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4月29日開幕,五大看點搶先看

延慶新城西南部,藍色指示牌上寫著“世博園六號門”;北起百康路,南至延康路,全長1.4公里的“世園路”,屆時遊客將通過世園路直抵園區6號門;歷經400多個日日夜夜,由北京城建集團施工的北京世園會中國館已基本完工,即將進入展陳佈置階段,成為世園會中首個整體亮相的場館……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4月29日开幕,五大看点抢先看

中國館猶如一柄如意,坐落在一片靜美田園之中。 北京世園局供圖

距離4月29日,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不足百天。北京世園會園區已經頗具規模,日前本報記者實地探訪看到:中國館猶如一柄如意,坐落在一片靜美田園之中;園區中的制高點永寧閣為重簷結構,四周有廊廡,站在永寧閣上能夠一覽園區全貌……

四個場館目前已進入布展階段

2019年北京世園會將於4月29日至10月7日在延慶區舉辦。“北京世園會園區距離八達嶺長城只有10公里,又被稱為‘長城腳下的世園會’。”中國貿促會貿易投資促進部部長馮耀祥介紹。

據介紹,2019年北京世園會園區建設已進入收尾階段,中國館、國際館、生活體驗館、植物館四個場館目前已開始布展,其中植物館已經完成了80%的植物栽植。此外,園區的基礎設施及配套服務措施也已基本建成。目前,籌辦重點已由園區建設向運營管理、參展服務轉變。在4月29日開幕之前,全力推進園區建設收尾工作,保證園區開園、運行管理、大型活動、展覽展示、交通保障、志願服務的硬件需求,為遊客體驗提供優質服務和良好的空間保障。

北京世園會是歷屆參展國家和國際組織最多的一屆。北京世園局副局長葉大華介紹,各個省區市和港澳臺展園完成了80%左右的任務量。國際參展者的展園建設,計劃建設41個室外展園,現有36個國家展園已經進行建設,還有5個正在做前期準備工作。

葉大華表示,世園會也讓參觀者共享一次智慧體驗。在本屆世園會上,還將充分展示新一代5G通信技術在遠程醫療、無人駕駛、無人物流和無人機等多行業的創新型應用示範;屆時,遊客還能在園區體驗到機器人講解員、機器人咖啡師和機器人保潔提供的優質服務。

葉大華介紹,北京世園會在規劃階段就提出了“生態優先”的理念,留下了將近5萬棵各種原生樹,種植了5萬棵喬木和12萬棵灌木。

會“呼吸”有“生命”的綠色建築

沿著世園會園區“山水園藝軸”一路向北,正對園區1號門主入口,園內最重要的標誌性建築——中國館映入眼簾。中國館外觀的靈感來自於中國傳統的吉祥物——如意,半環形的設計搭配傳統建築的“大屋頂”,外形既像中國古代宮殿,又似茅屋農舍。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4月29日开幕,五大看点抢先看

一層展廳通過火山口造型的天窗採光。甘南 攝

不僅外形亮眼,中國館還是一座會“呼吸”、有“生命”的綠色建築,大部分展館置於梯田之下,利用梯田大型覆土建築結構的保溼隔熱性能,降低建築物採暖降溫能耗。

中國館設計團隊成員黎靚介紹,中國館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是世園會里最大的建築場館。為體現中國館“在自然懷抱中,築一座山,營一片田,育一方錦繡”的初心,設計團隊選擇用現代鋼結構與玻璃幕牆相結合,製作出巨大金頂與飛簷翹角的輪廓。

考慮到園藝的起源是農耕,設計團隊還為中國館打造了古樸的梯田。黎靚表示,開春後會在梯田上種植農耕作物和觀賞植物,讓建築與自然的關係更為融合。

“我們做了地道風的設計,將室外空氣吸入地下風管,通過土壤降溫送還給室內大廳,減少空調的使用。”黎靚遙指屋頂,玻璃幕牆間有一些隱隱的金色影子。“那些是可以發電的光伏板,總共有1024塊,電力可以供給場館運營使用。同時屋頂還設置了雨水收集系統,搭配地下的雨水調蓄池,回收處理後的雨水可以用於梯田灌溉。”

緊挨中國館的中華展園內,由我國各省區市加上港澳臺地區分別投資建設的34個展園也進入收尾階段。北京世園局招展二部部長盧峰介紹,同行廣場是中華展園的一大亮點。各省區市、港澳臺地區都提供了一塊具有當地特色的石頭作為展石,圍在同行廣場周邊。“寓意中華民族同心同德、砥礪前行,共築中華夢。”每塊石頭都有相應文字說明,以及各自來歷、背後故事等。“像遼寧提供了岫玉,甘肅提供了墨玉,還有的地方提供了火山岩。”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4月29日开幕,五大看点抢先看

