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愛好者為啥想著添置鏡頭?

哨爺侃攝影


攝影愛好者為啥想著添置鏡頭?


要讓我說,攝影愛好者想添置鏡頭,和我們女生想買衣服的心理是一樣一樣的。

女生的衣櫃裡永遠都缺衣服,攝影愛好者的攝影包包裡也同樣是缺鏡頭。

您想想是不是這麼回事兒?


女生的第一件衣服,和攝影愛好者的第一枚鏡頭的作用是一樣的,都是必須品。

女生買第一件衣服的首要功能是為了遮擋,是為了禦寒、保暖;攝影愛好者的第一枚鏡頭是為了體會攝影知識,和學習攝影器材怎麼操作和使用。

相當於馬斯洛需求的第一層。

馬斯洛需求理論告訴我們,人類的最基本需求,是吃飽穿暖。

當人類完成了“吃飽穿暖”的生存需求之後,才會有精力去思考,才會再往上一個臺階,去追求怎麼吃得更精緻,怎麼穿得更舒適……這些精神層面的東西。

具體表現就是——

女生買衣服,會在“遮羞、保暖”之外,再注重款式,配飾,整體穿搭風格;

攝影愛好者買鏡頭,會在“拍下來”之後,注重成像效果,是否防抖,畫質如何……

說直白一點,就是階段性需求不同。

所以——買吧!

我是柳侍墨,悟空問答的“優質提問官”就是我!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您點贊、轉發~~O(∩_∩)O~~

喜歡就來關注我吧!

記得給我留言吖~~(。・∀・)ノ゙


柳侍墨


攝影愛好者為啥經常想著添置鏡頭呢?簡單分析原因如下:

1、一般入門級別的鏡頭無法滿足畫質等層次變化的要求,所以想添置更換鏡頭了。

一般攝影愛好者第一次購買的鏡頭都是相機的套頭,素質很一般,比如不是大光圈,無法虛化和突出主體和主題,再使用一定時間後,發現了這些不足,就開始蠢蠢欲動想更換鏡頭了。

2、發現新的有興趣的題材,需要彌補焦段、補充鏡頭的不足了,所以想添置更換鏡頭了。

由於一般入手第一次的是相機的套頭,焦段一般在24-105MM,無法滿足拍攝花卉、鳥類、體育等題材的攝影要求,所以使得攝影愛好者有了購買的衝動,購買了不同焦段的鏡頭。

3、收藏、收藏、再收藏,對某個鏡頭的興趣產生了無法抵擋的興趣,所以想添置更換鏡頭了。

根據鏡頭的產地分類主要是日系鏡頭和德系鏡頭。日系鏡頭主要是色彩的還原性比較好,德系鏡頭的層次感比較強。市場上中國的鏡頭也逐漸佔領一定的市場,主要是價格比較低廉。那麼由於攝影愛好者發現自己特別喜歡某個鏡頭的色彩、層次、結構,甚至僅僅喜歡的是外型外貌,那麼他就會攢錢購買那個心儀的鏡頭了。

4、被某個攝影名家老師或者身邊的大師們忽悠了,認為自己必須進某個鏡頭才能拍出大片,一直心儀某個鏡頭,整天想著入手。

聽了一次攝影名家的講座,看了一次名家的攝影展覽,有的攝影愛好者就開始沉醉於某個名家的鏡頭使用技巧了,蠢蠢欲動,非某個鏡頭不入。

總之,買你買得起的最貴的鏡頭,你將事半功倍,有益於你的攝影作品的層次、意境、質感,你才會創作出更棒、更美、剛容易獲獎的攝影作品。


以下是我使用賓得一般的普通鏡頭創作的足球賽的攝影作品,我已經很想更換我的鏡頭了,我攢錢啊!!!以下就是我拍攝的當天的部分攝影作品,使用賓得K1、K5ii相機,賓得DFA28-105、賓得FA100-300PZ鏡頭,後期採用LRCC處理,請您欣賞!

2019年4月8日晚19:35分,2019CFA中國之隊“絲綢之路華山杯”渭南國際青年足球錦標賽中國U16國家男子足球隊和吉爾吉斯共和國U16國家男子足球隊的比賽在陝西省渭南市體育中心正式打響。中國隊第二場贏了!2019“絲綢之路·華山杯”中國隊6:0擊敗吉爾吉斯共和國隊。中國隊進球的隊員分別是6號陳諾1個、8號葉子民2個、11號賈博琰1個、18號劉軼恆1個、19號王韜1個。

謝謝欣賞歡迎關注我的驪泉影像今日頭條!

