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民:我手寫我心 讓文學的小草葳蕤生光

文學路上追夢人】膠東文化的深厚積澱,湧現出楊朔、王小波、馮德英、峻青、蕭平、王潤滋、畢淑敏、鄧剛、莫言、張煒、矯健等文壇名家,讓我們耳熟能詳。

在膠東,還有這麼一群人:他們來自底層,來自不同的崗位,淹沒在人群中不會引起你的關注,但是他們依舊懷揣著對文學的摯愛,堅守著自己的文學夢。他們用文字記錄著生活,歌頌著我們的新生活、新時代。

膠東在線49日訊(記者 王向榮)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文學路上行,夜深孤燈明。用這句詞來形容牟民對文學追求的執著,再恰當不過。伴著執教歲月不斷邁上一個又一個臺階,他在文學路上也收穫一個又一個果實,一本《杏壇筆記》,是一位33年老教師的班主任手記,更是一本教育題材的散文集大成者。文學路上,他揮灑青春,當暮發成雪,他仍然不改初心,帶著一顆純真之心前行,呵護文學的小草綻出生命的華光。

肥沃的文學土壤滋生出文學嫩芽。上世紀80年代,是文學燃燒的歲月。彼時,牟民就讀於煙臺師範專科學校,知名作家矯健是他的同班同學,中國作協副主席、原山東省作協主席張煒是高一級的師哥。在文學土壤的滋養下,在同學師哥的影響下,文學的嫩芽在他的心田悄悄萌發。

牟民:我手写我心 让文学的小草葳蕤生光

牟民向記者介紹自己發表的作品

然而,1981年畢業後,牟民回到棲霞一所高中擔任語文教師一職,日常繁忙的教學工作,使得他的寫作斷斷續續,小說寫了幾十萬字,卻始終沒能發表。在緊張繁重的教學工作中,文學始終縈繞在他的心頭。1992年,他在北京科學教育研究院的《班主任雜誌》上,連發三篇《班主任手記》,邁出文學路上堅實的第一步。2013年,他在成為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後,受省散文學會煙臺創作基地的引領,寫作與思路不斷提高,先後在《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德育報》《中國校園文學報》上,陸陸續續發表了一些作品,在本地報刊雜誌發表教育隨筆散文,如今,他已發表了四五百篇散文,輔導學生所寫的作文,在《雜文報》《今晨6點》發表了有67篇。

牟民把發表的作品認真地收集起來,如今已集成8本厚厚的剪報。這裡面不僅有散文、詩歌,還有小說和小小說。他發表的第一篇小說《飛翔的牛》,把麥田老漢和老牛黑?的感情寫得蕩氣迴腸。如今,他已寫出了15部中篇小說,60多部短篇,130多篇小小說。

牟民:我手写我心 让文学的小草葳蕤生光

牟平的教學筆記

杏壇行走33年留下班主任手記

牟民是至情至性的文人,更是至真至純的園丁。從教33年,他寫下60本上千萬字的教學筆記,這是他的心血所在,又成為他的文學富礦,迄今為止他發表的四五百篇散文,很多來源於此。2017年,他從發表的四五百篇散文中,優選118篇,結成散文集《杏壇筆記》。

這本書共18萬字,分為心靈獨白、下筆探路、探索頓悟、學會傾聽、學法導引、學苑掠影、心言摘錄、同甘共苦、心靈溝通、一得之愚十個篇章,堪稱一部班主任手記。書中有他考學路上的迷茫和沮喪,執教生涯的第一課,有父親的手、母親的手,有月亮雪、風中淚,還有他熱愛的黃土地,但更多的是他與學生的交流談心,為人師的心得感悟,教學方法的傳授,對應試教育的思考……一篇篇文章細讀下來,被他的專心、用心、愛心感動,一位知識淵博、春風化雨、鞠躬盡瘁、燃燒自己的教師形象,躍然眼前。

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在《讓三尺講臺充溢著書卷氣》中他這樣寫到,“為師者尤需靜下心來,因為他們要和純美的心靈交流,要和潔白的花朵共鳴,要和學子們一起成長,如幽靜中奏出天籟之音,靜中方能悟出大道。”

《莫揹負名利這塊海綿過河》中的這段話,是他的心靈之語,“把你從事的工作,看作一種生命境界,而不單單是生存境界,那名氣便不會佔據你的靈魂,讓你為名氣所累。名氣應該不是追求而來的。花無心招蝶,蝶無心尋花,花開時蝶來,蝶來時花開。那才到了淡薄名利的高境界。”

牟民生於鄉村,從父母身上他傳承了堅忍和執著。他的父親是一位二等甲級殘廢軍人,雙耳被炮彈震破耳膜,失去聽覺,但他最愛聽的仍是國歌,父親《走向孤獨》,但內心豐盈。《駝背的母親》,用瘦弱的身軀扛起家庭的重擔,也撐起牟民的精神世界。

作為一名棲霞人,牟民深愛這片土地,他寫過學校門前的黃土地,還專門為果都作賦,在《果都賦》中,他用華麗的詞藻謳歌得天時之地利、受日月之精華的膠東屋脊棲霞。這篇美文,上寫棲霞的淵遠文化、山川河流,下寫果都的俊美人物、豐富物產,讀之令人唇齒生香。

牟民:我手写我心 让文学的小草葳蕤生光

牟民的每篇發表作品都被精心收藏

文學老兵不改初心甘做文學小草

牟民的文學路柳暗花明。起初他瞄準小說創作,畢業後三年內寫了5部中篇,40多部短篇,不斷投稿卻處處碰壁,他一度中止過文學夢,直到在加入省散文學會這個大舞臺,才重新燃起文學希望,在散文路上走出一條特色之路。2019年,在山東省散文學會創作大會上,牟民以優異的創作成績,被山東省散文學會授予“優秀會員”。

這些經歷收錄在《做一棵小草吧》中,從文學萌芽到奮發疾筆,從小說創作轉向散文隨筆,文中記錄了他走上文學道路的前後曲折及方向轉變,“文學園地裡,之所以生機勃勃,百花齊放,樹木成林,既有雍容華貴的牡丹,也有不見經傳的蒲公英;既有巍然屹立的棟樑,也有力頂千斤的小草。我的才能,只適合做一棵默默無聞的小草,既然愛好了文學,割捨不下這份愛,那就像小草一樣,為文學大廈添磚加瓦吧。”

散文路上跋涉至今,牟民始終在追求散文的真,他在教學中追求,從生活中追求,在父母親情中追求,在一山一景中追求。33年杏壇行,38年文學路,日日月月年年相似,牟民不改初心,砥礪前行。翻開教學筆記,執教歲月裡的點點滴滴再次清晰起來,如今,他正著手整理這些文章,已篩選了五百多篇準備一一發表。小說創作始終是他的執著追求,他已創作出兩部長篇小說,一部寫教育題材,一部寫後文革時期的農民,總共有70萬字,期待能早日面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