府沒法死拼,也沒實力死拼,只是象徵性地提出了減少租期的要求,英國答應了,參考了德國的租借時間,定為了99年時間。


藍風破曉


你去商場看看商品的價格標籤,大多數都是9.99,99.99,反正就是帶了兩個九,差一點就成整數了。清政府跟西方列強簽訂租借協議,列強們要求租期為100年,清政府就低聲下氣的乞求道,可否少一點,列強們就大方的說,那就99年吧!這跟你去商店買東西一樣,你認為貴了,要求賣家便宜一點,人家就給你少一元;當然你覺得價格還是偏貴,你可以不買;但是清政府卻無法討價還價,因為他沒有討價還價的資本。從晚清開始的百年屈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國弱無外交,兵疲無國防,沒有強大的實力做後盾,只有任人宰割。

1897年11月13日,三艘德國軍艦進入膠州灣,不到24小時德軍佔領青島;清軍將領章高元的守軍共三營一千五百人,一槍沒放被德軍趕出青島。事件發生後,清政府寄希望於通過外交途徑收回青島,畢竟中德兩國友誼深厚,邦交敦睦。在清政府看來,德國軍隊是一支兵精械利甲於歐洲的部隊:淮軍的新式操練,採用德國陸軍操典;北洋海軍的主力軍艦;也主要購自德國。在以往中德交往中,從未發生武力衝突。清政府原指望藉助外國力量迫使德軍退出膠州灣,但一切努力都徒勞無益,德國則繼續顯示其強硬立場,決定派德皇兄弟亨利親王率領第二艦隊前往中國。1898年3月6日,李鴻章、翁同龢、海靖簽訂了《中德膠澳租借條約》,規定將膠州灣及南北兩岸租與德國,租期九十九年。清政府根本沒有與德軍交戰的膽量,更沒有與德國談判的籌碼。

德國兵不血刃的佔領了青島,使得其它西方列強紛紛效仿,這可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無本萬利的買賣。沙俄以支緩清朝擊退德軍為藉口,很快佔領了旅順、大連,並提出要租借這兩地,以便隨時支援來犯清朝的外敵;1898年3月,李鴻章與沙俄簽訂《中俄旅大租地條約》,租期為25年。沙俄佔領旅順後,英國為了對抗沙俄,提出租借中國的威海衛,當時威海衛被日本佔領,清朝支付了日本賠款後,將威海衛租借給英國,租期25年。法國見俄國與英國都在中國有租借地後,於是強迫清朝將廣州灣租給法國,租期99年。英國為了遏制法國在廣東勢力的增長,又強迫清政府將新界租給英國,租期99年。

西方列強明義上是租借清政府的領土,實際上將租借地當成它們的殖民地來統治,且沒有給清政府一分錢的“租金”。儘管租期是99年,但是租期到了後它們完全可以強佔不還給清政府,還亦或不還,全憑雙方實力講話。香港的租期在1997年到期,英國政府就沒有打算將香港歸還給中國,還提出一系列的無理問題。新中國當然不是清政府那麼軟弱可欺,鄧小平與鐵娘子談判時有理有據,剛柔並濟,且在主權問題上絲毫不讓步,最終迫使英國同意歸還香港給中國!


大秦鐵鷹劍士


文史頻道第57期之不平等條約

香港分為香港島,新界和九龍三個島嶼。

英國人通過3個不平等條約,佔領了整個香港。

1842年,中英鴉片戰爭結束,清政府和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北京條約》,割讓九龍給英國。


1898年,中日甲午戰爭結束,英國趁火打劫,強迫清政府簽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新界,期限為99年,到1997年6月30日期滿。

英國人就是通過一步步蠶食鯨吞,讓整個香港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

根據歷史記載,英國本來打算租借新界100年。

但李鴻章聽說國際上有個慣例,一個地區如果被佔領超過100年,那這個地區將不屬於原宗主國。

李鴻章堅決不同意新界租期100年,雙方經過商量,最終定了99年。

在李鴻章看來

99年的時間中國肯定能崛起,強加給中國的這些不平等條約,將不復存在,割讓的領土也會收回。

在英國人看來

清政府腐敗無能,簽訂的條約99年和100年,沒有實質性的區別。

如果租借到期,清政府無力挽回敗局,那麼英國將能夠繼續佔領新界。

讓英國沒料到的是,經過半個世紀的奮鬥,中國開始崛起。


1982年撒切爾訪華,中國領導人傳達了收回香港的通知。

撒切爾夫人在走出人民大會堂時,摔了一跤。

撒切爾摔倒這件事,被認為是英國人開始走向衰落的標誌。

在1997年7月1日,中國收回了整個香港。

—End—



文史頻道


九十九?這叫爭取?

1.如果中國沒有完成了最小成功概率的革命事件,反而就此沉淪的話,那“九九年”就會變成是“久久年”了!這是英國人玩的一個“文字遊戲”而已!

2.如果有人要問英國人還要不要臉,還守不守信用這種問題的話,那我在此無話可說!英帝國到處跑馬圈地,靠的不是外交與談判,而是他可以全球投放的英國無敵大艦隊。這個世界上真的出現過“日不落”帝國。英國殖民地曾橫跨亞歐大陸,在英國本土以及英國殖民地上,太陽真的可以永不落下!