歡迎您在評論區討論。


宋渭濤驪泉影像


數碼單反相機的特長就是可以更換鏡頭。通過更換不同的鏡頭,來達到一種特別的效果。新入門的小白,用的大多是小光圈大變焦的萬能鏡頭。這種鏡頭雖然什麼都可以拍,但是拍的效果不那麼好。所以等到對攝影有了一定認識後,有了想拍出特殊效果和想提高的願望,第一個想法就是要添置鏡頭。比如很多人,在開始買相機,買的是一個18-135或者24-105鏡頭。等到水平有所長進了,就開始想添加一個標準的大光圈鏡頭,等到覺得大光圈用的效果不錯後,就開始琢磨在廣角端35焦段再添一個風光鏡頭,然後人像再添一個美人鏡頭。最後就是器材越來越多,拍的照片卻越來越少。拍照變成了副業,而買器材,把玩器材變成了主業。平時工作忙沒時間拍,等到有時間了又想著出去旅遊,相機變成了旅遊記錄器,攝影創作則僅僅是一個夢罷了。同時相機精巧的機械構造,又加上覆雜的結構和不同的鏡頭組合,就像買了一個收藏品,對內心產生了一種極大的滿足感。這就是愛好者想添置鏡頭的原因吧。

謝謝關注我的今日頭條


任吉的雲吹


哈哈哈哈,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首先我不是個器材黨,我自己玩的也是渣渣設備,做器材黨的資格都沒有)

第一方面,鏡頭有很多不同焦段,本身作用就不同,所謂的某某焦段,某某鏡頭能替代另外一支的說法就有問題,所以如果自己手裡有錢,捨得花,體驗很多鏡頭蠻正常的,只要負擔的起就無所謂。


人的慾望是不會滿足的,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只是自己能不能承受而已。

愛好者跟幹活的人不一樣,不存在量入為出,本身就是個愛好,開心就行,折騰也是個樂趣。

“夠用”“沒技術拼器材”這種說法本身就比較偏激,不是說拍不出片就不能玩鏡頭,跟玩手辦的人一樣,你覺得他不可理喻,他覺得你不懂信仰。

第二方面,絕大多數人使用的也就是普通器材,一開始預算不會太多,所以只考慮全面,到後期需要會更精準,對症下藥添置新鏡頭也就不難理解了。

總之一句話,有經濟實力,也願意添置,那就添置吧,不滿意了再賣出去的來回折騰也是攝影的一部分。


攝像liy


為什麼我們想要添置鏡頭

第一:首先就要說一類人,攝影攝影設備的發燒友,這類發燒友就是什麼設備都想去去添置,就是出於內心的喜好。

第二:需要滿足虛榮心的這一類,一些玩攝影的,需要別人其它人對自己吹噓,那就是,買設備,設備多,代表夠專業。這類人也是我最不喜歡的人。

第三: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我現在有兩隻鏡頭,24-105 L的 和50stm的,一般情況夠用了,但是我還是想再去購買些其他的鏡頭,比如16的 35的 85的 總想知道它,他們的區別(雖然資料已經看了很多次他們的區別,但是跟實際中自己真實的體會,還是相差很遠)。

第四:就是因為工作原因,因為根據工作去配備相應的鏡頭會帶來極大的便利性,但是資金不充裕,所以說也會有這種想法。


王小明Classmate


攝影愛好者為啥想著添置鏡頭?

作為攝影愛好者,一但突出了初學瓶頸期,往往會感到初學攝影時購買套機,已不能滿足拍攝片質,於是有了相機和鏡頭升級的想法。

鐵桿攝影愛好者,除了升級相機外,重點放在添置鏡頭,於是就有了“盤它”的衝動。話說攝影鏡頭大小三元,定焦、人像鏡頭、超廣角鏡頭、遠攝長焦鏡頭、衡定光圈、浮動光圈若要“請齊”,其投入購買鏡頭的資金,在二三線城市足可買一套住房。



有攝友講拍攝運動題材、拍鳥圖添置鏡頭花銷最大,人像攝影師會說未必?除了大三元,35、50、85定總得考慮入手?風光攝影師同樣會說,除了大三元,超廣角、移軸、魚眼鏡頭總得配置?