位於二層館中央的室外觀景平臺。甘南 攝

在世園會閉幕後,中國館各種展廳將持續利用,發揮作用,對外開放的園藝體驗工坊,營造中國農耕文化氛圍。

94朵“花傘”可光伏發電雨水收集

國際館由94朵花傘簇擁而成,場館設計採用了環境優先的設計策略,通過平緩的造型和單元組合的幾何設計手法,有意識地淡化建築形象,更好地融入到周邊環境中去。項目建築面積 2.2萬平方米,展廳面積為1.1萬平方米。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4月29日开幕,五大看点抢先看

遊亞鵬是北京世園會國際館設計團隊成員,在他看來國際館遠看、近看各有特色,如果從海坨山上遠看,國際館就像是飄落在世園會的一片花的海洋,近看每一朵花都很高大,給遊客帶來一種走進“大森林”的感覺。與別的建築不同,國際館在設計時留了很多半室外的空間,花傘的空隙可以自由通風,尤其在夏天,傘下的自然通風和溫度控制會為遊客提供一個舒適的等候、乘涼的地方。

國際館的設計還融合了很多科技成分,館內採用的是大面積的玻璃幕牆和六角形的天窗,增加自然採光,花傘上還有光伏發電設備和雨水收集系統,花傘頂部設置了坡向圓心,花傘柱內有雨水管,雨水彙集後由雨水管運送至地面廣場之下的碎石蓄水層,多餘的雨水可以再利用,用來澆灌植物、沖洗地面等。

永寧閣

一步一景營造詩詞意境

永寧閣是世園會園區最高點,閣高27.6米,下方的天田山是由媯汭湖挖出的土方堆成,東側為梯田造型,佈置完成後可形成山花爛漫、五穀豐登的景觀;山南是以梅、蘭、菊、竹、蓮等構成的文人園,閣前通過山石、流水打造“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幽蘭亭”對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半山坡上的“採菊臺”是向東晉詩人陶淵明致意,還有與《愛蓮說》相關的佈置。

光影森林

重現《山海經》奇花異草

位於園區5號門附近的“奇幻光影森林”是本屆世園會為全世界遊客奉獻的一場科技文化與自然景觀相融合的視覺盛宴。其內容以中國傳統文化典籍《山海經》為創作靈感來源。通過應用虛擬立體視覺、AR、人機交互、移動流媒體等新技術,打造可以沉浸體驗的遊覽場景。

夜遊世園

燈光效果打造夢幻景觀

媯汭湖上設計了音樂水景噴泉,每次噴泉都會在三首曲子的循環播放中展示15分鐘,配合著夜間的燈光觀賞效果更好。中國館、國際館、媯汭劇場、永寧閣也都設計了燈光照明效果,像媯汭劇場的屋面採用了ETFE彩色膜結構,夜晚看去就像一隻彩色蝴蝶;國際館的花傘都安裝了變色光源,多種色彩的花傘組成片片花海。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4月29日开幕,五大看点抢先看

永寧閣是世園會園區最高點。 北京世園局供圖

10個停車場容納2.2萬餘個車位

遊覽北京世園會可以選擇被網友稱為“開往春天的列車”——市郊鐵路S2線。延慶區副區長吳世江表示,協調鐵路部門擴大了車輛編組、增開了列車頻次,每天可以對發16對至18對。其次可以選擇公共交通,在增加現有市區到延慶的公共交通919路和919路快的運輸能力基礎上,充分利用京禮高速,再增設8條由市區到世園會園區的公交專線。

對於自駕遊客,在世園會園區周邊設置了可容納約2.2萬餘個停車位的10個停車場。吳世江表示,為了方便大家深度遊延慶,開通5條銜接世園會與延慶主要景區、鄉村旅遊的公交專線,把長城古蹟遊、民俗體驗遊、生態休閒遊等資源有機聯動起來。

圍繞世園會周邊10公里範圍內,現有約350家餐飲企業、可提供2萬餘個餐位。吳世江介紹,同時引入品牌餐飲以及西餐廳、清真餐廳等特色餐飲資源落地建設。提升改造延慶本地6條特色商業街區建設,滿足遊客的多元就餐需求。在住宿方面可提供約4萬個床位。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魏婧 孫文文 趙喜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