3.英國曾在歐洲大陸縱橫捭闔,在歷史上得到了“攪屎棍”的美名,仗的是其強大的海軍實力、廣袤的殖民地和無與倫比的外交實力。分裂的歐洲現狀,使歐洲各國進入了一種“平衡”的狀態。後來世界大戰爆發,“平衡”進入破局。英國迅速失去了對“秩序”的把控,加拿大獨立了,北美獨立了,印度獨立了!英國又回到英倫三島的尷尬局面。

4.值得一提的是,西班牙無敵艦隊覆滅了,滿清皇室滅了,俄國皇室滅了,埃塞俄比亞皇室滅了。英國王室卻活蹦亂跳地活到二十一世紀,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5.現在網絡上,有人開始給清洗白白,說什麼九百六十公里是滿清奠定的,再例舉出一二三亖來,太扯蛋。德相俾斯麥曾說過,“解決當代重大問題靠的不是外交與談判,而是鐵和血。”如果沒有毛公,鄧公以及四萬萬民眾鮮血的鑄就,哪有九百六?哪有香港迴歸?自1840年的“一鴉”到1951年的“抗美援朝”,中國受外來列強的欺辱長達一百餘年,在那暗無天日的社會里,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拋頭顱灑熱血,多少先賢烈士悄悄的死去,他們只有遺憾,卻沒有怨恨。新中國與滿清被清粉到處亂塗亂畫,搞得好像是繼承關係一樣,我要在這裡大聲說明,是推翻關係,別在偷換概念了!

6.至於說是李中堂的“爭取”,就悲哀了!“艘大而水淺”,李鴻章給滿清背黑鍋了!不過以我看李鴻章也太軟了,如果他當時掛印離去,慈禧拿他有什麼辦法!


千古亭榭


和嫁妝論一樣,都是滿清餘孽,弱智,啥缺,白痴,雌貨…思維言語方式。目的還在找存在感!言外之意香港,澳門迴歸,還要感謝滿清反動政府?扯犢子吧!國家強大,有實力一切為零,規則可以由我們定!這世界上有啥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法?況且滿雜那時還沒有現在意義的國際法!這些滿清餘孽白痴…如魯迅筆下的阿q,幻想著精神勝利法!意淫,無知,無覺,無恥之徒!被人暴cei後割地賠款,下跪求饒都能找出理由?可見滿清餘孽可恥極至了!那一千三百多個賣國條約,可都有文書檔案,你滿清餘孽消毀不了……2019-2-24










cpcycc


其實不僅僅是香港新界的租借期限為99年,還有給法國的廣州灣,給德國的膠州灣,期限都是99年,只是這些地方還沒到99年就被收回去了,所以也沒多少人關注。

至於為啥是99年了,有的人說9是清朝的吉祥數字,個人覺得有點瞎扯;有的人認為是雙方的談判互相退了一步,才會“租借一百年中,讓掉一年,總算99年”,貌似有道理,還是沒依據;最可信的說法還是很多人認為的按照慣例,一個國家對另外一個國家的土地租借時間超過100年,土地自動歸屬於佔有國。

慈禧一直被罵的很慘,她的禍國殃民是毋庸置疑的,有這麼一個主子,李鴻章也只能跟著是最窩囊的外交家了。不過在英國割讓香港島的時候,掌權的還是道光帝。後來租借新界時,掌權的是慈禧和光緒帝,清政府卻還是留有餘地,死活只同意了99年。

一,鴉片戰爭後,中英簽訂《南京條約》

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落後就要捱打,列強對我國發起戰爭是都不需要正當理由的。

十八世紀初,英國為了扭轉貿易逆差,給中國輸入大量的鴉片,不僅掠奪白銀,還弄得很多國人迷戀鴉片,最後是家破人亡,民不了生。

林則徐的“虎門銷煙”是完全正義的行為,不過損失了利益的英國不樂意了。英國在1840年的6月發動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朝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王朝哪裡是它的對手了。

這場戰爭斷斷續續打了兩年,最後以兩國簽訂《南京條約》而結束。

二,多次談判後,同意期限為99年。

1842年8月29日,道光帝派欽差大臣耆英、伊里布與英國璞鼎查在南京下關江面的“皋華麗號”英艦上籤下《南京條約》,又是割地又是賠款,才終結了第一次鴉片戰爭。

《南京條約》明確規定,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之後英國又通過1860年的《北京條約》和1898年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完成了對整個香港的佔領。

《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道光帝幾乎是同意了英國的所有要求。不過後來在租借新界的期限上,清政府卻沒有滿足英軍100年的要求,而只同意99年。

怎麼說了,只能說英國老謀深算吧。一個說法是按照慣例,一個國家租借或者使用另外一個國家的土地過了一百年,那土地就是歸這個國家所有了。

而清朝通過和英國談判,最後應允99年。

不過很多學者都說沒有找到相關的法律依據,也許是約定俗成吧。因為英國在1941年把百慕大群島上的摩根、特克爾、聖大衛三島租借給了美國,期限也是99年。

1997年7月1日,暫緩收回多年的香港終於還是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至於英國租借給美國的島嶼,期滿後會怎麼樣,就不知道了,我們拭目以待吧。

我是木魚,小女子一枚,卻痴迷於近現代史的風起雲湧,每日更新,喜歡就關注我吧,感謝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