攝影玩家若不理性控制鏡頭添置,必將是個無底洞,比如50定焦鏡頭,從1.8升級至1.2或0.95f,數字變化不大,但投入資金已發生的“量變”,圈內有句話叫“攝影窮三代”,比喻玩攝影是一項投入不小的資金,沒有經濟實力升級器材設備,以達拍攝要求,的確想“盤”入是件苦惱的事。

回到現實中作為普通攝影愛好,擁有一套大、小三元鏡頭,外加一枚定焦十萬內“打住”足夠使用。若作為拍鳥重點購買一隻600以上遠攝長焦,若拍風光,擁有一隻性能極好的超廣角鏡頭足也。若要滿腦子的考慮盤鏡頭升級器材,沒經濟實力或無攝影作品賣出,擁有一枚喜愛的鏡頭也該滿足了,畢竟業餘愛好過度投資鏡頭實屬衝動。

【縱橫攝影、玩機攻略】侃攝影聊器材,深度討論歡迎關注。


哨爺侃攝影


添鏡頭也是近半年的事,工作忙,可生活是鮮活的,要有載體,感覺照片最合適了。以前窮玩單反,從海鷗DF-1,換二手的佳能膠片照機,那時也沒什麼想法,就覺得佳能太先進了,喜歡是喜歡,只喜歡相機,拍照就是留個影。你能理解嗎?今天叫器材黨。這還真不假,照片拍得不怎麼樣,有各類相機7臺。近來看了些書,泡了幾個論壇,被教唆出什麼銳度,虛化,前景,黃金分割點,覺得宇宙鏡也許不夠用了,開始換紅圈,定焦,又開始用RAW格式,發現電腦顯卡跟不上了。我的天,換卡事小,我還要學後期?可發個朋友圈有必要嗎?純玩自己開心就好。4k屏是8百萬像素,現在看,除非你是專業隊,否則宇宙鏡也夠了,C畫幅也夠了。






排骨青菜獅子頭


謝謝提問。

我是時光記錄者,志立於攝影技巧和攝影作品的分享,感謝各位的支持,小編將持續為大家更新更優質的攝影作品,關注小編,獲取更多攝影技巧。

攝影愛好者為什麼總想添置鏡頭?

攝影愛好者在中國攝影界佔居很大的比例,也是中國攝影產品的消費主力,下面我們就講講攝影愛好者為什麼總想添置鏡頭。

一.風格飄忽不定。

大多數攝影愛好者都沒有自己獨特的拍攝風格,在他們眼裡什麼照片好看,他們就拍攝什麼,如:今天拍攝人像,明天可能就拍攝風光,後天就有可能玩微距攝影,而拍攝不同風格的照片,需要的器材可能有所不同,那麼就需要不斷的添加攝影器材。

二.經濟實力和照片要求。

攝影愛好者大多數都是業餘攝影師,專業攝影師是靠攝影這門技術生活,而業餘攝影師幾乎都有正式工作,只是將攝影作為一種愛好,普遍經濟實力都很好,一款相機玩一段時間之後就可能不在玩了,這時候就需要換相機和鏡頭。在接觸攝影的過程中,慢慢的發現器材的好壞,對照片好壞有著直接的影響,也會換相機或鏡頭。

三.對攝影行業的漸漸瞭解。

很多攝影愛好者接觸到攝影這個愛好,都是從朋友或別人推薦瞭解的,剛開始也不知道哪一款相機到底好不好就入手,但隨著慢慢的接觸,就會發現自己使用的相機有很多缺點,想換一款。比較適合自己的相機或鏡頭。

總結:三流攝影師比的是器材。二流攝影師比的是技術。一流攝影師,比的是思想。希望各位以後在攝影過程中,不要太注重器材的成敗,不去在乎一下自己技術的提升和思想的表達。

謝謝各位


時光丶攝影


技術是王道,設備是保障!




晚家影隨行


拍攝作品最主要的就是鏡頭,不同的鏡頭可以適應不同的場景,這樣就可以拍攝到想要的畫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