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是“君王死社稷”?專家:這年頭三觀不正的人真多

一、崇禎十七年的大明朝

崇禎皇帝是“君王死社稷”?專家:這年頭三觀不正的人真多

明朝崇禎十七年,整個大明帝國亂成一鍋粥:姑且不說關外從明朝地盤上分裂出去的清國(這時候還不能算朝)隔三差五騷擾明朝邊境,單說大明朝國內。

此時北方闖王李自成的事業如火如荼,而南方,張獻忠的反明大業也不遑多讓——早在此前,張獻忠還攻下鳳陽,挖了明太祖朱元璋的祖墳,這件事在當時,震動了整個明朝朝堂,還連累了安徽省各級相關官員的身家性命。

當然,崇禎帝也為此哭暈在廁所裡——畢竟在崇尚慎終追遠的古人眼裡,祖墳可是神聖的

說白了,崇禎十七年的大明朝,可以用天下大亂來形容,而崇禎帝第一頭疼的事兒,應該不是關外的清國皇帝皇太極,而是李自成和張獻忠這一南一北兩個農民軍首領。

說實話,論起領導能力,李自成和張獻忠真心不怎麼樣,就說李自成,攻入北京以後,一來拿不出像樣的施政綱領,二來也組建不了像樣的官僚集團。從這不難看出闖王的治國水平和治國意識。

然而就是這樣的李自成,居然能在多次被崇禎帝的大軍打得全軍覆沒以後,又能在短期內聚集十幾萬大軍,繼續折騰明朝。

歸根結底,不是李自成本事有多大,是明朝爛透了,爛到家了,老百姓沒了活路,只能跟李自成混,最起碼不至於做餓死鬼。

所以,李自成才有本錢一路高歌猛進攻入北京。

二、崇禎帝為啥死的

崇禎皇帝是“君王死社稷”?專家:這年頭三觀不正的人真多

近年來,關於明朝,有人說明朝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其實這句話前半句沒問題,畢竟從明朝永樂帝朱棣開始,大明朝就遷都北京,而北京再往北,一直到崇禎七年,還一直是蒙古各部的地盤(崇禎七年,清國皇帝皇太極逼死漠南蒙古的林丹汗,清國吞併漠南蒙古)。

而“君王死社稷”就經不起推敲了。

所謂“君王死社稷”,如果用來指君王抵抗外來侵略而殉國,那是沒毛病的,比如說商紂王最適合用這個比喻:畢竟商和周當時是兩個國家,周武王大軍攻入朝歌城,商紂王見大勢已去,於是自殺,這種情況可以視為“君王死社稷”。

而崇禎帝為啥死的?

先來說說明朝內部。

李自成能高歌猛進進北京,除了人多勢眾以外,還有明朝各路軍閥一路放水的功勞,而明朝的軍閥們拿著大明朝的糧餉,不給崇禎帝辦事兒,歸根結底,無非是崇禎做皇帝太苛刻也太荒唐,以至於軍閥都不賣命了。

而不賣命的則反映了大明朝廷的另一個真相:崇禎帝處於離心離德的情況。

文武百官離心離德,老百姓跟著李自成造反,整個明帝國上上下下都反對崇禎,崇禎終於把自己混成孤家寡人,混成獨夫民賊了。

所以,崇禎可以用眾叛親離來形容。

於是,在李自成包圍北京,北京即將陷落的空當,崇禎帝一個人灰溜溜的自盡了。

而崇禎自殺也罷了,臨死前居然留下遺書,把責任推給明朝的文武百官。

崇禎帝的意思是:我是那麼的英明神武,可大臣一個個該死不給力,所以,明朝鬧到這一步不能怪我。

臨死都不忘推卸責任——這便是崇禎帝。

一個眾叛親離,一個混到國人皆曰可殺的荒謬帝王,居然成了“君王死社稷”?

三、崇禎帝留下的“政治遺產”

崇禎皇帝是“君王死社稷”?專家:這年頭三觀不正的人真多

崇禎帝死後,還給大明朝廷留下了一筆“政治遺產”,當然這是負資產。

明朝實行兩京十三省制度:也就是說,明朝同時有兩個首都,兩個六部。

當時明朝的局勢,崇禎帝應該派太子去南京監國,這樣,即便李自成攻入北京,在太子的南京,也依舊可以整合一下南方的明朝殘餘勢力。

而崇禎帝遲遲沒有這麼做。

一般認為,是崇禎帝擔心唐玄宗的舊事在自己身上重演:當年安史之亂,安祿山大軍攻破長安,唐玄宗倉皇出逃,結果到了馬嵬坡,玄宗皇帝和太子分道揚鑣,而群臣擁立太子為皇帝(是為唐肅宗),從此唐玄宗大權旁落。

崇禎帝擔心自己會成為唐玄宗第二。

結果,崇禎帝死後,太子也被李自成俘虜,而雖然之後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南明,但因南明君王都缺乏一定的執政合法性,並且互相不服對方,最終,導致南明處於內訌狀態,並被後來的清軍逐個擊破。

這都是崇禎帝留下的禍根。

從天下百姓角度來說,崇禎帝是一罪人,而從朱家角度來說,崇禎帝也是一個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